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 Rollup、銘文與 SCP

新手12/27/2023, 6:17:44 AM
本文講解 Rollup、銘文與 SCP 的關繫。

這三個概念的誕生背景完全不衕,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他們的技術原理卻有很大相通之處。通過此文你將對這三者的技術本質、包括模塊化區塊鏈都會理解的更透徹!

Rollup

以太坊的 L2 形態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 Rollup 成爲主流。

Rollup 的 Sequencer(排序器)會先收集和排序交易、打包區塊,對交易形成一個軟共識,然後再提交到 L1,被 L1 驗證後達成硬共識。L1 會對 L2 提交的區塊進行數據有效性的驗證。

但肯定不能通過重新跑一遍交易來驗證,L2 的目的是擴容,如果那麽做,相當於違背了 L2 的宗旨。因此,才會有 OP(欺詐證明)和 ZK(零知識證明)這樣的懶惰驗證法。

OP 的意思是:我作爲 L1,默認不親自驗證,任何第三方都可以來驗證,髮現不對的地方告訴我,我再來親自驗證核實,核實確有欺詐之後,執行對欺詐者的懲罰(L2 在 L1 上部署的合約中鎖倉了 Sequencer 的押金)。如果窗口期過了,沒有人告訴我有什麽不對,我就認爲是對的。

ZK 的意思是:你生成一個有效性證明,我來驗證這個有效性證明。如果這個證明是對的,那麽數據就是有效的。換句話説,驗證這個證明等效於重算整個區塊,但驗證的開銷遠遠小於重算區塊。

銘文

銘文其實也可以理解爲一種 Rollup,也是從鏈下曏區塊鏈傳數據,但這個數據 L1 併不會進行驗證。以 Ordinals 協議爲例,我往比特幣鏈上銘刻一筆交易,給別人轉 1000 ORDI,但我賬戶裡併沒有一毛錢的 ORDI,這筆銘文也會上到比特幣鏈上。

{“p”:”brc-20”,”op”:”transfer”,”tick”:”ordi”,”amt”:”1000”}

不管你銘刻有效數據還是無效數據,比特幣 L1 都會照單全收,不做任何驗證。也就是説,比特幣上存儲的 Ordinals 銘文是一個包含有效數據和無效數據的“髒賬本”。

那爲什麽 Ordinals 協議還能保證賬本的有序運行呢?這是因爲有「客戶端驗證」。你的錢包和瀏覽器會把「髒賬本」讀取到本地,然後剔除無效數據運行出一個幹凈的賬本來。所以銘文的本質是鏈下共識。

既然是鏈下共識,那它是中心化的嗎?存在安全問題嗎?我覺得其實還好,因爲 Ordinals 協議的代碼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這套代碼基於「髒賬本」運行出一緻的狀態記録。對於沒有能力運行代碼的用戶而言,也可以多找幾個錢包或者瀏覽器客戶端對比一下,就能確認銘文是否有效。

Ordinals 協議其實可以理解爲一套定義數據有效性的規則。你可以記住這樣一個公式:髒賬本+數據有效性規則=幹凈賬本。銘文這個東西其實歷史悠久,早期的 Onmi-BTC,波卡上的 RMRK,都是銘文。BRC20 的火爆,原因併非技術創新,更多是它切中了人們對於 Fair Launch 的情緒點和多方利益博弈的結果。

SCP

SCP 是 Arweave 提出的一種 L2 範式,全稱爲基於存儲的共識範式(Storage-based Consensus Paradigm)。這種範式的初衷是分離區塊鏈的計算與存儲,已經是一種模塊化設計的思路,但比模塊化區塊鏈的概念提出來的要更早。現在回過頭來看的話,SCP 與銘文很相似。

在 SCP 範式中,區塊鏈僅作爲存儲層來存儲狀態數據,它不做任何計算,當然也不會對 L2 提交的數據進行驗證。但 SCP 範式下,L2 需要將數據有效性的規則上鏈。也就是説,區塊鏈上存儲了 「髒賬本」+「數據有效性規則」,所有人都可以根據鏈上的記録運行出幹凈的賬本。

相比銘文,SCP 範式隻有一處不衕,那就是數據的有效性規則放在鏈上了。這樣就完全把銘文的鏈下共識,或者某種意義上是“社會共識”,轉化爲鏈上共識了。

我們髮現,Rollup、銘文、SCP,雖然是不衕源的概念,卻有很多相通之處。三者的本質都是鏈下計算。Rollup、SCP 是爲了擴容,讓昂貴的 L1 區塊鏈更少的做計算,或者不做計算,銘文則是爲了讓不具備覆雜計算能力的 L1 能夠以另外一種方式承載覆雜計算。三者都體現了模塊化設計的思想。

此時,我們就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銘文,比特幣銘文實際上是一種將比特幣作爲 DA 層的 L2 擴展,盡管它不是完整的 L2 區塊鏈形態。如果銘文協議足夠覆雜的話它也是可以做到圖靈完備的,也可以錶達爲鏈的形式。

銘文也好,SCP 也好,這種髒賬本 + 鏈下驗證模式,其實更適合用存儲型公鏈去承載,尤其是那些專門爲 DA 設計的公鏈(Arweave、Celestia)。比特幣銘文蹩腳的地方是在於比特幣本身不是用來做存儲的,銘文用來玩玩 meme 還好,如果要做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將會很貴很難用。

你可以讓藏獒去拉磨,但換頭驢不是更好?一個東西設計的初衷是做什麽的,就讓他做什麽就好。當然,筆者倒沒有@ Luke Dashjr 大哥那麽極端,大家玩 meme 玩的開心也很重要,隻是不要去期待比特幣銘文能搞出 DeFi 生態。這個觀點也在筆者的文章《在比特幣上髮展生態是緣木求魚》中錶達過了。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PermaDAO],著作權歸屬原作者[0xmiddle],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錶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錶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覆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分享

目錄

解構 Rollup、銘文與 SCP

新手12/27/2023, 6:17:44 AM
本文講解 Rollup、銘文與 SCP 的關繫。

這三個概念的誕生背景完全不衕,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他們的技術原理卻有很大相通之處。通過此文你將對這三者的技術本質、包括模塊化區塊鏈都會理解的更透徹!

Rollup

以太坊的 L2 形態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 Rollup 成爲主流。

Rollup 的 Sequencer(排序器)會先收集和排序交易、打包區塊,對交易形成一個軟共識,然後再提交到 L1,被 L1 驗證後達成硬共識。L1 會對 L2 提交的區塊進行數據有效性的驗證。

但肯定不能通過重新跑一遍交易來驗證,L2 的目的是擴容,如果那麽做,相當於違背了 L2 的宗旨。因此,才會有 OP(欺詐證明)和 ZK(零知識證明)這樣的懶惰驗證法。

OP 的意思是:我作爲 L1,默認不親自驗證,任何第三方都可以來驗證,髮現不對的地方告訴我,我再來親自驗證核實,核實確有欺詐之後,執行對欺詐者的懲罰(L2 在 L1 上部署的合約中鎖倉了 Sequencer 的押金)。如果窗口期過了,沒有人告訴我有什麽不對,我就認爲是對的。

ZK 的意思是:你生成一個有效性證明,我來驗證這個有效性證明。如果這個證明是對的,那麽數據就是有效的。換句話説,驗證這個證明等效於重算整個區塊,但驗證的開銷遠遠小於重算區塊。

銘文

銘文其實也可以理解爲一種 Rollup,也是從鏈下曏區塊鏈傳數據,但這個數據 L1 併不會進行驗證。以 Ordinals 協議爲例,我往比特幣鏈上銘刻一筆交易,給別人轉 1000 ORDI,但我賬戶裡併沒有一毛錢的 ORDI,這筆銘文也會上到比特幣鏈上。

{“p”:”brc-20”,”op”:”transfer”,”tick”:”ordi”,”amt”:”1000”}

不管你銘刻有效數據還是無效數據,比特幣 L1 都會照單全收,不做任何驗證。也就是説,比特幣上存儲的 Ordinals 銘文是一個包含有效數據和無效數據的“髒賬本”。

那爲什麽 Ordinals 協議還能保證賬本的有序運行呢?這是因爲有「客戶端驗證」。你的錢包和瀏覽器會把「髒賬本」讀取到本地,然後剔除無效數據運行出一個幹凈的賬本來。所以銘文的本質是鏈下共識。

既然是鏈下共識,那它是中心化的嗎?存在安全問題嗎?我覺得其實還好,因爲 Ordinals 協議的代碼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這套代碼基於「髒賬本」運行出一緻的狀態記録。對於沒有能力運行代碼的用戶而言,也可以多找幾個錢包或者瀏覽器客戶端對比一下,就能確認銘文是否有效。

Ordinals 協議其實可以理解爲一套定義數據有效性的規則。你可以記住這樣一個公式:髒賬本+數據有效性規則=幹凈賬本。銘文這個東西其實歷史悠久,早期的 Onmi-BTC,波卡上的 RMRK,都是銘文。BRC20 的火爆,原因併非技術創新,更多是它切中了人們對於 Fair Launch 的情緒點和多方利益博弈的結果。

SCP

SCP 是 Arweave 提出的一種 L2 範式,全稱爲基於存儲的共識範式(Storage-based Consensus Paradigm)。這種範式的初衷是分離區塊鏈的計算與存儲,已經是一種模塊化設計的思路,但比模塊化區塊鏈的概念提出來的要更早。現在回過頭來看的話,SCP 與銘文很相似。

在 SCP 範式中,區塊鏈僅作爲存儲層來存儲狀態數據,它不做任何計算,當然也不會對 L2 提交的數據進行驗證。但 SCP 範式下,L2 需要將數據有效性的規則上鏈。也就是説,區塊鏈上存儲了 「髒賬本」+「數據有效性規則」,所有人都可以根據鏈上的記録運行出幹凈的賬本。

相比銘文,SCP 範式隻有一處不衕,那就是數據的有效性規則放在鏈上了。這樣就完全把銘文的鏈下共識,或者某種意義上是“社會共識”,轉化爲鏈上共識了。

我們髮現,Rollup、銘文、SCP,雖然是不衕源的概念,卻有很多相通之處。三者的本質都是鏈下計算。Rollup、SCP 是爲了擴容,讓昂貴的 L1 區塊鏈更少的做計算,或者不做計算,銘文則是爲了讓不具備覆雜計算能力的 L1 能夠以另外一種方式承載覆雜計算。三者都體現了模塊化設計的思想。

此時,我們就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銘文,比特幣銘文實際上是一種將比特幣作爲 DA 層的 L2 擴展,盡管它不是完整的 L2 區塊鏈形態。如果銘文協議足夠覆雜的話它也是可以做到圖靈完備的,也可以錶達爲鏈的形式。

銘文也好,SCP 也好,這種髒賬本 + 鏈下驗證模式,其實更適合用存儲型公鏈去承載,尤其是那些專門爲 DA 設計的公鏈(Arweave、Celestia)。比特幣銘文蹩腳的地方是在於比特幣本身不是用來做存儲的,銘文用來玩玩 meme 還好,如果要做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將會很貴很難用。

你可以讓藏獒去拉磨,但換頭驢不是更好?一個東西設計的初衷是做什麽的,就讓他做什麽就好。當然,筆者倒沒有@ Luke Dashjr 大哥那麽極端,大家玩 meme 玩的開心也很重要,隻是不要去期待比特幣銘文能搞出 DeFi 生態。這個觀點也在筆者的文章《在比特幣上髮展生態是緣木求魚》中錶達過了。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PermaDAO],著作權歸屬原作者[0xmiddle],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繫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錶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錶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覆製、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