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市场已形成机构主导交易量、散户主导持仓的独特双轨体系。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69%的比特币由个人投资者持有,这一比例远高于传统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度方面,约80%的交易量来自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主要中心化交易所掌控全球约50%的交易量,成为核心流动性枢纽。2024年,加密货币全年交易总额达188万亿美元,换手率高达553%,远超同期美国和中国股市。
Robinhood、富途、老虎等互联网券商积极拓展加密货币交易业务,以低手续费吸引散户入场。
2023年至2025年成为加密货币监管分水岭,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陆续推出系统化监管方案:
各司法辖区形成鲜明监管风格,包括欧盟的“监管一致性”、美国的“功能监管”原则,以及香港的“双轨制”策略。
互联网券商通过“流量+技术”模式创新,在加密领域实现业务突破:
订单流支付(PFOF)模式让客户资产留存在券商账户体系,为多元化业务扩展奠定基础。互联网券商也在积极布局加密货币质押、自托管钱包、股票通证化等新型业务。
香港“A-S-P-I-RE”路线图为互联网券商带来了更广阔的业务想象空间,包括保证金交易、抵押融资等创新场景。预计到2027年,加密业务将为部分互联网券商贡献3%-5%的营收,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加密货币交易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散户持有大量资产,机构则主导交易量。不断完善的监管体系为行业注入更多合规和透明,助力传统金融机构加速入场。互联网券商凭借技术平台与庞大用户基础,有望在加密领域推出更多创新服务,把握市场红利。随着市场持续成熟,加密货币交易与传统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有望重塑金融行业格局。
市场呈现双轨格局,机构主导80%的交易量,散户持有比特币总量的69%。2024年全年交易总额达到188万亿美元,中心化交易所掌控全球约50%的交易份额。
2023-2025年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推出系统性监管措施,包括欧盟MiCA条例、美国Digital Asset Market Structure Act和香港“A-S-P-I-RE”蓝图。这些政策正推动行业从灰色地带走向合规运营。
互联网券商通过“流量+技术”模式聚合散户订单,创新订单流支付实现零佣金交易,采用“中介+交易所”混合模式。同时积极拓展加密货币质押、自托管钱包、股票通证化等创新服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