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 #发帖赢代币PORTALS# 💥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ORTALS、Alpha交易賽、空投活動或Launchpool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00 枚 PORTALS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9月18日 18:00 – 9月25日 24:00 (UTC+8)
📌 相關詳情:
Alpha交易賽:參與即有機會贏獎勵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81
空投活動:領取 #PORTALS# 空投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68
Launchpool:抵押 GT 獲取 PORTALS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48
📌 參與方式:
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PORTALS 或相關活動(Alpha交易賽 / 空投 / Launchpool) 相關
內容不少於 80 字
帖子添加話題: #发帖赢代币PORTALS#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
🥇 一等獎(1名):300 PORTALS
🥈 二等獎(4名):150 PORTALS/人
🥉 三等獎(4名):100 PORTALS/人
📄 注意事項:
解析HIP-4:Hyperliquid 與 Kalshi 強強聯手重塑鏈上預測市場
最近的 Hyperliquid 可謂是動作頻頻,前有允許任何人創建永俗合約市場的 HIP-3,後有引發熱議的穩定幣競標,而現在,他們又拋出了一個重磅提案——HIP-4,準備正式進軍預測市場。
這不僅僅是增加一個新功能那麼簡單,背後是 Hyperliquid 從一個單純的永續合約交易所,向更底層、更模塊化的金融基礎設施演變的宏大野心。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淺出地看看,HIP-4 到底是什麼,它想做什麼,以及它將如何攪動預測市場的格局。
Hyperliquid 結盟 Kalshi
Hyperliquid 已經是鏈上永續合約領域的絕對王者,佔據了近 80% 的市場份額。但對於任何一個成功的項目來說,總要尋找新的增長點。HIP-4 就是他們邁出的關鍵一步。
HIP-4 提案最有趣的一點是,它的作者之一 John Wang 來自 Kalshi——一個在美國受到 CFTC 嚴格監管的中心化預測市場。2025年8月,Kalshi 高調聘請 Crypto KOL John Wang 作爲其 Head of Crypto。HIP-4橫跨去中心化投資機構和中心化預測市場從業者的作者陣容頗爲耐人尋味,畢竟傳統競爭對手合作撰寫方案的情況並不多見。作爲美國合規預測市場的重要玩家,Kalshi 此次參與 HIP-4 撰寫,暗示該提案並非爲了在預測市場領域“顛覆”現有玩家,反而體現出某種合作或差異化共存的思路:
兩者一拍即合。Kalshi 可以利用 Hyperliquid 的技術設施,高效地進入去中心化世界,觸達全球用戶;而 Hyperliquid 則通過與 Kalshi 的合作,獲得了寶貴的合規、信譽背書和專業的市場運營商,避免了早期出現大量低質量市場的問題。
架構革新:爲什麼需要專門的“事件永續合約”?
你可能會問,既然 HIP-3 已經可以讓用戶“無許可”地創建永續合約了,爲什麼不能直接用它來做預測市場呢?答案是:技術上行不通。
標準永續合約的“水土不服”
標準的永續合約有兩個核心機制,這讓它無法適用於預測市場:
“事件永續合約”的量身定制
爲了解決這些問題,HIP-4 引入了一種全新的產品:“事件永續合約”,它做了幾個關鍵的創新:
對比分析:HIP-4 vs. Polymarket
進入預測市場,Hyperliquid 不可避免地要與目前的領頭羊 Polymarket 進行競爭。但 Hyperliquid 並沒有選擇模仿,而是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差異化道路。
精英策展 vs. 自由放任
這是兩者最核心的區別。
協議捕獲價值 vs. 用戶體驗至上
簡單來說,Polymarket 走的是典型的 Web2 增長路線——燒錢換市場,而 Hyperliquid 從第一天起就致力於打造一個加密原生的、可持續的經濟體。
釋放潛力:1+1+1 > 3 的高級玩法
將多種金融工具置於同一個帳戶和保證金系統之下,極大地降低了交易者的操作復雜性和資本摩擦。交易者可以無縫地在不同產品之間調動資金和風險敞口,從而構建出更精細、更高效的投資組合。這種可組合性是 Hyperliquid 相對於專業化預測市場平台的核心優勢。
策略一:對沖事件驅動的波動風險
這是最直觀的應用場景之一,即利用預測市場作爲對沖特定事件風險的精準工具。
情景:一位交易者持有價值 100,000 美元的 XYZ 代幣永續合約多頭頭寸。他預期在即將舉行的行業大會上,XYZ 項目方會發布重大利好消息。然而,如果屆時發布的消息不及預期,代幣價格可能面臨大幅下跌,這構成了顯著的“事件風險”。
在 Hyperliquid 上的策略:該交易者可以同時在“事件永續合約”市場上買入“否”(NO)合約的份額,該市場的主題爲:“XYZ 是否會在今日收盤前宣布與 MegaCorp 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這份“否”合約的功能就如同一個針對該特定利好事件的保險。
優勢:與通過做空相關性資產等傳統方式對沖相比,這種方法更直接、更精準,且資本效率更高,因爲它直接對沖了驅動價格波動的核心事件本身。
策略二:永續合約與預測市場間的基差交易
對於更成熟的量化交易者,統一平台提供了進行跨市場套利和相對價值交易的機會。
情景:一個事件永續合約市場的主題是:“ETH/BTC 匯率是否會在月底前高於 0.06?”,其“是”(YES)合約的當前價格爲 $0.70,這意味着市場隱含了 70% 的發生概率。與此同時,平台上的 ETH/USD 和 BTC/USD 永續合約市場也正常交易。
在 Hyperliquid 上的策略:一位量化分析師通過自己的模型判斷,月底 ETH/BTC 匯率高於 0.06 的真實概率只有 60%,他認爲市場對這一事件的定價(70%)過高。他可以構建一個相對價值交易來捕捉這 10% 的“概率價差”:
盈利來源:通過上述操作,該交易者對 ETH/BTC 的實際匯率走勢保持中性,但他做空了市場的“事件溢價”或“隱含概率”。只要預測市場的價格最終向他認爲的更合理的 60% 概率收斂,或者事件最終沒有發生(價格歸零),他就能從中獲利。這種策略的本質是交易“觀點”與“市場共識”之間的差異。
給HIP-4唱反調
HIP-4 的前景光明,但也並非一片坦途,它仍面臨着幾個關鍵挑戰。
手續費悖論
前文提到,Polymarket 到目前爲止仍然免收手續費。這一點之前只解釋爲 Polymarket 通過“免費”策略吸引用戶,但實際上這背後有更深層次的考量。這是因爲在預測市場中,一個選項的價格理論上就是市場認爲這個選項最後成真的概率。引入交易手續費,就是引入交易摩擦,導致選項價格與市場預測概率相偏離。預測市場的一大功能就是用直觀的價格將市場對未來的預測反映出來,而引入交易費之後,這個功能就被大大削弱了。
比如,理想情況下 Yes 和 No 概率之和應爲 100%。Polymarket 沒有手續費,並且通過套利機制爲 YES token 和 NO token 的價格引入約束,使得以上結論成立。大多數情況下,Polymarket 中 YES token 與 NO token 的價格之和能夠非常接近 1。
但是,HIP-4 中的預測市場是由市場構建者通過質押 100 萬 HYPE(現價值約 5800 萬美元)才換來的“特權經營權”,其目的就是從中獲得 50% 的手續費收入。這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用戶交易行爲,使得 HIP-4 中的價格偏離市場的預測概率。
例如,因爲考慮交易成本,Hyperliquid 市場中 Yes+No 之和可能小於 $1(買一手 Yes 和一手 No 要付雙份手續費)。雖然手續費很小,但在流動性不足時可能出現較明顯的交易死區。例如某市場真實概率爲 50%,Polymarket 上 YES 與 No 選項的價格都貼合 0.50,但 Hyperliquid 上可能 Yes=0.48,No=0.49,二者相加只有 0.97,那 0.03 的差距就相當於隱含了 3% 的莊家抽成。這不利於價格發現的準確性,也損害了用戶體驗。
給價格添加約束
剛才提到,對於預測市場,核心機制是如何確保 YES 與 NO 兩種結果的概率總和恆等於 100%,等價於保證 Yes token 價格與 No Token 價格之和等於 1。
Polymarket 實現該機制的基石是通過一套套利機制:
但是在 HIP-4 的提案中,卻沒有類似內容,我們無法得知 HIP-4 將如何約束 YES token 與 NO token 的價格。再加上 HIP-4 中的預測市場大概率會收取手續費,這爲 HIP-4 中的選項價格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市場預期,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
當前機制限制協同潛力
有些讀者可能對筆者在上一章所描述的Hyperliquid“現貨、期貨、預測:1+1+1>3”的美好願景感到歡欣鼓舞,可惜,這裏筆者不得不潑一盆冷水:在當前Hyperliquid的“保證金”體制下,盡管在永續市場內部,Hyperliquid支持Cross-Margin,但是現貨、期貨、未來的預測這三大產品線之間還是彼此隔離的,以上“1+1+1>3”的協同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
這意味着雖然表面上三類產品在同一平台,實質上用戶仍需分別管理倉位和資金。
這樣的隔離設計在初期出於穩健考慮是可以理解的,但也限制了跨市場協同策略的威力。用戶如果想用預測市場對沖合約倉位,必須時刻手動調整兩個帳戶資金,麻煩且有延遲。由此可見,Hyperliquid內部仍有不少基礎功能需要完善,在完全實現三大產品線融會貫通之前,預測市場業務帶來的協同效應會打折扣。
利薄、人少、事多
總之,即使 HIP-4 通過,其真正上線時間很可能在 2026 年以後,屬於中長期規劃。對急於擴張到鏈上的 Kalshi 來說,這算是“遠水難解近渴”,短期內他們仍無法通過 HIP-4 滿足去中心化市場的需求。相應地,Polymarket 在可預見的未來地位依然穩固,至少明年不會感受到來自 Hyperliquid 的直接威脅。等到 HIP-4 的預測市場產品成熟之時,Polymarket 或已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或推出自身代幣形成新的護城河。
結語:一場精心布局的博弈
總而言之,HIP-4 是中心化的預測市場巨頭 Kalshi 與 DEX 巨頭 Hyperliquid 的一次“強強聯手”的結盟。
這場博弈的成敗,將取決於 Hyperliquid 能否用其技術優勢和優質體驗,來克服流動性分散和成本較高的固有挑戰。如果成功,它不僅將爲自身開闢巨大的新市場,更將爲整個行業樹立一個範例:DeFi 協議如何從單一應用走向平台化,以及傳統金融機構如何與去中心化世界融合。市場將是這場實驗最終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