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银行与加密平台用户数据之争 重演金融业监管博弈
传统金融巨头与加密平台的纷争再度上演
近日,美国金融行业两大巨头之间的争端再次引发关注。这场纷争的主角是有着"投行领头羊"之称的某大型银行和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7月26日凌晨,该加密交易所的联合创始人发文指责这家银行拒绝向其提供数据服务,试图以此进行不正当竞争并打压金融科技公司和加密平台。这一消息让许多加密行业从业者回想起了曾经"Operation ChokePoint 2.0"行动对加密公司的冲击。
当银行数据成为竞争工具
在传统金融与加密货币行业的交叉地带,用户数据一直是核心资源。全面的KYC信息不仅有助于评估用户风险偏好和资产规模,还能为平台业务开展提供便利。
此次争端的焦点正是银行数据的使用权。类似于一些社交平台将API接口作为收入来源,"数据生意"长期以来都是平台经济中模糊地带。在加密交易所创始人批评某银行剥夺其通过第三方平台免费访问银行数据的权利后,这家银行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态度,宣布暂停接纳该交易所作为客户的计划。
这一做法令人想起之前"Operation ChokePoint 2.0"行动中,美国银行拒绝向部分加密货币公司和科技初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情况。这无疑是传统金融巨头对加密平台的单方面压制。
回顾"Operation ChokePoint 2.0"
2023年,受加密市场低迷和自身经营问题影响,多家对加密友好的银行相继倒闭。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与政府对银行施压、要求其切断与加密货币公司业务往来有关。
随后,"Operation Chokepoint 2.0"行动逐渐浮出水面。据某风投公司创始人透露,过去几年里,超过30位科技公司创始人的银行账户被关闭。这显然不是个例。
银行的"拒绝服务"行为往往没有明确理由,但造成的影响却十分严重。轻则无法开设银行账户,重则资金转账受限,甚至可能危及企业生存。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面对银行业的强势都显得无可奈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行动也为某位政治人物的上台埋下了伏笔。有人表示,他们之所以支持该政治人物,是因为不能接受合法公司因不正当的监管程序而受到政府制裁。
今年3月,在白宫举行的加密峰会上,有政界人士公开表示将终结Operation Chokepoint 2.0对加密行业的打击,为这一"金融迫害"阶段性地画上了句号。
银行的另一种策略:绕过法律收费
此次纷争的另一个焦点是《消费者金融保护法》。2024年,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发布了《个人金融数据权利最终规则》,要求金融机构在消费者要求下免费解锁个人财务数据并转移给其他服务提供商。这项规定旨在促进竞争,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然而,某些银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想要用户数据?可以,但要付费。"这显然与法律规定相悖。
另一方面,作为既得利益者,银行业正在努力起诉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希望废除"开放银行规则",遏制加密货币平台的发展。
最近,美国银行家协会等多个行业组织联名要求暂停审核一些加密公司的银行许可证申请,理由是这些申请缺乏透明度,无法满足公众审查标准,对银行体系构成法律风险。
对此,某加密银行创始人指出,关于信托许可是否能在较低资本要求下作为事实上的银行许可这一问题,可能会进入法律诉讼程序。她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如果银行业真的担心这种情况,为什么不直接转型为信托公司,以更低的资本要求和监管继续经营现有业务呢?"
某风险投资公司的政府事务主管则表示:"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在大多数问题上很少达成共识。但他们似乎都认同一点:他们终于将面临来自加密行业的实质性竞争。"
结语:银行业与加密平台的正面交锋
无论这场"用户数据"之争最终如何收场,很明显,银行业与加密货币平台之间的较量已经从幕后转到台前。随着一系列相关法案的通过,双方在跨境支付、日常生活、商业承兑等领域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未来,是银行业继续主导局面,还是加密平台异军突起,这一争端的结果还有待观察。无论如何,这场金融领域的变革正在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