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通證化」:一場外灘大會帶來的隨想

沉睡萬年的黃金,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信仰——當戰爭、動亂或通脹發生,黃金就是最後的價值庇護所。

在一次又一次的文明迭代中,它始終保持着獨一無二的價值地位。

但這一次,事情好像起變化了。

世界黃金協會正式提出一項提案,計劃在倫敦推出由實物黃金支持的數字代幣,旨在徹底改變黃金的交易、結算和抵押方式。此舉將爲這個規模高達930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實物黃金交易中心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可以把它視作是RWA(Real-world Assets)——實體資產通證化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一次實驗。

這當然引發了市場關於傳統與創新激烈碰撞的討論——當實體資產邁向通證化,我們該怎樣開啓這扇大門?

筆者有幸參加了上海外灘大會關於通證經濟的討論會,在現場看到了從第三方、行業參與主體、監管、經濟學家、金融機構等多維度的不同視角和價值取向。

用一句話總結衆人觀點,通證經濟非常值得探討。但用另一句話兜底,通證化要迎接破曉時刻,還需要監管、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多方配合,張弛有度,共同挖掘和助力實體經濟。

破曉之前:通證經濟的探索與邊界

2025年,可能是整個通證經濟的一個小小但重要的拐點。

這一年,美國政府提出“Project Crypto”,公開支持通證化創新,並推動SEC、CFTC等監管機構陸續表態,逐步構建美國在通證經濟領域的領導姿態。

與此同時,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發布《數字資產發展政策聲明2.0》,明確提出鼓勵RWA發展,並嘗試爲通證化資產提供更清晰的監管框架,目標是將香港打造成數字資產樞紐。

《政策聲明2.0》爲何激勵“RWAs”,是因港府認爲RWAs代表的通證化技術可以提升香港市場的效率、可及性和潛在流動性,並最終爲經濟帶來新的活力。香港目前已有多家持牌機構探索發行黃金、基金、債券、新能源等通證化產品,並獲得實際案例落地。如朗新集團的充電樁項目已成爲新能源業內第一家落地的相關資產,通過RWA後獲得了新的流動性,可以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再加速。

當然,通證經濟探索的熱情,仍需釐定產業的合規邊界,正如9月35度高溫的上海,在大會現場也不乏冷靜、客觀的建設性發言。

在這場通證經濟的“坦白局”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第一個直言,通證經濟仍處發展早期。

“法幣和金融資產的通證化走得較快,但實物資產通證化,才剛剛開始。”

螞蟻集團CEO、螞蟻數科董事長韓歆毅說:“目前,全球Web3原生資產規模已超3.8萬億美元,但其中絕大部分仍以投機交易和價值存儲爲主,與實體產業的交互深度不足。”他說,如果通證僅僅局限於虛擬世界的內部循環,其價值空間將非常有限。

外灘大會上發布的《通證經濟報告》指出:當前通證化的主角,仍是金融資產。但它真正的使命和價值,應該是爲實體產業“雪中送炭”,而非僅爲金融資產“錦上添花”。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則提出了更深層的叩問:哪些金融服務真正適合“去中心化”?哪些資產真的有必要通證化?在創新的另一面,又該如何通過技術與制度創新,防範系統性風險?

“很多創新只是存在於形態上,實質還是原有功能在新形勢下的重新表達。”專家們並不激昂,卻點出了通證經濟前行之路上最需要回答的問題:我們不僅要追求“能否”,更要思考“應否”;不僅要效率,也要安全。

這是通證經濟探索之路上,必須要界定清楚的邊界,唯有看清楚技術的底層價值,整個產業才可能健康蓬勃發展,刺破混沌迎來破曉。

筆者注意到,螞蟻數科CTO閆鶯在外灘大會宣布全新推出“智能代理合約(Agentic Contract)”,Agentic Contract引入AI智能體驅動智能合約,讓合約本身能夠基於AI進行環境感知、邏輯推理和動態決策——從“Smart Contract”走向“Agentic Contract”。

這一技術演進,爲通證化資產的高效、靈活與合規處理提供了新的基礎設施可能性。

破曉之義:通證經濟的價值與紅線

本質上,RWA的發展底層邏輯,是人類對於交易效率提升的持續追求,從而促進人類經濟再增長的價值。

想象一下人類最初的交易是以物易物,但隨着交易增多實在太麻煩,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之後發展到實物交換,糧食、牛羊是初期的交易媒介,之後演變爲貝殼等便於攜帶和方便計數的“貨幣”。

再後來,金銀銅等金屬因爲具有價值、易分割、易保存和稀缺性等特點,成爲人類幾千年來的計價貨幣。再後面就來到了法幣的信用時代,以及千禧年的互聯網支付。

交易支付效率的每一次提升,對於整個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效率提升都有良好促進作用。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探索,讓資產通證化以及通證支付成爲可能,爲交易效率的提升帶來了新的應用前景。

根據rwa.xyz數據,2022年全球RWA市場規模僅5億美元。但截至2025年7月,全球RWA市場總額已增長至255億美元,實現3年5倍的高速增長。從底層資產結構來看,私人信貸、美國國債與商品合計佔比近95%。

用李揚理事長在外灘大會上的話來說,即“發展早期階段都是以安全資產爲主”。整個行業在尚不成熟的階段,還需要不斷的信用資產沉澱,以此夯實產業鏈上下遊的價值。

資料來源:國泰海通證券

螞蟻集團CEO在外灘大會有句話破圈了:“堅決不發虛擬幣,不參與任何形式炒作。”

合規是創新的生命線,監管對於虛擬幣的炒作始終有一根紅線在。香港始終秉持“事前監管”,建立了通證化牌照制度和創新沙盒,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全面收緊Web3監管,全面清退不合規機構,而歐洲的MiCA框架(2025年5月生效)則對加密資產提出更高要求。

審慎看待“加密資產”,幾乎可以說是全球大部分地區監管的一致態度。

監管用積極的姿態鼓勵實體資產通證化的價值實現,用理性審慎的觀念對待通證化背後面臨的代幣挑戰。既要提取挖掘產業價值,又要設置合理產業紅線。要“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破曉之後:通證經濟的長遠展望

在外灘大會上,筆者看到了從學術到產業再到金融機構的前瞻式圖譜。大門打開,後續如何合理設置合規監管的指導,既能鼓勵市場在新技術趨勢下積極發展,又能夠和大戰略之間互相匹配服務,是所有人都屏息期待的關鍵。

李禮輝在會上說,“全球數字資產市場的變革和發展,爲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新的應用場景。我們應該站在國家經濟安全戰略的高度,觀察與思考數字資產市場發展的方向和策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推進建設多元化、多極化的全球貨幣金融體系。”

國際格局、全球貿易和全球支付體系正在面臨一場系統性變革的節點。在全球範圍內,SWIFT正嘗試與瑞波幣合作試點實時數字資產交易,而Visa則聯合匯豐銀行探索通證化存款的應用之道。國際機構身先士卒探索通證化工具和應用場景,對於這場變革至關重要。據安永報告,2025年跨境支付市場規模將達194.6萬億美元,其中區塊鏈和AI驅動的解決方案將佔據重要份額。

在全球遭遇貿易霸權影響的大背景下,如何爲人類經濟增長找到新的引擎和動力,通證經濟有望成爲其中的一環解決方案。

這也和外灘大會“重塑創新增長”的內涵相一致,科技變革的最終奧義始終應是爲人類社會找到更高效率的解決方案而服務。

站在這個立場展望通證經濟的長期願景,它的未來絕不僅僅取決於產業能跑多快,更在於產業能否平穩地持續跑下去。價值探索和風險防控必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它們不是對立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雙重任務。

以史爲鑑,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一個深刻教訓。當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在尋求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監管框架和動態風險應對機制時,國際資本對於這些國家從金融資產到實體經濟進行了一系列的炒作和打擊,最終引發了地區性的經濟衰退和社會動蕩。

我們需要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建立清晰安全的規則框架;在追求效率的同時,絕不放松對金融穩定和投資者保護的要求。監管與行業應當共同尋求一條既包容創新、又守住底線的實踐路徑。正如《道德經》所言:“孰能安以久動之而徐生?”動靜交替、順應自然、慢即是快,方能保證行業持續不斷的生命力與發展。

當數十年後人們回望,2025年或許真會被銘記爲“黃金上鏈”的元年,通證經濟的大門正緩緩打開。但它的真正成功,應不在於門是否被推開的一剎那,而在於門後是不是一條既通達又安全的康莊大路。

這是一個值得熱情擁抱的時代,也是一個必須冷靜看待的時代。唯有在價值與風險之間找到平衡,通證經濟才能真正走向成熟,技術之根才能造福萬物,破曉之義才能持久穩健。

RWA3.9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