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联盟大洗牌!Nvidia 砸 50 亿美元投资 Intel,携手开发 AI 与 PC 晶片

美国晶片巨头 Nvidia(NASDAQ: NVDA)于周四宣布,将对竞争对手 Intel(NASDAQ: INTC)进行 50 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此举立即让 Nvidia 成为 Intel 的主要股东之一,持股约 4%。这项投资紧接着美国政府对 Intel 的入股行动,反映出白宫主导下的晶片产业重组策略。

Intel 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大涨 26%,而 Nvidia 股价也上涨约 2%。市场反应热烈,显示投资人对这场合作计划抱持高度期待。

新任 CEO 争议不断,白宫斡旋促成三方共识

今年 3 月,Intel 任命新执行长谭力博(Lip-Bu Tan)上任,但很快便受到来自包括时任美国总统川普在内的政治人物批评,原因是他与中国的潜在联系引发国安疑虑。最终,在白宫安排的一场闭门会议后,Intel 同意让美国政府持有该公司 10% 的股份,作为妥协方案的一部分。

这次 Nvidia 的加入,也被视为白宫策略的一环,旨在强化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性,减少对台湾和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合作开发晶片但排除代工业务,对台积电构成潜在威胁

尽管 Intel 与 Nvidia 将合作开发多代 PC 与资料中心晶片,但双方明确排除 Intel 的晶圆代工业务(Foundry)纳入合作范畴。这意味着 Nvidia 目前仍不会将其高阶 AI 晶片交由 Intel 生产。

然而,这样的合作仍对台湾晶片代工龙头台积电(TSMC)构成潜在风险,因为台积电目前正是 Nvidia 主力 AI 处理器的供应商。若未来 Nvidia 改与 Intel 深化合作,可能对台积电的营运造成长期冲击。

协同开发 AI 资料中心与 PC 晶片,剑指 AMD 与 Broadcom

双方计划开发的产品包括 Intel 的客制化中央处理器(CPU),将与 Nvidia 的图形处理器(GPU)整合成高速连结的 AI 伺服器组件。这种高频宽的晶片连接技术,将成为 AI 训练与推论过程中的关键优势。

此外,Nvidia 也将为 Intel 提供专属图形晶片,使其 PC 处理器产品具备更强竞争力。此举被视为对 AMD 的重大挑战,因为 AMD 近年在桌机与笔电市场快速崛起。

同时,另一竞争者 Broadcom 虽拥有晶片互联技术,且与 Google 等科技巨头合作开发 AI 晶片,但目前未对此交易发表评论。

Nvidia 出手对抗中国市场难题,拢络美国政治圈

虽然这项合作案无法直接解决 Nvidia 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但政治效益显著。由于美中科技战升温,Nvidia 的 H20 晶片受限于出口管制,在中国市场销售受阻。

8 月中旬,川普政府斡旋下允许 Nvidia 在交付 15% 销售利润予美国政府的条件下取得对华出口许可,但 Nvidia 表示至今尚未出货任何 H20 晶片至中国。

Nvidia CEO 黄仁勋近日也随美国总统出访英国,显示该公司在政治战略上积极配合白宫立场。Hargreaves Lansdown 资深分析师 Matt Britzman 表示:「此举符合美国政策方向,可能有助于放宽对中国高阶晶片的出口限制。」

美政府与私企联手,Intel 资本阵容日益壮大

这次 Nvidia 投资是 Intel 近期第三笔重大资金注入,继先前获得日本软银 20 亿美元投资与美国政府 57 亿美元支持后,Intel 的资本储备明显增强。CEO 谭力博也承诺将采取「精实策略」,仅在市场需求确认后才扩建产能,以避免资源浪费。

产品时间表未定,AI 晶片战进入新阶段

尽管双方尚未透露首款联合开发产品的上市时间,但明确表示双方原有产品路线图将继续执行。这次的合作不涉及专利授权,完全属于商业性产品交换与技术整合,为业界树立新合作模式。

Nvidia 近年积极拓展 PC 与资料中心 CPU 市场,Intel 则努力推进 AI 伺服器与自家 AI 晶片开发。两者结盟,不仅重新定义竞争格局,也可能成为与 AMD、Broadcom、TSMC 等对手争夺 AI 晶片市场的决胜关键。

这篇文章 晶片联盟大洗牌!Nvidia 砸 50 亿美元投资 Intel,携手开发 AI 与 PC 晶片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