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ção 1

区块链和Web 3介绍

在本章中,我们将了解区块链技术的基本要素以及互联网向Web 3的演变,探索区块链的概念,机制、重要性以及它在各个领域产生的变革性影响。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互联网从Web 1到Web 3的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从静态网页到交互平台再到去中心化互联网的转变。此外,我们将剖析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原则——去中心化,全面了解区块链和Web 3所代表的数字交互和数据管理的根本转变。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代表了信息共享和存储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存在于多台计算机或节点上,从根本上抵御了数据的集中化。区块链中的每个“块”都包含多笔交易。每当区块链上发生新交易时,该交易记录都会被添加到每个参与者的账本中。这种去中心化的性质确保没有单个实体控制整个链,促进了传统中心化系统难以匹敌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水平。该技术最成功的应用是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中,为安全透明的交易过程提供了支持。

区块链的设计解决了数字交易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涉及信任和安全。在区块链中,交易使用无法变更的加密签名(称为哈希)进行记录。因此,交易一旦被记录到区块链上,就无法进行更改,除非改变所有后续区块,但这需要网络达成共识。这种不可变更性对于建立用户信任并确保记录在区块链上的交易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性质意味着它没有单点故障,并且不太可能受到黑客攻击或不当行为的影响,这与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形成对比。

区块链技术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加密货币领域。它创建安全、去中心化和不可变更记录的潜力使其能够应用于各种应用,如供应链管理、投票系统、房地产交易等等。通过实现安全、透明和防篡改系统,区块链技术有望彻底改变我们数字生活的诸多方面,使流程更加高效、透明和民主。

区块链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是现代数字创新的代名词,早在加密货币之前便已出现。这次教育性的探索将追溯区块链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其主要演变以及为Near协议等平台奠定基础的关键里程碑。

区块链的诞生(1991-2004)

区块链技术始于1991年,当时,研究人员Stuart Haber和W. Scott Stornetta首次构想了一种时间戳数字文档系统。他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不可变更的数据记录,防止数字文档被篡改或回溯。这个利用了加密技术的系统被认为是区块链技术的最早形式。
1992年,随着默克尔树的引入,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允许将多个文档有效地聚合到一个块中,优化存储和验证过程。然而,尽管具有无限潜力,该技术直到21世纪初仍未得到充分利用。
2004年迎来了一个重大发展,密码学活动家Hal Finney推出“可重复使用工作量证明”系统。这项创新通过在可信服务器上维护代币所有权记录,解决了数字货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挑战——双重花费问题。Finney的成果为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现金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分布式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兴起(2008-2009)

分布式区块链的概念最初由化名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个人(或团体)于2008年提出。在开创性的白皮书《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中本聪提出了一种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账本系统。该系统通过安全、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块链增强了默克尔树模型,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比特币区块链的基础。
2009年,比特币白皮书的发布以及随后比特币网络的推出标志着区块链技术的首次实际应用。这一事件标志着数字货币和去中心化账本技术新时代的开始,引起了人们对数字货币以外的区块链应用的极大关注和兴趣。

区块链多元化与以太坊(2014-2022)

2014年是区块链技术的关键一年,标志着其超越数字货币的发展。这一阶段被称为区块链2.0,见证了区块链技术与比特币的分离,重点是在各个领域开发该技术的多样化应用。金融机构和其他行业开始探索区块链在数字货币以外的用途。
2015年,以太坊Frontier网络的推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以太坊引入了智能合约(即将协议条款直接编写到代码中的自执行合约)的概念。这一创新扩展了区块链技术的潜力,使得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开发成为可能。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以太坊在2022年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这个转变被称为以太坊合并(Merge),显著降低了网络的能源消耗,标志着区块链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小结:Near协议的基础

从最初作为一种安全的数字时间戳方法到目前作为各种应用的多功能基础,不断发展的区块链技术为Near协议等创新平台奠定了基础。Near建立在这个丰富的历史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可扩展、高效和用户友好的区块链平台。

从Web 1.0到Web 3.0的演变

互联网从Web 1.0到Web 3.0的演变标志着我们与互联网交互方式的重大变革。Web 1.0通常被称为“静态网络”,主要是关于内容阅读。它的特点是静态网站,不具有交互性,信息流是单向的。用户可以消费内容,但对内容的互动或贡献能力有限。这个时代是互联网的黎明时期,大众能够获取到海量信息,但参与度有限。

被称为“交互式网络”的Web 2.0使互联网转型成为一个互动性更强的社交空间。它引入了社交网站、博客和电子商务平台等特色,用户不仅可以消费内容,还可以创建和分享内容。这个时代见证了用户生成内容的兴起,促使互联网在内容和用户参与方面呈指数级增长。然而,这也导致数据集中在少数大公司手中,引发人们对隐私、数据所有权和互联网垄断控制的担忧。

Web 3.0通常与“语义网”一词相关联,旨在创建更智能、更互联的网络体验。它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创建一个更加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用户对其数据有更大的控制权。在Web 3.0中,重点转向用户主权、隐私和去中心化协议。区块链技术在Web 3.0中的应用实现了点对点交易、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减少了对中央权威和中介的依赖。

向Web 3.0的转变代表了我们与互联网交互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它承诺提供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价值和控制权更多地掌握在个人用户手中,而不是中心化实体。这种转变对包括金融、媒体和治理在内的各个领域都有重大影响,有望带来一个更加公平、高效的系统。

去中心化基础知识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发展中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权力、权威和运营权从中心或权力机构分散出去的过程。在去中心化系统中,决策和控制权分布在一个由独立参与者组成的网络中,而不是集中在单一实体手中。这种模式与由中央权威控制整个系统的传统中心化体系形成对比。

去中心化具有多个优势。首先,它不存在单一故障点,增强了系统韧性,如果网络的一部分出现故障,其余部分仍可以继续运行。这使得去中心化系统更加强大,更不容易受到攻击或发生故障。此外,去中心化促进了透明度和公平性,允许更民主和参与性的决策过程。在去中心化系统中,每个参与者都享有权益,可以就系统的运行方式发表意见,使结果更加公平。

在区块链中,去中心化是通过使用分布式账本来实现的,该账本记录整个网络中的所有交易,确保没有单一实体控制数据,且交易记录的完整性由网络参与者的共识维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也意味着用户彼此之间可以直接交易,无需中介,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然而,去中心化也面临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可扩展性和治理方面。去中心化系统有时难以像中心化系统那样快速处理交易,由于需要大量参与者达成共识,决策过程可能会更慢、更复杂。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向去中心化的转变被视为迈向更加安全、透明和用户赋权的互联网和金融系统的关键一步。

要点

  •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增强了数字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存在的基础。
  • Web 1.0,即“静态网络”,其特点是单向信息流,用户交互最少,以内容消费为特征。
  • Web 2.0,即“交互式网络”,将互联网转变为一个社交和互动平台,强调用户生成的内容,但导致了数据的集中化。
  • Web 3.0与“语义网”相关联,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创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拥有更多控制权。
  • 去中心化将权力和运营从中央权威处分散出去,增强了系统韧性、透明度和民主决策。
Exclusão de responsabilidade
* O investimento em criptomoedas envolve riscos significativos. Prossiga com cuidado. O curso não pretende ser um conselho de investimento.
* O curso é criado pelo autor que se juntou ao Gate Learn. Qualquer opinião partilhada pelo autor não representa o Gate Learn.
Catálogo
Lição 1

区块链和Web 3介绍

在本章中,我们将了解区块链技术的基本要素以及互联网向Web 3的演变,探索区块链的概念,机制、重要性以及它在各个领域产生的变革性影响。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互联网从Web 1到Web 3的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从静态网页到交互平台再到去中心化互联网的转变。此外,我们将剖析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原则——去中心化,全面了解区块链和Web 3所代表的数字交互和数据管理的根本转变。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代表了信息共享和存储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存在于多台计算机或节点上,从根本上抵御了数据的集中化。区块链中的每个“块”都包含多笔交易。每当区块链上发生新交易时,该交易记录都会被添加到每个参与者的账本中。这种去中心化的性质确保没有单个实体控制整个链,促进了传统中心化系统难以匹敌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水平。该技术最成功的应用是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中,为安全透明的交易过程提供了支持。

区块链的设计解决了数字交易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主要涉及信任和安全。在区块链中,交易使用无法变更的加密签名(称为哈希)进行记录。因此,交易一旦被记录到区块链上,就无法进行更改,除非改变所有后续区块,但这需要网络达成共识。这种不可变更性对于建立用户信任并确保记录在区块链上的交易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性质意味着它没有单点故障,并且不太可能受到黑客攻击或不当行为的影响,这与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形成对比。

区块链技术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加密货币领域。它创建安全、去中心化和不可变更记录的潜力使其能够应用于各种应用,如供应链管理、投票系统、房地产交易等等。通过实现安全、透明和防篡改系统,区块链技术有望彻底改变我们数字生活的诸多方面,使流程更加高效、透明和民主。

区块链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是现代数字创新的代名词,早在加密货币之前便已出现。这次教育性的探索将追溯区块链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其主要演变以及为Near协议等平台奠定基础的关键里程碑。

区块链的诞生(1991-2004)

区块链技术始于1991年,当时,研究人员Stuart Haber和W. Scott Stornetta首次构想了一种时间戳数字文档系统。他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不可变更的数据记录,防止数字文档被篡改或回溯。这个利用了加密技术的系统被认为是区块链技术的最早形式。
1992年,随着默克尔树的引入,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允许将多个文档有效地聚合到一个块中,优化存储和验证过程。然而,尽管具有无限潜力,该技术直到21世纪初仍未得到充分利用。
2004年迎来了一个重大发展,密码学活动家Hal Finney推出“可重复使用工作量证明”系统。这项创新通过在可信服务器上维护代币所有权记录,解决了数字货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挑战——双重花费问题。Finney的成果为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现金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分布式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兴起(2008-2009)

分布式区块链的概念最初由化名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个人(或团体)于2008年提出。在开创性的白皮书《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中本聪提出了一种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账本系统。该系统通过安全、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块链增强了默克尔树模型,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比特币区块链的基础。
2009年,比特币白皮书的发布以及随后比特币网络的推出标志着区块链技术的首次实际应用。这一事件标志着数字货币和去中心化账本技术新时代的开始,引起了人们对数字货币以外的区块链应用的极大关注和兴趣。

区块链多元化与以太坊(2014-2022)

2014年是区块链技术的关键一年,标志着其超越数字货币的发展。这一阶段被称为区块链2.0,见证了区块链技术与比特币的分离,重点是在各个领域开发该技术的多样化应用。金融机构和其他行业开始探索区块链在数字货币以外的用途。
2015年,以太坊Frontier网络的推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以太坊引入了智能合约(即将协议条款直接编写到代码中的自执行合约)的概念。这一创新扩展了区块链技术的潜力,使得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开发成为可能。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以太坊在2022年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这个转变被称为以太坊合并(Merge),显著降低了网络的能源消耗,标志着区块链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小结:Near协议的基础

从最初作为一种安全的数字时间戳方法到目前作为各种应用的多功能基础,不断发展的区块链技术为Near协议等创新平台奠定了基础。Near建立在这个丰富的历史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可扩展、高效和用户友好的区块链平台。

从Web 1.0到Web 3.0的演变

互联网从Web 1.0到Web 3.0的演变标志着我们与互联网交互方式的重大变革。Web 1.0通常被称为“静态网络”,主要是关于内容阅读。它的特点是静态网站,不具有交互性,信息流是单向的。用户可以消费内容,但对内容的互动或贡献能力有限。这个时代是互联网的黎明时期,大众能够获取到海量信息,但参与度有限。

被称为“交互式网络”的Web 2.0使互联网转型成为一个互动性更强的社交空间。它引入了社交网站、博客和电子商务平台等特色,用户不仅可以消费内容,还可以创建和分享内容。这个时代见证了用户生成内容的兴起,促使互联网在内容和用户参与方面呈指数级增长。然而,这也导致数据集中在少数大公司手中,引发人们对隐私、数据所有权和互联网垄断控制的担忧。

Web 3.0通常与“语义网”一词相关联,旨在创建更智能、更互联的网络体验。它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创建一个更加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用户对其数据有更大的控制权。在Web 3.0中,重点转向用户主权、隐私和去中心化协议。区块链技术在Web 3.0中的应用实现了点对点交易、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dApp),减少了对中央权威和中介的依赖。

向Web 3.0的转变代表了我们与互联网交互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它承诺提供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价值和控制权更多地掌握在个人用户手中,而不是中心化实体。这种转变对包括金融、媒体和治理在内的各个领域都有重大影响,有望带来一个更加公平、高效的系统。

去中心化基础知识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发展中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权力、权威和运营权从中心或权力机构分散出去的过程。在去中心化系统中,决策和控制权分布在一个由独立参与者组成的网络中,而不是集中在单一实体手中。这种模式与由中央权威控制整个系统的传统中心化体系形成对比。

去中心化具有多个优势。首先,它不存在单一故障点,增强了系统韧性,如果网络的一部分出现故障,其余部分仍可以继续运行。这使得去中心化系统更加强大,更不容易受到攻击或发生故障。此外,去中心化促进了透明度和公平性,允许更民主和参与性的决策过程。在去中心化系统中,每个参与者都享有权益,可以就系统的运行方式发表意见,使结果更加公平。

在区块链中,去中心化是通过使用分布式账本来实现的,该账本记录整个网络中的所有交易,确保没有单一实体控制数据,且交易记录的完整性由网络参与者的共识维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也意味着用户彼此之间可以直接交易,无需中介,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然而,去中心化也面临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可扩展性和治理方面。去中心化系统有时难以像中心化系统那样快速处理交易,由于需要大量参与者达成共识,决策过程可能会更慢、更复杂。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向去中心化的转变被视为迈向更加安全、透明和用户赋权的互联网和金融系统的关键一步。

要点

  •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增强了数字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存在的基础。
  • Web 1.0,即“静态网络”,其特点是单向信息流,用户交互最少,以内容消费为特征。
  • Web 2.0,即“交互式网络”,将互联网转变为一个社交和互动平台,强调用户生成的内容,但导致了数据的集中化。
  • Web 3.0与“语义网”相关联,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创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拥有更多控制权。
  • 去中心化将权力和运营从中央权威处分散出去,增强了系统韧性、透明度和民主决策。
Exclusão de responsabilidade
* O investimento em criptomoedas envolve riscos significativos. Prossiga com cuidado. O curso não pretende ser um conselho de investimento.
* O curso é criado pelo autor que se juntou ao Gate Learn. Qualquer opinião partilhada pelo autor não representa o Gate Learn.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