去中心化不绝对 就是绝对不去中心化

最近教链看到有人谈论,随着美国新一任总统开启的加密友好大门的开启,越来越多以前搞基金会或者DAO当做半遮半掩遮羞布的区块链项目方,开始越来越倾向于直接上公司制的治理基座,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全方位地拥抱合规,走合规融资、合规上市之路。

其实当年,也就是发币大潮风起云涌的2017~2018那一轮牛市,为什么区块链项目纷纷选择跑到海外一个小国家去搞个什么基金会来发币呢?答案很简单,很直白:走公司制融资的道路走不通、来不及,于是就有聪明人想出了这么个“曲线救国”的路子来,美其名曰“合规”。

但是这“合规”经不起细品。你看这合规,合得是远在天边的某某小国的规,收的却是某某大国的韭菜的钱,这算哪门子合规呢?在荷兰加拿大大麻还合法呢,你到北上广深抽一个试试?

不过这数字货币到底比不上毒品管制那么严厉。项目出了海,如果是墙内的韭菜死皮赖脸地非要架梯爬墙出去,甚至还搞个假身份硬要去买人家的币,也只能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

后来监管无奈,也只能正告这些韭菜们,你们参与数字货币活动是非法的,出了事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别来找监管主持你心中幻想的所谓正义。什么主义也不能无限度包容巨婴。注意“非法”这个词儿,它不是“违法”的意思,只是“不合法”,即不受法律保护的意思。不受法律保护的意思,就是进了坑上了当亏了钱自己扛。命苦不要怪政府。

其实搞基金会,始作俑者可能还得追溯到以太坊。比发币浪潮更早一轮周期,也就是2013年那一轮牛市,以太坊横空出世,开创了ICO这种发币模式。

以太坊发币,和BTC没有预挖、公平启动不一样。以太坊是提前铸造好了一大批ETH,零成本的,然后卖了一部分给早期投资人(其实就是变相融资),然后预留一部分作为后续持续开发经费。

这经费总不能放在某个个人,比如说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手里,那就需要创立一个实体来代表项目保管和使用这个经费。

为了体现出这个实体的非营利性,那么基金会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在海外的开源软件领域,搞一个基金会来募资以支持某个开源软件的研发工作,那都是十分成熟的做法了。

既然基金会是一个法律实体,那么它就是中心化的。

和开源软件基金会的募资更接近慈善捐款不同,区块链项目的代币募资具有极强的盈利动机,或者更直白地说是暴富动机。

你给开源软件基金会的钱,就是捐款,近乎于做慈善了,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财务回报会给到你。唯一有的可能就是荣誉。

而如果你给区块链项目“捐款”,那么你会得到一定数量的项目代币作为交换。不管怎么否认,大部分人都会强烈期待这部分项目代币会在项目成功后大涨特涨,获利不菲。

当然你可以狡辩说买币参与就是捐款,没有人承诺也没有期待一定会有回报。但是,监管执法穿透说辞,只看本质。你期待项目方努力build,把项目搞成,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这在美国叫做“豪威测试”(Howey Test)。如果项目代币被测试出来是一种投资合同,也就是证券,那发币就成了违法的非法发行证券罪。

也许这反过来解释了为什么以太坊要设立一家基金会而不是一家公司了。

在法律上,基金会就是公司,只不过是非营利性的。

为什么千方百计要搞的在传统意义上看起来这个中心化实体是非营利的呢?

因为豪威测试里有一条是说,你期待从被投资的企业中获得利润。

那么,如果这是一家基金会,是非营利性的企业,没有利润,那么是不是就不符合豪威测试的违规标准了呀?

其实这种玩法在互联网上市公司身上早就是老套路了。君不见某些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大厂,明明很赚钱,却非要故意把财务报表搞成亏损,还美其名曰战略性亏损,就是要用业务亏损换来超额再投资,用超额再投资换来超高速增长,用超高速增长换来股价的超额增长,最后,用境内市场上业务的亏损,换来境外市场上股价的暴涨,从而达到减少境内纳税、增加境外获利的最终目的。

而他们的背后,常常站着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在这种玩法下,上市企业成了财富乾坤大挪移的管道,把国内的人口红利和基建红利,没有转化为国家的税收和人民的福利,而是转移成了海外股东的红利,转移到了公司创始人、元老、投资人以及华尔街金融资本的兜里。

可以看到,web3早年的基金会模式,不过是抄袭了web2战略性亏损的玩法,并且用一个非营利性的基金会,直接把框架给固定住了。

等发展到2023~2024年的meme币(模因币)的时候,玩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升级。

你豪威测试不是有一条说投资者的盈利要来自于他人(通常意义上是项目方)的努力吗?我干脆就明牌说,项目方根本就没打算付出任何努力!

怎么证明没有付出任何努力?没有项目方呀。

没有项目方,就没有任何人承诺付出任何努力了。

没有努力,就没有通过努力工作而创造的利润了。

没有利润,就没有可能通过项目创造的利润获得盈利了。

那这就肯定不符合豪威测试对证券的定义。

那这玩意儿是什么?是一个纯粹到不能更纯粹的投机品。

在川普亲自发了一个Trump meme之后,美国证券监管机构SEC也郑重发表了一个鉴定声明,说meme币真的不是证券!

关于这个内容,一方面可以回看一下教链2025.1.18文章《Trump Meme开启疯狂2025》,另一方面可以回顾一下2025.2.28的教链内参《SEC给川皇补票,国会帮忙焊死车门》。

韭菜看傻眼了。这不就是钻法律空子吗?但人家这还真就是符合既定游戏规则。其实韭菜之所以是韭菜,就是居然会觉得镰刀是和自己在同一个维度上公平竞技呢,进而幻想能够在大镰刀的锋利收割之下苟活,甚至暴富。

资本主义法治的逻辑是,法律规定不能用A、B、C、D割韭菜,但是他创新一下,用非B又非D来割韭菜,还真的割到了韭菜,那么他不仅不会被谴责,反而会因为割韭菜的创新手法割得好、割得妙而收获掌声。

不怎么牛逼的项目,还要选择不成立基金会,而让社区成立所谓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来高举双手以示清白——我们可是真的没有为项目而努力的项目方哈,都是社区自发贡献。

而像Trump Meme这样强悍的项目,则是毫不遮掩地用公司来作为运营实体和项目方。毕竟,人家掌握更高阶的资产阶级法权,甚至可以修改法律法条为自己让路嘛。

之前遮遮掩掩,割韭菜还要扯一扯去中心化大旗的项目方们也渐渐品出味来了,这是大哥要带着大家猛搞啊!

于是,所以,因此,大家就看到最近这大半年来,越来越多的区块链项目方都纷纷回归中心化公司制,不再避讳项目背后有一个实质性的中心化实体坐庄了,甚至于要进军传统证券市场,走传统合规融资运作的套路了。

这轮牛市也就有了一个更加高大上,让韭菜们听起来更兴奋的叙事:机构牛。

喧闹背后,人们或许早已忘记,或许从未在意,BTC从来就没有什么基金会,DAO,或者公司。

BTC从来都没有所谓的治理(governance),又何须一个中心化实体来承担治理的责任?

它只是坚持不断向更加去中心化逼近。

滑坡谬误,总是发生。当我们接受了一点点中心化之后,渐渐地,整个项目都会滑向中心化。

也许,去中心化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去中心化。

...

2025.9.10周三,BTC维持在111k附近。usdt 7.11, usd/cnh 7.13。美元指数继续在98点下方横盘整理。黄金在突破$3600历史高位后暂时高位休整。......

9.10教链内参共约2500余字,主要内容:BTC稳居11万美元高位,美元指数横盘黄金创历史新高,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NPM供应链攻击未遂事件警示加密安全风险,矿工抛压再现却预示后市看涨;DAT财库公司泡沫隐现,山寨币利益输送模式遭拷问;无钱包概念;等。

ETH0.85%
BTC2.29%
TRUMP1.61%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