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两年中,Jito Tips 已从一个用于 MEV 抽取的小众工具,发展为 Solana 上主导的交易优先级机制。如今,它们已占据该网络大多数非基础费用,并重塑了从高频交易者到普通前端用户等不同用户之间争夺区块空间的方式。
本报告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解析了 Jito Tips 的使用方式、用户群体及其使用原因。我们从钱包层级行为、协议归属、波动性反应以及用户细分等维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小费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但小费交易量仍主要集中在高价值、对延迟敏感的活动中。
Jito 目前已占据超过 60% 的优先费用交易量,相较 2023 年 4 月的约 10% 有显著增长。
波动性并不会提升小费事件的数量,而是会提高用户在小费上的花费。
少数以 MEV 为驱动的参与者贡献了大多数小费交易量,特别是在 Pumpswap 和 Pump.fun 这类 PvP 环境中。
越来越多用户通过前端被动打赏,采用默认的小额小费以提升交易的可靠性,而非获取优势。
协议层归属数据显示小费流向正在动态转变,随着 Meme 币的迁移,Raydium v4 的份额逐渐被像 Pumpswap 这样的新平台取代。
Jito 已经悄然成为 Solana 执行层的隐形引擎——不仅作为一个竞争工具,而且作为一个基线功能。随着采用的继续和集成的加深,它对区块空间定价和优先级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大。
我们观察到的最稳定趋势之一,是 Jito Tips 在与原生优先费用的对比中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在 2023 年 4 月,Jito Tips 仅占优先费用中支付的 SOL 总额约 10%。
截至 2025 年初,Jito 已常态化地占据超过 60% 的优先费用总量。
这表明 Jito 已成为交易纳入的首选机制,尤其受到高价值或对延迟敏感的参与者(如 MEV 从业者)的青睐。
2024 年 10 月下旬至 2025 年 1 月期间,该网络不仅费用上涨,而且 通过 Jito 泄露的钱包数量急剧增加。
这不仅仅是 MEV 机器人支付更多费用。峰值的驱动因素是:
Jito 已从一个小众的执行工具,顺利转变为日常用户的默认交易纳入层。其采用率的飙升并非源于策略选择,而是得益于流畅的用户体验设计。
这一高峰出现在 2025 年 1 月,随后逐步回落,背后可能的推动因素包括:
尽管总费用水平回落至 2024 年第三季度的水平,但通过 Jito 打赏的钱包日活数量仍较之前翻倍——这表明 Solana 用户行为已发生深层次转变,且这一趋势已深植于其使用体验中。
我们构建了一个多层归属系统:包括直接的程序 ID 检查、内部指令解析以及基于交易接近度的推断方法。借助这一系统,即使在上下文极少的打包交易中,我们也能较为准确地标记出大多数小费的来源协议。该过程共包含四个关键步骤:
我们首先收集了在选定时间段内,所有向已知 Jito 小费钱包地址发送 SOL 的 Solana 交易。这构成了原始数据集,即涉及 Jito 小费的完整交易集合。
接下来,我们通过识别每笔小费所关联的 DeFi 协议(如有)来确定该小费的实际支付对象。我们采用了一个三层结构的归属流程:
签名者-区块接近度启发式方法:
很多情况下,小费交易仅是一次简单的 SOL 转账,没有明确的程序交互。这是因为用户常以 Jito bundle 的形式提交交易,其中包含多笔交易(如 swap、mint、snipe)以及一笔用于激励区块纳入的小费。
为捕捉这类间接场景,我们在同一个区块中扫描由同一用户签名的其他交易,并解析这些交易的外部和内部指令,判断是否涉及已知 DeFi 协议。一旦发现交互,我们便将相应的小费归属于该协议。
当一笔小费交易关联多个程序 ID 时,我们会将该小费金额和交易次数平均分配给所识别出的协议。这种处理方式避免了重复计算,确保归属的公平性和平衡性。
对于无法明确归属至任何已知 DeFi 协议的小费交易,我们将其归为“其他”类别。这类情况通常包括:
我们分析了四个时间快照下的 Jito 小费行为,分别比较了以下两类数据:
Jito 小费事件(按协议)
Raydium v4 在小费事件数和总费用量上均占据主导地位,成为 Solana 上紧急交易的主要来源。jup_v6、Photon 和 Meteora 也有明显占比,而大量小型合约则构成了长尾部分。
“大量归为‘其他’的部分”突显了早期尚未分类的 MEV 与机器人活动的广泛分布。
Jito 小费事件(按协议)
Raydium v4 继续保持在费用量上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事件数量上进一步上升。jup_v6 和 Pumpfun 在这两个指标上也有所增长,表明其使用强度增强。值得注意的是,Labeled_mev_bot_1 成为一个显著的贡献者,而“其他”类别仍然占据较大份额,表明新兴或未识别程序的活动正在增长。
Jito 小费事件(按协议)
Raydium v4 仍然领先所有类别,但其份额有所下降,而 Pumpfun 和 Meteora 则获得了更多的增长。不同、较低频次的参与者(如 Bonkbot、Zeta、Photon)的增加反映了生态系统使用的扩展。“其他”类别继续缩小,因为更多的合约已被正确归属。
Jito 小费事件(按协议)
Pumpfun 在小费事件和总费用量上都达到了新的高点,超过了许多此前占主导地位的协议。Pumpswap 也表现强劲,吸收了大量优先费用,其中很多费用此前曾与 Raydium v4 相关联。值得注意的是,Bloom Router 在这一期间获得了显著的关注,成为按小费量计算的最受打赏协议之一。与此同时,Jupiter v6 在事件数量和费用份额上急剧下降,标志着与早期快照相比,网络相关性的显著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Jito 小费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不仅体现在哪些协议占主导地位,还体现在使用的碎片化和多样化程度上。
随着 Jito 在 Solana 交易堆栈中变得更加深入,小费流量越来越多地跟随高强度的 PvP 风格环境。尤其是在 Pumpswap 的崛起中尤为明显,到 2025 年 4 月,Pumpswap 已吸收了大量的 Jito 小费量——其中很多曾经归属于 Raydium v4。
这反映出一个结构性的变化:Pump.fun 代币正逐渐成熟为可交易资产并流向 Pumpswap,而非 Raydium。MEV —— 以及小费 —— 紧随其后。
最初用于交换和清算中的精准时机,Jito 小费现在也被应用于基础设施级任务:如预言机更新、再平衡、自动化等。目标不再是赢得比赛——而是确保可靠性。对许多协议而言,Jito 已成为默认的纳入路径。
并非所有小费都是相同的。竞争激烈的高价值交易——如狙击交易和清算——仍然是小费量的主要来源,其中的出价有时超过数百 SOL。
与此同时,像订单簿维护和前端默认设置这样的长尾用例产生了大量小额小费。市场制造商和对冲策略依赖于吞吐量和一致性,而非主导地位——小费只需要足够平滑地执行即可。
这些更广泛的模式扩展了小费者的基础,但并没有大幅改变小费量的分布。最终,费用压力依然集中在波动性上——以及那些最关心抢先交易的用户。
为了评估交易者在波动市场中如何调整其费用策略,我们构建了一个数据集,将链上费用数据与自定义的复合波动性评分相结合。该评分捕捉了 SOL 价格波动的三个维度:
数据集中的每一天包含以下内容:
我们随后计算了这些变量与每日波动性评分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以衡量行为反应。
TIP_EVENTS 与波动性的正相关性非常弱(r = 0.05)
TIP_EVENTS 与波动性的弱相关性(r = 0.05)表明,市场波动并不会显著增加 Jito 小费交易的数量。但 TIP_VOLUME_SOL 的较强相关性(r = 0.19)说明,在波动日,用户在每笔交易上支付的 SOL 小费金额更高。
这意味着:
基础用户(如普通用户与长尾协议)在波动期仍保持日常小费水平,不受市场情绪影响。
市场剧烈波动时,套利机会扩大,利润变高,搜索者有能力支付更高的小费以争取优先权。
高价值机会略有增加,导致抢夺打包顺位的竞争加剧。
此外,JITO_TIP_DOMINANCE(Jito 在非基础费用中的占比)也与波动性正相关(r = 0.12),表明在波动日,更多的执行费用通过 Jito 支付,而不是 Solana 原生优先费用系统。
这反映出:用户在波动期间并非更倾向使用 Jito,而是原本依赖 Jito 的用户在每笔交易中愿意花更多,以获取可靠性与执行保障。
总结:波动性不会扩大 Jito 用户群,但会提升现有用户的出价意愿。Jito 在关键时刻变得更核心,不是因为更多人用,而是因为用的人花得更多,以确保速度、优先级与确定性。
本节概述了关键用户群体及其支付小费的原因。当前,Jito 每天约处理 1300 万笔小费交易,用户每日总支出约为 12,500 SOL。
jito ~50,000 笔交易/日 | 3K–5K 钱包/日 | 小费约 90–150 SOL/日
通过 Telegram 机器人(如 BonkBot)与网络交互的零售用户。他们依赖 Jito 避免被夹单,而不是进行抢先交易。这个群体注重时机和保护,但比 MEV 机器人更关注成本控制。查看活动信息
80K–120K Jito 笔交易/日 | ~4K 钱包/日 | 小费约 200–400 SOL/日
这些用户通过 Photon 聚合器进行交换,有时通过第三方前端间接使用。尚不清楚是 Photon 本身提交这些交易包,还是由客户端操作,但交易量相当可观。查看活动信息
约占 Jito 小费活动的 12%
与自定义合约交互的外部账户(EOA),通过这些合约批处理多个 DeFi 调用——如交换、闪电贷、清算等。这个群体类似于 MEV 搜索者,但通过可编程执行操作。这些合约通常将逻辑和链上操作原子化,且经常进行池对池套利、清算或以特定方式执行交换。
行为:发行代币 → 模拟需求 → 等待真正的买家 → 使用 Jito 拉高并割韭菜
示例发行:Solscan 链接
示例卖出:Solscan 链接
一个新兴的用户群体出现在 Pump.fun、Raydium 和 Pumpswap 上,操作的实质是一个链上割韭菜工厂。典型的操作流程如下:
一个钱包发行新代币,通常是快速连续创建的多个代币之一。
它通过 Jito 小费交易购买大部分供应量,以确保流动性控制和初始定价。
它通过将代币分发到一系列控制的钱包,模拟有机活动,触发价格波动和社交信号。
如果有真正的买家进入,钱包会迅速抛售头寸——使用高额小费抢先退出并避免滑点。
通常,即使没有真实的买家,它也会在兴趣未能显现时,迅速退出并将代币抛售到流动性稀薄的市场。
这个群体高度自动化、时间敏感,可能是许多可疑 Pump.fun 上线的幕后黑手。他们制造炒作,模拟需求,并利用 Jito 确保退出流动性——将速度转化为割韭菜的武器。
注意:其他钱包可能不会严格按照这一脚本操作,但会采用类似的策略:早期创建或收购代币,模拟兴趣,并通过高小费快速出售。
这些用户通过像 Jupiter Exchange、Raydium 或其他常见前端应用进行小额 DeFi 交易,通常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 Jito 小费。由于小费默认集成到许多接口中,这些用户能够更快速地获得交易纳入,并受到 MEV 的保护,而无需主动选择加入。
他们代表了一大群注重便利性和可靠性的普通用户,优先考虑使用简单可靠的方式,而非精细调整的策略。他们的交易通常包含小额的默认小费,虽然他们的个人影响较小,但他们为 Jito 使用的稳定基准做出了贡献,使系统在后台平稳运行。
狙击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规模的内部人士,他们会支付 10 到 800 SOL 的小费以确保优先进入,另一种是微型币种机器人,每天在数十个项目的发行中撒下微小的小费。无论是为了精确性还是概率优势,这两类都依赖 Jito 来确保交易进入区块顶部。你可以在下面的部分查看一些最大的狙击交易示例。
这些用户与链上订单簿(如 Phoenix、OpenBook)和永续合约平台(如 Zeta、Drift)互动,使用 Jito 小费来确保最佳执行和积极的仓位管理。他们是专注于库存平衡、对冲和订单维护的关键角色。
该群体目前约占 Jito 小费交易的 10%,尽管他们在总小费量中所占份额较小。与以前几个月相比,他们在交易数量上更为突出,但在总 SOL 消耗上从未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他们的策略通常是频繁、低小费并且以精确性为重点。
以下是一些不同类型的交易,其中 Jito 小费极高,并且支出得到了结果的证明。
我们深入分析了该交易,发现 Trump 代币立即被发送到一个名为 ff.sol 的钱包,之后这些代币被分发到大量钱包中。这些钱包在同一天开始卖出代币,在我们审查的交易中,价格从 11 美元到 36 美元不等(示例1、示例2、示例3)。
在保守的假设下——将所有销售定价为 20 美元——这笔操作背后的人可能通过一个 10 万美元的 Jito 小费获得超过 9500 万美元的利润,成功获取了初始分配。
这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交易,找到了两个 memecoin 池之间的低效,并进行了套利,立即产生了 89 SOL 的利润。
代币购买后,15 秒内开始被出售。小费支付者最终获得了约 1,400 SOL 的净利润,扣除小费后,最终净利润为约 600 SOL。
代币购买后,2 秒内开始被出售。小费支付者最终获得了约 867 SOL 的净利润,扣除小费后,最终净利润为约 16 SOL。
Jito 小费不再是一个小众优化工具——它已成为 Solana 收费市场的隐形支柱。从最初的 MEV 搜索工具,发展成了一个通用的可靠纳入系统,驱动着从高风险套利到普通交换的各种操作。
小费的使用正在深化,而不是广泛化: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被动地支付小费,但大部分交易量仍来自少数对延迟敏感的参与者,他们在市场波动时会加大投入。他们支出更多是因为利润空间足够支撑。
小费行为正在沿着两个关键轴发生变化:
• 从战术性(赢得插槽)→ 到结构性(确保纳入)
• 从手动(自定义逻辑)→ 到环境性(用户体验默认和基础设施接口)
Jito 的崛起标志着一种安静但深远的变化:纳入不再是默认的——它需要竞标。每一笔交易,无论是 MEV 打包还是前端交换,现在都在 SOL 中表达了紧迫性。
小费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正在成为一种协调层。今天的大部分小费并不直接用于关键状态,但它们正在建立肌肉记忆。当竞争激烈时,Jito 已经作为区块空间竞标机制的默认选择存在。
在过去两年中,Jito Tips 已从一个用于 MEV 抽取的小众工具,发展为 Solana 上主导的交易优先级机制。如今,它们已占据该网络大多数非基础费用,并重塑了从高频交易者到普通前端用户等不同用户之间争夺区块空间的方式。
本报告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解析了 Jito Tips 的使用方式、用户群体及其使用原因。我们从钱包层级行为、协议归属、波动性反应以及用户细分等维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小费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但小费交易量仍主要集中在高价值、对延迟敏感的活动中。
Jito 目前已占据超过 60% 的优先费用交易量,相较 2023 年 4 月的约 10% 有显著增长。
波动性并不会提升小费事件的数量,而是会提高用户在小费上的花费。
少数以 MEV 为驱动的参与者贡献了大多数小费交易量,特别是在 Pumpswap 和 Pump.fun 这类 PvP 环境中。
越来越多用户通过前端被动打赏,采用默认的小额小费以提升交易的可靠性,而非获取优势。
协议层归属数据显示小费流向正在动态转变,随着 Meme 币的迁移,Raydium v4 的份额逐渐被像 Pumpswap 这样的新平台取代。
Jito 已经悄然成为 Solana 执行层的隐形引擎——不仅作为一个竞争工具,而且作为一个基线功能。随着采用的继续和集成的加深,它对区块空间定价和优先级的影响只会越来越大。
我们观察到的最稳定趋势之一,是 Jito Tips 在与原生优先费用的对比中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在 2023 年 4 月,Jito Tips 仅占优先费用中支付的 SOL 总额约 10%。
截至 2025 年初,Jito 已常态化地占据超过 60% 的优先费用总量。
这表明 Jito 已成为交易纳入的首选机制,尤其受到高价值或对延迟敏感的参与者(如 MEV 从业者)的青睐。
2024 年 10 月下旬至 2025 年 1 月期间,该网络不仅费用上涨,而且 通过 Jito 泄露的钱包数量急剧增加。
这不仅仅是 MEV 机器人支付更多费用。峰值的驱动因素是:
Jito 已从一个小众的执行工具,顺利转变为日常用户的默认交易纳入层。其采用率的飙升并非源于策略选择,而是得益于流畅的用户体验设计。
这一高峰出现在 2025 年 1 月,随后逐步回落,背后可能的推动因素包括:
尽管总费用水平回落至 2024 年第三季度的水平,但通过 Jito 打赏的钱包日活数量仍较之前翻倍——这表明 Solana 用户行为已发生深层次转变,且这一趋势已深植于其使用体验中。
我们构建了一个多层归属系统:包括直接的程序 ID 检查、内部指令解析以及基于交易接近度的推断方法。借助这一系统,即使在上下文极少的打包交易中,我们也能较为准确地标记出大多数小费的来源协议。该过程共包含四个关键步骤:
我们首先收集了在选定时间段内,所有向已知 Jito 小费钱包地址发送 SOL 的 Solana 交易。这构成了原始数据集,即涉及 Jito 小费的完整交易集合。
接下来,我们通过识别每笔小费所关联的 DeFi 协议(如有)来确定该小费的实际支付对象。我们采用了一个三层结构的归属流程:
签名者-区块接近度启发式方法:
很多情况下,小费交易仅是一次简单的 SOL 转账,没有明确的程序交互。这是因为用户常以 Jito bundle 的形式提交交易,其中包含多笔交易(如 swap、mint、snipe)以及一笔用于激励区块纳入的小费。
为捕捉这类间接场景,我们在同一个区块中扫描由同一用户签名的其他交易,并解析这些交易的外部和内部指令,判断是否涉及已知 DeFi 协议。一旦发现交互,我们便将相应的小费归属于该协议。
当一笔小费交易关联多个程序 ID 时,我们会将该小费金额和交易次数平均分配给所识别出的协议。这种处理方式避免了重复计算,确保归属的公平性和平衡性。
对于无法明确归属至任何已知 DeFi 协议的小费交易,我们将其归为“其他”类别。这类情况通常包括:
我们分析了四个时间快照下的 Jito 小费行为,分别比较了以下两类数据:
Jito 小费事件(按协议)
Raydium v4 在小费事件数和总费用量上均占据主导地位,成为 Solana 上紧急交易的主要来源。jup_v6、Photon 和 Meteora 也有明显占比,而大量小型合约则构成了长尾部分。
“大量归为‘其他’的部分”突显了早期尚未分类的 MEV 与机器人活动的广泛分布。
Jito 小费事件(按协议)
Raydium v4 继续保持在费用量上的主导地位,并且在事件数量上进一步上升。jup_v6 和 Pumpfun 在这两个指标上也有所增长,表明其使用强度增强。值得注意的是,Labeled_mev_bot_1 成为一个显著的贡献者,而“其他”类别仍然占据较大份额,表明新兴或未识别程序的活动正在增长。
Jito 小费事件(按协议)
Raydium v4 仍然领先所有类别,但其份额有所下降,而 Pumpfun 和 Meteora 则获得了更多的增长。不同、较低频次的参与者(如 Bonkbot、Zeta、Photon)的增加反映了生态系统使用的扩展。“其他”类别继续缩小,因为更多的合约已被正确归属。
Jito 小费事件(按协议)
Pumpfun 在小费事件和总费用量上都达到了新的高点,超过了许多此前占主导地位的协议。Pumpswap 也表现强劲,吸收了大量优先费用,其中很多费用此前曾与 Raydium v4 相关联。值得注意的是,Bloom Router 在这一期间获得了显著的关注,成为按小费量计算的最受打赏协议之一。与此同时,Jupiter v6 在事件数量和费用份额上急剧下降,标志着与早期快照相比,网络相关性的显著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Jito 小费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不仅体现在哪些协议占主导地位,还体现在使用的碎片化和多样化程度上。
随着 Jito 在 Solana 交易堆栈中变得更加深入,小费流量越来越多地跟随高强度的 PvP 风格环境。尤其是在 Pumpswap 的崛起中尤为明显,到 2025 年 4 月,Pumpswap 已吸收了大量的 Jito 小费量——其中很多曾经归属于 Raydium v4。
这反映出一个结构性的变化:Pump.fun 代币正逐渐成熟为可交易资产并流向 Pumpswap,而非 Raydium。MEV —— 以及小费 —— 紧随其后。
最初用于交换和清算中的精准时机,Jito 小费现在也被应用于基础设施级任务:如预言机更新、再平衡、自动化等。目标不再是赢得比赛——而是确保可靠性。对许多协议而言,Jito 已成为默认的纳入路径。
并非所有小费都是相同的。竞争激烈的高价值交易——如狙击交易和清算——仍然是小费量的主要来源,其中的出价有时超过数百 SOL。
与此同时,像订单簿维护和前端默认设置这样的长尾用例产生了大量小额小费。市场制造商和对冲策略依赖于吞吐量和一致性,而非主导地位——小费只需要足够平滑地执行即可。
这些更广泛的模式扩展了小费者的基础,但并没有大幅改变小费量的分布。最终,费用压力依然集中在波动性上——以及那些最关心抢先交易的用户。
为了评估交易者在波动市场中如何调整其费用策略,我们构建了一个数据集,将链上费用数据与自定义的复合波动性评分相结合。该评分捕捉了 SOL 价格波动的三个维度:
数据集中的每一天包含以下内容:
我们随后计算了这些变量与每日波动性评分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以衡量行为反应。
TIP_EVENTS 与波动性的正相关性非常弱(r = 0.05)
TIP_EVENTS 与波动性的弱相关性(r = 0.05)表明,市场波动并不会显著增加 Jito 小费交易的数量。但 TIP_VOLUME_SOL 的较强相关性(r = 0.19)说明,在波动日,用户在每笔交易上支付的 SOL 小费金额更高。
这意味着:
基础用户(如普通用户与长尾协议)在波动期仍保持日常小费水平,不受市场情绪影响。
市场剧烈波动时,套利机会扩大,利润变高,搜索者有能力支付更高的小费以争取优先权。
高价值机会略有增加,导致抢夺打包顺位的竞争加剧。
此外,JITO_TIP_DOMINANCE(Jito 在非基础费用中的占比)也与波动性正相关(r = 0.12),表明在波动日,更多的执行费用通过 Jito 支付,而不是 Solana 原生优先费用系统。
这反映出:用户在波动期间并非更倾向使用 Jito,而是原本依赖 Jito 的用户在每笔交易中愿意花更多,以获取可靠性与执行保障。
总结:波动性不会扩大 Jito 用户群,但会提升现有用户的出价意愿。Jito 在关键时刻变得更核心,不是因为更多人用,而是因为用的人花得更多,以确保速度、优先级与确定性。
本节概述了关键用户群体及其支付小费的原因。当前,Jito 每天约处理 1300 万笔小费交易,用户每日总支出约为 12,500 SOL。
jito ~50,000 笔交易/日 | 3K–5K 钱包/日 | 小费约 90–150 SOL/日
通过 Telegram 机器人(如 BonkBot)与网络交互的零售用户。他们依赖 Jito 避免被夹单,而不是进行抢先交易。这个群体注重时机和保护,但比 MEV 机器人更关注成本控制。查看活动信息
80K–120K Jito 笔交易/日 | ~4K 钱包/日 | 小费约 200–400 SOL/日
这些用户通过 Photon 聚合器进行交换,有时通过第三方前端间接使用。尚不清楚是 Photon 本身提交这些交易包,还是由客户端操作,但交易量相当可观。查看活动信息
约占 Jito 小费活动的 12%
与自定义合约交互的外部账户(EOA),通过这些合约批处理多个 DeFi 调用——如交换、闪电贷、清算等。这个群体类似于 MEV 搜索者,但通过可编程执行操作。这些合约通常将逻辑和链上操作原子化,且经常进行池对池套利、清算或以特定方式执行交换。
行为:发行代币 → 模拟需求 → 等待真正的买家 → 使用 Jito 拉高并割韭菜
示例发行:Solscan 链接
示例卖出:Solscan 链接
一个新兴的用户群体出现在 Pump.fun、Raydium 和 Pumpswap 上,操作的实质是一个链上割韭菜工厂。典型的操作流程如下:
一个钱包发行新代币,通常是快速连续创建的多个代币之一。
它通过 Jito 小费交易购买大部分供应量,以确保流动性控制和初始定价。
它通过将代币分发到一系列控制的钱包,模拟有机活动,触发价格波动和社交信号。
如果有真正的买家进入,钱包会迅速抛售头寸——使用高额小费抢先退出并避免滑点。
通常,即使没有真实的买家,它也会在兴趣未能显现时,迅速退出并将代币抛售到流动性稀薄的市场。
这个群体高度自动化、时间敏感,可能是许多可疑 Pump.fun 上线的幕后黑手。他们制造炒作,模拟需求,并利用 Jito 确保退出流动性——将速度转化为割韭菜的武器。
注意:其他钱包可能不会严格按照这一脚本操作,但会采用类似的策略:早期创建或收购代币,模拟兴趣,并通过高小费快速出售。
这些用户通过像 Jupiter Exchange、Raydium 或其他常见前端应用进行小额 DeFi 交易,通常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 Jito 小费。由于小费默认集成到许多接口中,这些用户能够更快速地获得交易纳入,并受到 MEV 的保护,而无需主动选择加入。
他们代表了一大群注重便利性和可靠性的普通用户,优先考虑使用简单可靠的方式,而非精细调整的策略。他们的交易通常包含小额的默认小费,虽然他们的个人影响较小,但他们为 Jito 使用的稳定基准做出了贡献,使系统在后台平稳运行。
狙击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规模的内部人士,他们会支付 10 到 800 SOL 的小费以确保优先进入,另一种是微型币种机器人,每天在数十个项目的发行中撒下微小的小费。无论是为了精确性还是概率优势,这两类都依赖 Jito 来确保交易进入区块顶部。你可以在下面的部分查看一些最大的狙击交易示例。
这些用户与链上订单簿(如 Phoenix、OpenBook)和永续合约平台(如 Zeta、Drift)互动,使用 Jito 小费来确保最佳执行和积极的仓位管理。他们是专注于库存平衡、对冲和订单维护的关键角色。
该群体目前约占 Jito 小费交易的 10%,尽管他们在总小费量中所占份额较小。与以前几个月相比,他们在交易数量上更为突出,但在总 SOL 消耗上从未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他们的策略通常是频繁、低小费并且以精确性为重点。
以下是一些不同类型的交易,其中 Jito 小费极高,并且支出得到了结果的证明。
我们深入分析了该交易,发现 Trump 代币立即被发送到一个名为 ff.sol 的钱包,之后这些代币被分发到大量钱包中。这些钱包在同一天开始卖出代币,在我们审查的交易中,价格从 11 美元到 36 美元不等(示例1、示例2、示例3)。
在保守的假设下——将所有销售定价为 20 美元——这笔操作背后的人可能通过一个 10 万美元的 Jito 小费获得超过 9500 万美元的利润,成功获取了初始分配。
这是一个自成一体的交易,找到了两个 memecoin 池之间的低效,并进行了套利,立即产生了 89 SOL 的利润。
代币购买后,15 秒内开始被出售。小费支付者最终获得了约 1,400 SOL 的净利润,扣除小费后,最终净利润为约 600 SOL。
代币购买后,2 秒内开始被出售。小费支付者最终获得了约 867 SOL 的净利润,扣除小费后,最终净利润为约 16 SOL。
Jito 小费不再是一个小众优化工具——它已成为 Solana 收费市场的隐形支柱。从最初的 MEV 搜索工具,发展成了一个通用的可靠纳入系统,驱动着从高风险套利到普通交换的各种操作。
小费的使用正在深化,而不是广泛化: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被动地支付小费,但大部分交易量仍来自少数对延迟敏感的参与者,他们在市场波动时会加大投入。他们支出更多是因为利润空间足够支撑。
小费行为正在沿着两个关键轴发生变化:
• 从战术性(赢得插槽)→ 到结构性(确保纳入)
• 从手动(自定义逻辑)→ 到环境性(用户体验默认和基础设施接口)
Jito 的崛起标志着一种安静但深远的变化:纳入不再是默认的——它需要竞标。每一笔交易,无论是 MEV 打包还是前端交换,现在都在 SOL 中表达了紧迫性。
小费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正在成为一种协调层。今天的大部分小费并不直接用于关键状态,但它们正在建立肌肉记忆。当竞争激烈时,Jito 已经作为区块空间竞标机制的默认选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