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market四個月估值翻10倍 預測市場究竟有何魔力

預測市場,正在成爲華爾街的新寵兒。

本月,紐約證券交易所母公司洲際交易所(ICE)向去中心化預測市場Polymarket投資20億美元,這不僅是加密史上最大的私募融資之一,也讓Polymarket的估值飆升至90億美元。日前,市場再度傳出消息,Polymarket正在與投資者進行早期對話,並尋求以120億至15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融資。

有趣的是,在四個月前,Polymarket的估值僅僅不到如今的十分之一,若是時間折返到2022年,Polymarket甚至一度被監管追着打。

Polymarket的估值飆升讓人驚嘆,而預測市場,也再度站在了市場聚光燈下。

提及Polymarket,浮現在腦海中的第一聯想,就是預測市場。何爲預測市場?盡管名詞花裏胡哨,但預測市場的本質,不過就是概率投注,或者更爲直白一點,即賭博的變種。當然,該種方式與純粹的投機並不一致,押注的本身在於信息的掌握與概率預判,更多可稱之爲“信息戰”,而用價格買定概率,顯然是體現信息走向最爲客觀的載體。

從起源來看,最早的預測市場可追溯至16世紀,當時意大利羅馬就圍繞教皇的大選開設了各類賭場,來到18世紀,賭局涵蓋的範圍日益擴大,逐步從單一問題演變爲“萬物皆可投注”,19世紀後,美國大選這一全球性的政治熱點點燃了預測市場的激情,預測市場逐步走向繁榮。但隨着以“統計學”爲主題的預測方法論得以完善,預測市場所具備的“非理性”特徵讓其退居二線。盡管如此,預測市場的星星之火也並未熄滅,由愛荷華大學運營的非營利實驗項目愛荷華電子市場在1988年的總統選舉中成功證明了預測市場的潛力,成爲了最早和最著名的預測市場之一,後續好萊塢證券交易所、政策分析市場、Intrade、PredictIt不斷湧現,預測市場也從中心化向着去中心化不斷演進,最終塑造了如今預測市場的發展格局。

Polymarket,就是去中心化預測市場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Polymarket並非是最早的去中心化預測市場應用,早在2018年,以太坊上就出現了去中心化預測產品Augur,但其發展落入了傳統幣圈的窠臼,不僅採用平台幣進行押注,更是將聚焦點在於智能合約的完成度,而非用戶的使用體驗,最終走向了失敗。

Polymarket,吸取了前人的教訓,不論是從機制還是界面上,都格外看重用戶體驗。Polymarket最初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構建,後遷移至擴展性更強的側鏈Polygon,用戶只需通過錢包就能進行參與,無需身分驗證,並且下注幣種僅支持USDC,保證籌碼穩定。

而從架構而言,Polymarket採用了Gnosis開發的條件代幣框架(Conditional Token Framework,CTF),用戶通過代幣下注購買代表特定結果的條件代幣,並引入組合概念方便用戶打包購買。市場方向則依托傳統金融市場更爲常用的中央限價訂單簿進行做市,構建了鏈下撮合+鏈上結算的混合架構,保障用戶體驗的流暢性。

聽起來頗爲復雜,但從用戶的方向,使用非常簡單,用穩定幣予以下注,問題與市場相對應,只有“是”與“否”二元的選項,預測正確則獲1美元,錯誤則無,而在CTF框架下,價格就代表了事件發生的概率。例如若該投注是0.69美元,則代表投注事件發生的概率爲69%。

從基礎設施搭建到智能合約運行,足以看出Polymarket是一個純粹的去中心化應用,在這一預測市場,平台不是對手方,也不用擔心賭場抽水,更沒有大規模的輿論引導與信息轟炸,甚至無人知道你是誰,只需憑藉個人意志予以下注。

憑藉上述優勢,2020年誕生的Polymarket很快迎來了爆發式增長,2023年交易量超過10億美元,2024年更是憑藉着成功預測美國大選出圈,當年總交易量飆升至86億美元,躋身成爲了預測市場的頭部應用。僅僅今年上半年,Polymarket的交易量達到60億美元,截止到目前的累計總交易量更是超過200億美元。

看似一帆風順的發展之路,其中也不乏坎坷曲折。Polymarket的機制,從監管領域而言頗難界定,既可以視爲博彩,但也可將其認爲是二元期權掉期,原因是區別於傳統的博彩,Polymarket上的合約可以在事件未結束前進行交易。舉一個例子,若用戶以0.1美元購買了“川普贏得大選”這一事件,後續該合約漲至0.4美元,用戶就可將該合約出售以獲利了結,即便事件尚未結束。該種機制優缺點非常明顯,優點是真正將預測市場從追究結果轉變爲交易過程,投注可以完全根據現實背景實時動態變化,存在波動性套利,投注也更具靈活性,但是難以避免的,將投注合約變成了一種可投資的金融衍生品。

在此背景下,2022年Polymarket被美國CFTC指控爲提供非法交易的未註冊交易所,最終Polymarket以140萬美元罰款並且退出美國市場爲約定與監管達成和解。2024年,在大選預測川普在博彩市場徹底嶄露頭角後,Polymarket甚至遭到了美國方面的嚴重打擊,11月,FBI突擊搜查CEO Shayne Coplan的住所,沒收了其本人的電子設備,而美國司法部與CFTC的調查如約而至,隱約讓市場嗅到了政治清繳的氣息。

當然,川普上臺後,大環境迅速變了天,拜登期間的幾乎所有敵人都被川普以禮相待。今年7月,美國司法部與CFTC停止了Polymarket 的調查。之後不久,Polymarket宣布斥資1.12億美元收購了QCX LLC 及其附屬清算所 QC Clearing LLC,這是一家持有CFTC牌照的小型衍生品交易所。Polymarket的戰略呼之欲出,打算通過收購再度重回美國市場,今年9月,QCX獲得CFTC的無異議函,正式爲Polymarket重返美國市場掃清了主要障礙。

搞定合規拼圖後,投資方也蜂擁而至。1月,Polymarket完成了Founders Fund、Dragonfly領投的1.5億美元融資,估值12億美元。10月,Polymarket獲得紐交所旗下ICE的20億美元融資,估值90億美元。就在最近,市場更是傳出Polymarket將要以120億美元估值進行下一輪融資。有趣的是,小唐納德·川普旗下風險投資基金1789 capital也在其股東名單中,間接證明了Polymarket的正統性。

來到如今,Polymarket已躍升爲加密市場的一大巨頭,近一周的交易量就可達到駭人的10億美元,聊起預測市場,Polymarket已然是繞不開的話題。對於用戶而言,平台如何不重要,個人盈利才是核心。值得注意的是,Polymarket的CEO曾經暗示過發幣,也讓市場對此期待萬分,但從目前引入的投資而言,或許上市更符合其市場定位。

另一方面,雖然前路一片光明,Polymarket也有其隱含的問題。一是技術機制存在漏洞。Polymarket採用UMA協議作爲去中心化預言機解決方案,負責將現實世界事件的結果可靠地寫入區塊鏈,依托UMA預言機判定結果,但去中心化預言機卻並非每次都能認準正確答案。預言機判定的普遍流程是事件發生後,若無異議,則直接發布結果,若有異議,則進入爭議投票期,此時持有UMA代幣的用戶即可對爭議進行投票,以最終結果爲準。看似公平的方案卻有着致命的缺陷,在此種情境下,持有UMA代幣的大戶們掌握着相當高的話語權,甚至可以“捏造真相”。今年三月,關於“烏克蘭是否會在四月之前與川普達成稀土交易協議”這一事件,現實結果爲否,但最終預言機判定的卻爲“是”,原因就是大戶通過挾持預言機更改了結果。此外,即便排除預言機問題,去中心化投票的主觀性也會影響到實際評判,在面對模棱兩可的答案時,缺乏公允判斷,進而會引發爭議。

二是監管尚存不確定性。雖然本屆美國政府大幅放開了加密市場的監管,但博彩監管並未完全解禁,Polymarket本身存在的市場操縱與內幕交易問題也懸而未決,存在監管層面的模糊。

在問題之後,市場挑戰也接踵而至。在預測市場,Polymarket與Kalshi呈現分庭抗禮之勢,從差異化而言,前者玩法更加密原生,強調去中心化,預測領域涵蓋更廣泛,政治、經濟、體育、娛樂等均有囊括,而後者則以合規爲競爭力,是獲得美國CFTC批準的合規交易所,對機構用戶與圈外人士更具吸引力。盡管現下在交易量與品牌聲量方向,Polymarket以絕對優勢領先,但後者彎道超車之勢明顯,Kalshi通過Dune平台以每週名義交易量計算的市場份額從2025年1月的8%上升到2025年9月的66%,現雖回落至46.6%,但增長勢頭仍然迅猛。就連最近融資,Kalshi也不落其後,同樣傳出消息Kalshi正收到來自風險投資機構的融資要約,估值區間爲100億至120億美元。

競爭日益激烈,但從資本的重金投注也可看出,預測市場正以一種橫掃之勢快速崛起,無論Polymarket還是Kalshi,都僅僅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的投注標的之一。至於爲何預測市場如此重要,關鍵是其背後的信息定價。概率既是信息的體現,而信息又依托價格進行顯化,該種定價決策的方式將決策從“及時反應”真正推向了“信息預判”。

此處可用傳統媒體進行類比,媒體之所以被金融領域高度重視,是由於其所具備的信息傳導性質以及可能帶來的市場反作用,但隨着媒體向金融與政治集團的靠攏,媒體也與原有的公正獨立漸行漸遠,開始傳遞出某種傾向性,甚至被少數精英所控制。此時預測市場的出現,成爲了良好的補充。用價格下注,反映出的內部情緒與信號更爲準確且鮮明,價格波動的反饋也更具實時性,換而言之,預測市場正在成爲一種新型的信息媒介。該媒介將原本收歸於精英主義的信息定價權向公衆釋放,在波動中實現事件驅動數據的及時反饋,這不僅僅代表着簡單的投注預測,更在於深層次價格發現體系的範式轉變,蘊含其中的價值,不言而喻。

例如,部分傳媒不認爲重要的、未曾注意的事件,很可能在預測市場得以高度重視,而這種注意力,正是價格的根源所在,對於上市公司而言,要比年復一年的財報與營銷廣告更有價值。這或許也是紐交所投資Polymarket的原因之一,將預期與注意力的定價補充至傳統資產定價體系中,恰恰是順應客觀趨勢的體現。據悉,ICE通過此次投資獲得Polymarket事件驅動數據的全球分銷權,並計劃將其應用於下一代代幣化項目。

前景雖好,其中也不乏倫理問題。萬物可下注,也意味着萬物的金融化,甚至某種意義上,萬物皆可娛樂化。但總有事件是不能娛樂化的,在兩種碰撞發生之時,預測市場又會面臨怎樣的未來?

當然,現在討論還爲時過早,在此之前,預測市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ETH2.19%
REP6.57%
USDC-0.01%
GNO2.9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