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央行首份「穩定幣」報告:打破三大迷思,将重塑新台幣金融版圖?

穩定幣,這個加密貨幣世界的關鍵角色,正逐步走入台灣金融監管的視野。台灣中央銀行於 9 月 18 日理監事會後記者會中,公開了一份重磅報告——「美元穩定幣與新台幣穩定幣相關議題之說明」。這份報告不僅明確回答了穩定幣對貨幣供給、金融體系的影響,更直接點破了傳統金融的迷思,澄清「穩定幣就是悠遊卡」的誤解。央行對穩定幣的深入分析,為台灣虛擬資產市場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方向。

央行直指穩定幣核心挑戰:價格穩定與資金效率難兩全

央行報告首先指出,穩定幣設計制度面臨的根本挑戰是難以同時兼顧價格穩定與資金使用效率。例如,USDT、USDC 這類足額資產儲備的穩定幣,雖然價格相對穩定,但資金使用效率不高;而 TerraUSD 這種算法穩定幣,則難以維持穩定,最終導致崩盤。

另一個核心問題是市場信心度。報告強調,穩定幣短短幾年已數度出現脫鉤甚至發行人倒閉之事件。Terra 破產事件,以及加密友善的矽谷銀行(SVB)倒閉,都曾導致 USDC 價值下跌,最低跌至 0.85-0.87 美元,這些都證明了穩定幣市場的脆弱性。

美元穩定幣在台發行難度高:天才法案設下高門檻

隨著美國「天才法案」的正式推出,支付型穩定幣的監管框架日益明確。央行報告特別提到天才法案針對境外發行商的嚴苛規範:

· 發行人所在地的監管制度須經美國財政部認定與 GENIUS 法案相當

· 向美國財政部通貨監理署(OCC)登記

· 在美國金融機構持有足額準備資產

· 發行人所在地不得受到美國全面性制裁

央行分析,在市場考量上,一般民眾可能將更偏好美國機構發行之美元穩定幣,因此台灣業者在發行美元穩定幣上不具優勢。

打臉「三份美元」迷思:央行澄清穩定幣不會增加貨幣供給

台灣央行穩定幣報告

(來源:台灣央行)

央行報告直接否定了網紅曲博提出的「穩定幣發行使一份美元變成三份」的論點。曲博曾舉例,發行商發行四兆美元穩定幣並購買美債儲備,導致真實世界、鏈上穩定幣、鏈上加密貨幣各流通四兆美元,形成「一份美元變三份」的現象。

然而,央行報告明確指出,資金仍於貨幣體系流通,廣義貨幣總計數(M3)不變。實際上:

用戶拿到的,是發行商的代幣負債(穩定幣)

發行商持有的,是對美國財政部的債權(T-Bills)

整體社會只是一份資產對應一份負債,換了形態與持有人,沒有新增廣義貨幣。此外,央行引用研究指出,穩定幣使用與銀行存款流出間並無統計上顯著相關性,打消了部分銀行業者對活期存款外流的擔憂。

穩定幣與悠遊卡大不同:可作為虛擬市場交易媒介

央行指出,台灣將採取與歐盟作法,將穩定幣相關規範放在虛擬資產專法中,而非像美國設立穩定幣專法。穩定幣發行涉及向不特定大眾吸收資金,與現行電子支付之儲值款項類似,且均作為支付用途。

但與悠遊卡等電子支付最大的不同是,穩定幣可在虛擬市場作為交易媒介。此外,穩定幣與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F)雖然投資組合相似,均以高品質、高流動性金融資產為主,但穩定幣為支付工具,MMF 為短期資金管理工具,這是最大不同。

新台幣穩定幣:央行明確規範準備資產要求

對於新台幣穩定幣,央行明確規範其準備資產須比照現行電子支付的 100% 信託保障。準備資產的一部分須為提存於央行的準備金,其餘部分則可參照海外作法,用於存款或購買高品質、高流動性金融資產(如短天期債券或票券)。

央行認為,目前虛擬市場以新台幣計價之虛擬資產不多,因此台幣穩定幣需求並不大。且台灣支付體系相當完整,已有信用卡、金融卡、銀行存款及電子支付等多元支付工具,新台幣穩定幣作為支付工具對台灣支付體系之影響應有限。

對於台灣貨幣供給與貨幣政策的影響,央行指出新台幣穩定幣之發行應僅造成市場資金重新分配,對台灣廣義貨幣總計數(M2)與銀行信用創造之影響不大。民眾購買新台幣穩定幣後,發行人將所收取之資金用以購買準備資產,資金仍在貨幣體系內流通,M2 大致保持不變。

台灣央行的穩定幣研報,為台灣虛擬資產市場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方向。報告不僅釐清了穩定幣的本質與潛在風險,更駁斥了市場上關於穩定幣影響貨幣供給的迷思。未來,隨著專法的制定與實施,穩定幣在台灣的發展將更具確定性,也將為台灣金融市場帶來新的變革。

USDC-0.01%
LUNA-4.91%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1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Crypto_Wizvip
· 7小時前
非常有信息量!謝謝分享 🙏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