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坚持严打加密货币,而美国开始批准多种山寨币现货ETF?

robot
摘要生成中

2025年10月的最后一周,全球数字资产领域上演了一场冰与火之歌。当华尔街正张开双臂,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一批“山寨币”(Altcoins)现货ETF的到来时,东方的金融监管巨轮却再次发出严厉警告,重申对加密货币的严打立场。这两大经济体在数字金融的十字路口上,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向,其背后反映的战略考量与未来愿景,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版图。

美国山寨币ETF

继2024年初比特币现货ETF成功上市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再次为加密资产打开了通往主流金融市场的大门,而这次的主角是更为多元的山寨币。

美东时间10月28日,一个标志性的日子,多档备受期待的山寨币现货ETF正式获批上市。其中,资产管理公司Bitwise推出的“Bitwise Solana Staking ETF(代号BSOL)”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成为美国首档100%直接持有Solana(SOL)现货的交易所交易产品(ETP)。与此同时,由Canary Capital发行的“Canary Litecoin ETF(莱特币)”和“Canary HBAR ETF(Hedera)”也同步在纳斯达克(Nasdaq)登场。紧随其后,全球最大的数字资产管理公司灰度(Grayscale)旗下的Solana信托基金,也预计在次日完成向现货ETF的转换。

这一系列事件的意义远不止于几支新金融产品的上市。它象征着美国监管机构对替代性加密资产(即比特币以外的加密货币)的认可度达到了新的高度。机构与普通投资者从此不再需要透过复杂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开户流程,就能像买卖股票一样,在传统券商账户中轻松布局Solana、莱特币等主流山寨币。

更具革命性的是,此次推出的ETF引入了“质押收益”(Staking Rewards)机制。以BSOL为例,Bitwise明确表示,该基金旨在将100%的SOL资产投入链上质押,以获取目前平均约7%的年化报酬。这意味着投资者不仅能分享SOL代币本身的价格涨跌,还能获得额外的被动收益。这种“买币、持币、生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与此前仅提供价格曝险的比特币ETF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传统投资者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

市场对此反应热烈。Solana政策研究院主席Kristin Smith表示,BSOL的推出“象征市场普遍承认Solana已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Canary Capital执行长Steven McClurg也称之为“加密产业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刻”。业界普遍认为,山寨币ETF的成功上市将极大降低机构投资的门槛,吸引大量潜在资金流入,并可能催生出更多基于这些ETF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进一步推动加密资产的金融化进程。

中国重申严打

就在美国市场为加密创新欢呼雀跃之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北京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讲话,却为国内的加密市场浇下了一盆冷水。他的发言清晰地传达了一个讯息:中国对加密货币的严格监管政策不仅没有松动,反而将继续坚持。

潘功胜重申,自2017年以来为应对虚拟货币风险而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至今仍具效力”。他强调,人民银行将继续联手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经营与炒作行为”,以维护国家的经济金融秩序。

此次讲话中,稳定币(Stablecoins)成为被特别点名的对象。潘功胜指出,尽管与法币挂钩的稳定币不断涌现,但它们“整体仍处于发展早期”,并且无法满足客户身份识别(KYC)和反洗钱(AML)等基本的金融监管要求。他表示担忧,这些稳定币的匿名性可能加剧全球金融监管的漏洞,助长“投机市场氛围”,增加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甚至“侵蚀一些欠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主权”。

这一立场表明,中国监管层将任何不受其控制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特别是可能挑战人民币地位的稳定币,视为潜在的金融风险与威胁。

在封堵私人加密货币的同时,中国正全力铺设自己的官方数字高速公路——数字人民币(e-CNY)。潘功胜的讲话中,有相当大的篇幅阐述了推动数字人民币发展的宏伟蓝图。

他表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的管理体系,并支持更多商业银行参与其营运。为了系统化地推动其发展,中国已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营运中心”,专责跨境合作;同时在北京设立“数字人民币营运管理中心”,负责系统建设与维护。自2019年试点以来,数字人民币的累计交易额已超过14兆元人民币。

对加密货币的打击与推广数字人民币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中国的战略是用一个由国家控制、完全透明且高效的数字支付系统取代混乱、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世界。数字人民币不仅有助于提升支付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中央银行对资金流动保持完全的监控,强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并在数字时代巩固国家的金融主权。

中美两种路径

美国与中国在加密货币议题上的分道扬镳,根植于两国截然不同的金融哲学与国家战略。

美国的策略是“纳管与融合”。 透过将加密资产纳入现有的、成熟的监管框架(如ETF),美国在拥抱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保护。此举不仅巩固了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巧妙地利用美元稳定币和相关金融产品,将美元的影响力延伸至数字资产世界,实现了“数字美元霸权”的软扩张。

中国的策略则是“替代与掌控”。 出于对金融稳定、资本外流和货币主权的深切忧虑,中国选择了建立一道“金融防火长城”,将不受控的加密资产隔绝在外,并倾力打造数字人民币这一可控的替代方案。这是一条自上而下、由国家主导的数字化路径,优先级是秩序、稳定与控制力。

总的来说,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美国正试图成为全球加密资产的合规港湾与创新中心,而中国则致力于构建一个独立自主的数字货币体系。这两种模式的竞争与互动,将在未来数年内定义全球数字金融的格局。全球资本将如何流动?哪种模式更能适应未来的挑战?这场关乎科技、金融与权力的世纪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对于所有身处其中的人而言,这既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也是前所未见的历史机遇。

BTC-0.11%
SOL-0.96%
LTC-1.96%
HBAR10.59%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