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從「訂閱地獄」到精準付費:一部網路定價模式的變遷史

當機器成為主要用戶,我們為何仍在為人類習慣付費?從訂閱模式到 x402 支付標準,探討網路定價如何從滿足人類習慣演變為適應機器對機器的突發性交易需求。本文源自AididiaoJP,Sumanth Neppalli、Nishil Jain 所著文章,由 ForesightNews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Netflix聯手Epic進軍「電視遊戲訂閱制」:手機當手把,威脅微軟、任天堂、Sony主機三巨頭? ) (背景補充:大賣空Michael Burry被AI軋爆後「開付費群賣課」:年費379鎂,已有6萬人訂閱 ) 在加密領域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流派。一種觀點認為萬物皆為市場,為事物定價能讓我們獲得清晰度。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加密是更好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因為正如所有市場一樣,不存在單一的真理。我們只是在梳理所有可能的模式。 在今天的議題中,Sumanth 將剖析一種新的支付標準如何在網路上演變。簡而言之,它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能為每篇文章付費,會發生什麼?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回到 1990 年代初期,看看當 AOL 嘗試按分鐘為網路接入定價時發生了什麼。我們探尋微軟為其 SaaS 訂閱定價的道路。 在此過程中,我們闡述了 x402 是什麼,關鍵參與者是誰,以及它對於像 Substack 這樣的平台意味著什麼。 網路的商業模式與我們使用它的方式脫節。2009 年,普通美國人每月訪問超過一百個網站。如今,普通用戶每月打開的應用程式不到三十個,但在其中花費的時間卻多得多。那時每天大約半小時,現在接近五小時。 贏家亞馬遜、Spotify、Netflix、谷歌和 Meta 成為了聚合者,它們彙集了消費者需求,並將漫遊行為轉化為習慣。他們將這些習慣以訂閱的形式定價。 這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人類注意力遵循模式。我們大多數晚上看 Netflix;我們每週從亞馬遜訂購;Prime 會員捆綁包包含送貨、退貨和串流服務,每年 139 美元。訂閱消除了許多持續的痛苦。亞馬遜現在向訂閱用戶推送廣告以提高利潤率,迫使用戶要麼觀看廣告,要麼支付更多費用。當聚合者無法證明訂閱的合理性時,他們就會像谷歌一樣退回到廣告模式,後者將注意力而非意圖貨幣化。 看看現在廣告裡是什麼: 機器人和自動化現在占據了近一半的網路流量。這主要是由人工智慧和大語言模型的快速採用驅動的,這使得機器人的創建更容易獲得和擴展。 API 請求占 Cloudflare 處理的動態 HTTP 流量的 60%。換句話說,機器對機器的通訊已經占據了流量的大部分。 我們為純人類網路設計了今天的定價模型,但現在的流量是機器對機器且突發性的。上班路上的 Spotify,工作時間的 Slack,晚上的 Netflix。廣告假設了眼球,有人在滾動、點擊、思考。但機器既沒有習慣,也沒有眼球。它們有觸發器和任務。 內容定價不僅是市場約束的函數,也是底層分發基礎設施的函數。音樂以專輯形式存在了幾十年,因為物理介質需要捆綁。在同一張 CD 上刻錄一首歌或十二首歌的成本幾乎相同。零售商需要高利潤率,而貨架空間是有限的。2003 年,當分發媒介轉向網路時,iTunes 將記帳單位改為歌曲。在你的電腦上從 iTunes 以每首 0.99 美元的價格購買任何歌曲,並與你的 iPod 同步。 拆分捆綁增加了發現,但也侵蝕了收入。大多數樂迷購買的是熱門歌曲,而不是那十首填充曲目,壓縮了許多藝術家的人均收入。 然後當 iPhone 問世時,基礎設施再次改變。廉價的雲端儲存、4G 和全球 CDN 使得存取任何歌曲即時且流暢。手機始終在線,瞬間接入無限數量的歌曲。串流在接入層重新捆綁了一切:每月 9.99 美元即可收聽所有已錄製的音樂。 音樂訂閱現在占音樂收入的 85% 以上。泰勒絲對此感到不滿:她被迫回到了 Spotify。 企業軟體遵循相同的邏輯。因為產品是數位化的,供應商可以對使用的確切資源收費。B2B SaaS 供應商按月或按年提供對服務的可預測存取,通常是「按席位」收費,並提供限制功能的層級,例如 50 美元 / 用戶 / 月,外加每次 API 調用 0.001 美元。 訂閱涵蓋了可預測的人類使用,而計量則處理機器的突發使用。 當 AWS Lambda 運行你的函數時,你為你所消費的內容精確付費。B2B 交易通常涉及批量訂單或高價值採購,導致更大的交易規模和來自更小、更集中的客戶群的顯著經常性收入。去年,B2B SaaS 收入達到 5,000 億美元,是音樂串流產業的二十倍。 如果現在大部分消費是由機器驅動且突發性的,為什麼我們仍然像 2013 年那樣定價?因為我們為人類偶爾做出選擇設計了今天的基礎設施。訂閱成為了默認選擇,因為一個月的決策勝過一千次小額支付。 並非加密貨幣創造了現在能夠支持小額支付的底層基礎設施。也有那方面的因素,但網路本身已經變成了一個如此龐大的巨獸,以至於它需要新的方式來為使用定價。 為什麼小額支付失敗了 按美分為內容付費的夢想與網路本身一樣古老。數位設備公司的 Millicent 協議在 1990 年代就承諾了低於一美分的交易。Chaum 的 DigiCash 進行了銀行試點,Rivest 的 PayWord 已經解決了密碼學問題。每隔幾年有人就會重新發現這個優雅的想法:如果你能為每篇文章支付 0.002 美元,為每首歌支付 0.01 美元,正好是它們的成本,會怎麼樣? 美國線上在 1995 年付出了相當昂貴的代價學到了這一點。 來源 – 《反對小額支付的案例》 他們按小時收取撥號上網費用。對大多數用戶來說,這客觀上比固定費率訂閱更便宜。然而,客戶討厭它,因為這會帶來精神負擔。在線的每一分鐘都感覺像計價器在跑,每次點擊都帶著微小的成本。人們忍不住將每個微成本記作一次「損失」,即使金額很小。每次點擊都變成了一個微觀決策:這個連結值 0.03 美元嗎? 當美國線上在 1996 年轉向無限量套餐時,使用量在一夜之間增加了兩倍。 人們支付更多以減少思考。「為你…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