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打造穩定幣外匯新基建,解讀Numo、Mento與ViFi的三大創新路徑

作者:moyed,加密分析師

編譯:Felix,PANews

外匯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商業的隱形基礎設施,但其建設卻落後於金融領域的其他所有方面。穩定幣正在改變這一局面。通過將貨幣轉化為可編程、無記名資產,使其能夠在區塊鏈上即時轉移。它們使得外匯交易可以直接在鏈上進行,而無需通過銀行或支付網絡。

這種轉變正在催生穩定幣外匯業務,即以穩定幣計價的貨幣之間或穩定幣與當地法幣之間的價值交換。與依賴代理銀行和做市機構的傳統外匯不同,穩定幣外匯可以在鏈上原生進行,任何擁有錢包的人都可以參與。

本文將探討這種新的外匯架構為何重要,當前市場狀況如何,以及Numo、Mento 和 Virtual Finance 這三個項目如何塑造其未來。

穩定幣外匯交易的重要性

外匯是現存最大的金融體系之一,據國際清算銀行估計,其日均交易額超過7萬億美元。然而,其基礎設施仍分散且效率低下。穩定幣提供了一種無國界的替代方案:全天候貨幣結算,每月已支撐數千億美元的轉帳,流通供應量超過2000億美元。

這種快速增長揭示了一個市場盲區。幾乎所有法定貨幣支持的穩定幣都與美元掛鉤,據Cumberland Research(2023年)數據,其供應量占比超過99%。像EURC、JPYX或BRLC這樣的非美元選項仍然稀缺,這造成了美元集中的風險,並限制了獲取當地貨幣流動性的途徑。正如Cointelegraph(2024年)所指出的,擴大非美元貨幣發行對於全球採用至關重要。

穩定幣外匯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它將穩定幣從靜態的價值存儲轉變為一個可互操作的貨幣網絡,能夠在鏈上即時轉換、結算和對沖,從而兌現穩定幣作為真正通用結算層的承諾。

穩定幣外匯現狀

市場與基礎設施

鏈上外匯活動在交易量和效率方面都有顯著增長。據Robert Leifke稱,僅以太坊在2024年就處理了約14億美元的外匯交易量。他指出,在Uniswap V3上,EURC/USDC交易對的隱含價差約為6個基點(bps),對於1000美元的交易而言,這一價差比Wise等零售經紀商通常收取的約60個基點的價差要窄十倍。在像Base等更快的L2網絡上,價差已降至1個基點以下,接近銀行間交易的效率水平。

這些數據證實,主要的穩定幣交易對已不再是瓶頸。鏈上流動性已得到增強,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價格也與傳統市場緊密瞄定。Uniswap Labs(2024年)此前的一項研究估計,與傳統支付系統相比,鏈上外匯交易可將跨境支付成本降低80%。

然而,持續存在的摩擦在於法定貨幣與穩定幣之間的兌換環節,即銀行系統與區塊鏈之間的出入金通道。諸如MoonPay、Ramp和Transak等供應商每筆交易仍收取100至450個基點的費用,這些成本阻礙了鏈上交易的效率提升。

一種新興的解決方案是銀行發行代幣化存款,通常稱為存款代幣。這是一種受監管的數字負債,完全由資產負債表上的資金支持。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2023年)認為,此類工具可以通過將銀行基礎設施直接連接到區塊鏈網絡來簡化鑄幣、贖回和結算。這將消除成本高昂的出入金,使法定貨幣轉帳能像鏈上交易一樣具有最終性和透明度。

向下游轉移

正在發生的更深層次結構性變化並非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外匯交易發生的地點。傳統上,貨幣兌換發生在匯款來源地:匯款公司或銀行在資金跨境之前就將美元兌換成當地貨幣。穩定幣則顛覆了這一模式,允許用戶直接以美元形式發送價值,由接收方自行決定何時以及如何兌換。

正如《穩定幣藍圖》作者Chuk和Etherfuse首席執行官Dave Taylor所提到的,這種轉變將“外匯交易”從銀行和匯款處理商轉移到了錢包、匯款平台和本地商家。如今,兌換在目的地進行,那裡流動性更充足,價差更小,將外匯從批發銀行業務轉變為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收款人可以更靈活地選擇時間和匯率,商家能夠獲得更低成本的本地流動性,而錢包則捕獲了曾經屬於金融中介機構的價差。

這種模式在阿根廷等高通脹市場已經顯現,個人和企業越來越多地將穩定幣作為營運資金持有,僅在需要時才兌換成當地貨幣。實際上,外匯已成為數字錢包和新銀行的下游、市場驅動環節,將控制權和收益從機構重新分配給終端用戶,這是穩定幣外匯時代商業模式的重大轉變。

构建穩定幣外匯未來的項目

幾個新興項目正在重新思考鏈上貨幣兌換的運作方式。這些團隊並非複製傳統的外匯交易平台,而是設計將兌換、定價和風險管理直接嵌入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機制。其中,Numo、Mento 和 ViFi Labs 因採取了不同但互補的方法而脫穎而出,旨在實現穩定幣外匯大規模運作。

Numo:為新興貨幣構建遠期市場

Numo瞄準了全球金融領域一個長期存在的盲點:新興市場中的中小企業幾乎無法獲得負擔得起的外匯套期保值服務。傳統的遠期市場主要關注美元/歐元或美元/日元等主要貨幣對,而對沖新興貨幣的成本要么高得令人望而卻步,要么根本不存在。對於那些以美元計價但用當地貨幣支付供應商或員工工資的企業來說,其收益極易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

Numo推出了基於鏈上的外匯遠期合約,其設計靈感源自YieldSpace AMM,後者最初是為固定收益資產而開發。每個Numo池代表一種特定貨幣的零息債券曲線,編碼了當前價值與未來價值隨時間變化的關係。當將兩個這樣的池,比如美元池和肯尼亞先令池組合在一起時,它們的貼現因子比率決定了隱含的遠期匯率。隨著交易者提供或提取流動性,曲線會動態更新,形成一個實時的、算法驅動的遠期市場。這種設計無需傳統的信貸額度、做市商或預言機提供的利率。

通過讓遠期定價透明化且無需許可,Numo使新興市場的企業能夠直接通過區塊鏈流動性鎖定未來的外匯匯率。它將曾經只為銀行間客戶保留的服務轉變為一個開放協議,成為面向全球的公共對沖工具。

Mento:將穩定幣外匯交易與真實世界匯率錨定

Mento從不同角度來處理穩定幣外匯問題,即穩定價格而非創建市場。即便存在多種貨幣的穩定幣,它們之間的兌換也常常會涉及滑點、流動性有限以及定價不一致等問題。傳統的AMM(自動做市商)如Uniswap依賴於曲線綁定公式,這些公式適用於波動性較大的資產,但當交易雙方都旨在保持價值穩定時,就會造成效率低下。

Mento通過引入固定價格做市商(FPMM)解決了這一問題,這些做市商以錨定於預言機的中間價進行交易,且價差極小。FPMM不使用定價曲線,而是每個資金池都維護一個由可信外匯預言機生成的固定匯率,同時通過較小的費用區間來吸收輕微的波動。當庫存向某一方向偏離過大時,Mento會觸發閃電互換再平衡,從外部來源(如儲備金、抵押債務頭寸或第三方發行商)獲取流動性,以即時恢復平衡。這種結構就像一個鏈上貨幣發行局,使得如cUSD ↔ cEUR或cCOP ↔ cUSD這樣的交易對與現實世界中的外匯匯率緊密掛鉤。

通過這種模式,Mento實現了穩定幣之間可預測且低成本的兌換,非常適合需要確定性而非投機性的匯款應用程序、支付處理商和DeFi協議。它表明,鏈上外匯交易能夠達到近乎機構級的緊密度,同時保持完全透明和可組合性,從而有效地將區塊鏈轉變為可靠的多幣種數字貨幣結算層。

ViFi Labs:鏈上模擬真實外匯動態

ViFi Labs則採取了一種更具合成性的方法。與Mento等將穩定幣錨定外部預言機匯率的項目不同,ViFi在鏈上直接模擬外匯市場的動態,在這些市場中,美元獲取渠道有限,對硬通貨的需求超過供應。這使得ViFi對面臨資本管制或平行匯率的經濟體尤為重要。

ViFi的核心機制是VARQ(虛擬訪問預留配額)技術,它將美元穩定幣轉變為一種靈活且完全有保障的外匯系統。當用戶存入USDC時,會被轉換為vUSD,作為抵押品來獲取其他貨幣的敞口。在此基礎上,vUSD被拆分為兩種代幣:vFiat,用於追蹤外幣的價值;vRQT,賦予持有者以官方匯率回購美元的權利。用戶可以將vFiat視為合成的比索或歐元,而vRQT則相當於一張保險單,確保日後能夠以官方匯率換回美元。

ViFi的虛擬交易所(VEX)將這些組件整合為一個單一市場,用戶可以在其中自由交易vUSD、vFiat和vRQT。價格由供求關係決定,如果美元供應緊張,vRQT的價值就會上升,就像在現實世界的外匯市場中出現短缺時一樣,套利者會在預言機匯率和市場匯率之間進行套利,使價格回歸正常水平。

這種設計確保了每個合成頭寸始終以美元全額抵押,同時讓現實世界中的外匯壓力在鏈上自然顯現。通過這種方式,ViFi提供了一個可信的模型,展示了穩定幣系統如何能夠模擬並最終取代傳統的受限制外匯制度,為用戶和機構提供透明且有抵押保障的系統。

迈向通用結算層

穩定幣外匯交易正悄然成為全球數字金融的基礎。鏈上價差在縮小,法幣兌換渠道在改善,價值轉移正從銀行轉向錢包,這表明貨幣兌換本身正在為一個開放、可編程的世界進行重建。然而,外匯交易仍是穩定幣討論中最被低估的那一部分。若沒有高效且可互操作的外匯交易,穩定幣將在各自的市場中保持碎片化,無法實現其全球潛力。圍繞外匯交易展開更多的討論和創新至關重要,因為這一範疇將最終決定穩定幣是否成為真正的全球貨幣,還是僅僅成為孤立的支付代幣。

相關閱讀:從鏈上到生活:穩定幣全球消費格局概覽

ETH-1.43%
CUSD0.02%
CEUR-0.2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