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數位黃金比特幣為何敗給真黃金?

年輕的比特幣仍有漫長的布道之路要走,而當世界混亂時,黃金反而成為各國央行首選的避險資產。 (前情提要:比特幣跌破10.8萬鎂,黃金卻漲破4300美元新高,避險市場發生了什麼事? ) (背景補充:黃金打破4200美元歷史新高!白銀也破紀錄,避險資產無止境暴衝? ) 還記得 2024 年底,那時候所有人都在寫 2025 年資產預測。 股民盯著標普和大 A,加密圈的人則在賭比特幣。 但如果那時有人告訴你,2025 年表現最亮眼的資產不是比特幣,也不是股票,而是那個被 Z 世代嫌棄的「老古董」黃金,你一定會覺得這人在開玩笑。 但現實就是這麼魔幻。 過去 5 年裡,比特幣以超 1000% 的漲幅吊打黃金近 10 倍,屢次登頂年度最強資產。然而到了 2025 年,劇本徹底反轉:黃金自 1 月以來上漲超過 50%,比特幣卻只漲了 15%。 早早買黃金的大媽笑了,加密產業的菁英交易員們沉默了。 更詭異的是,黃金與比特幣似乎進入平行世界:黃金漲,比特幣跌;比特幣跌,黃金漲。 10 月 21 日,黃金遭受重挫,單日下跌 5%,比特幣如同打了雞血,一改頹勢,開始上漲…… 號稱數位黃金的比特幣為何與實體黃金脫鉚? 亂世買黃金 2025 年,最瘋狂的黃金買家是誰?不是散戶,不是機構,是全球各國央行。 數據不會撒謊:2024 年全球央行淨購金量達到 1045 噸,連續三年破千噸。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公布的 2025 年 Q2 數據,波蘭一口氣增持 18.66 噸,哈薩克斯坦緊追其後,增持 15.65 噸,中國央行穩紮穩打,增持 6.22 噸…… 為什麼偏偏是發展中國家在增持黃金? 看看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占比,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完全是兩個世界: 美國 77.85% 的資產儲備是黃金,持倉 8133 噸,斷崖領先第二名德國的 3350 噸,隨後是義大利和法國,分別持有黃金 2452 噸和 2437 噸。 中國央行黃金儲備只占總資產儲備的 6.7%,但絕對數量已達 2299 噸,並在持續增加中。 這個對比很明顯,新興市場國家的黃金增持空間還很大,中國這樣的經濟體,黃金儲備占比連 7% 都不到,而歐美已開發國家普遍在 70%+。這就像是一場「補課」,差距越大,追趕的動力越強。 誇張的是,央行購金在總需求中的占比從 2000 年代的不到 10% 直接飆升到 20%,成為了黃金價格的重要支撐。 為什麼央行們突然對黃金這麼上頭?答案很簡單:世界很亂,美元不再值得信任。 俄烏衝突、中東局勢、中美貿易摩擦…地球村亂成了戰國時代。 長期以來,美元是各國央行的核心外匯儲備,同時也承擔避險功能,可如今美國自顧不暇,現存 36 兆美元債務,與 GDP 的比例達到 124%,川普政府陰晴不定,外部樹敵,內部撕裂…… 尤其是俄烏衝突爆發後,當美國可以隨意凍結別國的外匯儲備時,各國意識到:只有放在自己保險箱裡的黃金,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財富。 黃金雖然不生息,但至少不會因為某個國家的政策就突然「消失」。 無論對於個人和國家,黃金都是一種風險對沖,世界越混亂,黃金越受追逐,可當「俄烏戰事可能要結束」這樣的消息傳來,黃金大跌也在情理之中。 數位黃金還是數位特斯拉? 2025 年最尷尬的資產可能就是比特幣,它的長期敘事是「數位黃金」,結果卻活成了「數位特斯拉」。 渣打銀行的數據顯示,比特幣與那斯達克的相關性現在高達 0.5,年初甚至達到 0.8。而與黃金的相關性?只有可憐的 0.2,年初甚至一度為零。 翻譯成人話就是:比特幣現在跟科技股綁定了,那斯達克漲它漲,那斯達克跌它也跌。 一切皆有因果。 在川普政府推動下,美國對比特幣的態度從「非法邪教」變成了「歡迎加入」。2024 年比特幣現貨 ETF 獲批,標誌著比特幣正式被收編進美元體系。 這本來是好事,證明了比特幣的合法地位。但問題是,當你成為體系的一部分時,你就很難對抗這個體系了。 比特幣最初的魅力在於它的反叛精神,不依賴任何政府,不受任何央行控制。 但現在呢?貝萊德這樣的華爾街巨頭成了市場最大的買家,比特幣的漲跌全看聯準會和川普的臉色,以至於現在加密貨幣交易員不得不熬夜聆聽鮑爾和川普的發言,活生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美元宏觀分析專家。 就共識而言,比特幣在全球很多地方還處在「這是啥玩意兒」的認知階段,黃金已經是「我奶奶的奶奶也喜歡」的存在。 中國大媽們的金手鐲金項鍊,持有者數量可能比全球所有比特幣 HODLer 還多。 相比於黃金,年輕的比特幣,仍然還有很長的布道之路要走。 左手黃金,右手比特幣 很多人喜歡在黃金和比特幣之間做選擇題,但聰明的投資者知道這是一道填空題。 雖然全球各國央行瘋狂購金,黃金價格一路飆升,但這個過程不可能無限持續下去。當黃金價格高到一定程度時,實物黃金的存儲、運輸和交割等問題就會出現,那麼這個時候比特幣的優勢就凸顯了出來。 想像一個具體場景,某個國家爆發戰爭,富人們發現黃金太重、太顯眼,無法快速轉移財富。這時候,一個硬體錢包裡的比特幣就成了最佳選擇,這樣的事件在俄羅斯身上已然發生過一次。 簡單說,黃金是「笨重的價值儲存」,比特幣是「輕便的價值儲存」。 如果當黃金的價格到了一個非常恐怖的高位,資金需要尋找性質相似但價格更便宜的替代品,這種情況下,比特幣有機會逐漸擺脫美元和川普的引力,獲得黃金的資金溢出,重新向「數位黃金」靠攏。 總結起來,比特幣和黃金的關係不應該被理解為誰取代誰,而應該是傳承與進化。 黃金是人類文明的財富記憶,比特幣是數位時代的財富想像。 70 歲的李大媽買黃金首飾,25 歲的程式設計師李小明囤比特幣,大家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相關報導 PayPal前總裁:比特幣突破百萬美元只是「時間問題」,市值可齊平黃金 為何 Z 世代年輕人不買黃金,寧願擁抱高波動的比特幣? 黃金衝破3600美元新高「專家喊還會漲」,美國失業率崩盤、降息避險行情利好比特幣?〈2025 年,數位黃金比特幣為何敗給真黃金?〉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