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大约十年前,我进入了医学院。那时,我常常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上面图片中的几本书,是我刚入学时从图书馆借阅的教材。我们的第一堂案例课以胚胎学和解剖学为起点,那种初入学时的热情至今难忘。我也不断思考医学带来的广阔选择,以及未来作为一名医生的生活、毕业后该做哪些重要抉择。
医学职业的魅力,在于它拥有极为丰富且多元的职业路径。
当时我最初想做外科医生,觉得眼科也很有趣。很快我发现解剖学并不适合自己,尽管我动手能力不错,但并不喜欢待在手术室里耗费大量时间。此后,我又考虑过放射科、全科(家庭医学),甚至一度想过消化内科。但无论如何,我几乎从未设想自己会做医疗以外的工作。
毕业后一次外科轮班中,偶然拍下了忙碌之余的美丽日落。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进入金融行业,更别说涉足加密货币或 DeFi,但世事难料。经历了新的挑战、结识了更多同行、发展了不同兴趣,不知不觉间,近十年后我走到了今天。其实刚上医学院时,我甚至完全不了解加密货币。回头看,自己从那时走到现在的历程非常不可思议。
几天前,一场活动上有人对我说,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却离开了医学,真是可惜。过去几年我逐渐减少医学实践专注于加密行业,这样的说法已经听过好几次了。我理解有人这样说是出于对安全和稳定的考量,但实际上他们错了。严格来讲,这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积累。所有的学习、每一次经历、每项技能的培养、每条知识的记忆,最终都构成了现在的你。于我而言,这既包括沟通交流、批判性思维、记忆力培养,也包括急性或慢性疾病诊治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没有消失!
我最想表达的观点是,不要陷入沉没成本谬误。医学圈里这种现象极为常见,也许你们当中有人已经体会过。仅因为在某件事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努力,并不意味着必须一直坚持下去。
沉没成本谬误指的是,我们往往愿意继续投入某件事,无论是情感、金钱、教育还是精力,即使有更好的选择摆在眼前。比如你投资了一个新山寨币,原本以为会成黑马,投入了一笔资金,但几个月后发现走势不佳,整体市场表现更好,团队新产品屡屡延期,即便如此,你依然选择持有。
为什么我们不能果断卖出并抽身离场?
你曾被套牢过吗?相信你也有相似经历……
正是沉没成本谬误,让我们在面对“应做什么”和“已经做了什么”时,常常做出非理性决策。我们过度关注已投入的成本,而忽视当下更优的选择(很多情况下其实只是把山寨币转换为 BTC)。原因在于,人并不总是完全理性,经常受情绪影响。这也涉及承诺偏见与损失厌恶——相信每一位加密或投资从业者都有类似体验。
以我为例,当@ 0xBobdbldr联系我,邀请我一起投身 DeFi 新项目时,那时我虽已在加密领域兼职,但依旧从事医疗工作。彼时我正处于十字路口,犹豫是否该转型全职。对我而言,DeFi 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可以早期参与、创造有影响力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彻底改变自己与他人的人生。正是专注于未来收益、避免承诺偏见,帮助我完成了这次转变。
完全放下过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有些成本无法挽回,但新机会带来的回报很可能远超你当下所做。不论是一次职业转变、一个临近的事件,还是你已做出的投资决策,概莫能外。
所以我很认同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今天卖掉了手里的筹码,明天还会买回来吗?”其实,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答案都是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