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大卖空》原型沉寂 2 年再预言泡沫,AI 恐重演次贷风暴?
电影《大卖空》原型人物 Michael Burry 睽违两年再度于社群抛出警讯,似乎指向估值已逾 5 兆美元的 AI 产业。他在 X 平台贴出电影剧照并写下:「有时我们看见泡沫;有时我们能做些什么;有时,唯一能赢的方式,就是不参与。」
Cassandra 预言家归来:「不参与」的智慧
(来源:X)
Michael Burry 睽违两年再度于社群抛出警讯,他在 X 平台贴出电影《大卖空》剧照并写下:「有时我们看见泡沫;有时我们能做些什么;有时,唯一能赢的方式,就是不参与。」这番话既是对当前市场的警告,也是对自身投资哲学的重申。
同时他还把 X 帐号名称改成「Cassandra Unchained」,暗示自己像希腊神话里的遗世预言家。在神话中,Cassandra 被赋予预言未来的能力,但她的警告永远不被相信,最终特洛伊城在她的预言中毁灭。Burry 选择这个名字并非偶然,他在 2008 年次贷危机前的警告同样被市场嘲笑,直到危机爆发才证明他的远见。
「不参与」的策略看似消极,实则蕴含深刻的风险管理智慧。在投资领域,知道何时不参与往往比知道何时进场更重要。当市场估值脱离基本面、当狂热取代理性、当循环融资取代真实需求时,最佳策略可能就是保持现金、等待修正。这种反向思维正是 Burry 在 2008 年透过放空次贷获利数十亿美元的核心逻辑。
AI 泡沫警讯:5 兆美元估值的结构性疑虑
虽然 Burry 没有讲的非常明白,但社群普遍推测,他是在暗示目前人工智慧(AI)可能催生的产业泡沫。近月来多家报告指出,自从 ChatGPT 上市以来,AI 相关股票占了 S&P 500 回报、盈利成长、资本支出的大比例。据 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 的 Michael Cembalest 指出,AI 相关股票占 S&P500 回报约 75%、盈利成长约 80%、资本支出成长约 90%。
这种极端集中的数据令人担忧。当单一主题主导整个市场回报时,往往标志着泡沫的形成。Bank of England 提醒:AI 驱动的科技公司市值与盈利增速、技术突破之间出现「脱钩」风险。这种脱钩意味着股价上涨不再反映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而是基于对未来的过度乐观预期。
另有研究指出:很多公司虽然大量投入 AI 基础建设(例如资料中心、GPU 伺服器等),但尚未明显看到对应的效益爆发。譬如一篇文章指出:AI 支出在 2025 年上半年已成为 GDP 增长的一大来源,但这是否代表投资回报率高,或只是炫耀式支出仍待验证。这种「投入先行、回报未至」的模式与 2000 年网路泡沫时期的资本支出狂潮极为相似。
AI 泡沫的三大警讯
估值集中:S&P500 回报的 75% 来自 AI 相关股票,单一主题主导市场
支出脱钩:巨额资本支出尚未转化为对应的盈利增长
循环融资:NVIDIA 投资 OpenAI,OpenAI 再向 NVIDIA 购买 GPU,资金流向自我循环
比特币泡沫对比:投机狂热的共同基因
当讨论泡沫时,比特币是不可回避的案例。Burry 过去曾多次警告比特币泡沫,他在 2021 年比特币接近历史高点时公开质疑其内在价值。虽然比特币随后在 2022 年经历了剧烈回调,但 2025 年在川普政府的亲加密政策推动下,比特币再次突破 10 万美元关口,市场狂热情绪卷土重来。
比特币与 AI 的泡沫特征存在惊人相似:都基于对未来技术革命的信仰,都吸引了大量散户和机构资金涌入,都出现了与基本面脱节的估值飙升。然而,两者也有本质差异:AI 公司至少产生实际收入和盈利,而比特币的价值完全依赖于后来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从历史来看,技术革命确实会创造巨大价值,但投资者往往在早期阶段过度高估短期影响,并低估长期影响。1990 年代末的网路泡沫证明了这一点:Amazon 和 Google 最终成为市值兆美元的巨头,但在泡沫破裂时股价同样暴跌超过 90%。投资于正确的技术并不保证获利,时机和估值同样重要。
循环融资疑云:NVIDIA 与 OpenAI 的利益回圈
Burry 的警告可能也针对 AI 产业中日益明显的循环融资结构。NVIDIA 投资 OpenAI,OpenAI 再向 NVIDIA 购买 GPU,这种资金流向的自我循环引发了对真实需求的质疑。当供应商同时是客户的投资人时,交易的商业合理性就变得模糊。
这种结构在泡沫时期屡见不鲜。2000 年网路泡沫时,电信设备商向网路公司提供设备贷款,再将这些贷款证券化出售,创造出虚假的需求和收入。当音乐停止时,整个循环崩溃。类似的警讯在当前 AI 产业中若隐若现:数据中心建设热潮、GPU 需求爆发、估值飙升,但实际产生可持续收入的 AI 应用仍相对有限。
Bank of England 的警告正是针对这种结构性风险:当市值增长远超盈利增长时,当资本支出主要流向内部循环时,当估值基于遥远的未来假设时,修正往往突然且剧烈。
历史回声:郁金香到次贷的泡沫基因
Burry 透过比利时画家小扬·布鲁盖尔的《郁金香狂热讽刺》作为 X 横幅,连结 17 世纪郁金香泡沫与今日 AI 狂热。根据 Moomoo 报导,Burry 旗下 Scion Asset Management 今年初已卖出多数美国科技股,改用看跌期权布局,并小幅转向中国科技巨头。
这种「远离核心、等待修正」的做法与 2008 年前夕他放空次贷的思路如出一辙。当时 Burry 发现次级房贷市场的结构性缺陷,买入信用违约交换(CDS)对赌房市崩盘。在等待的两年间,他承受了巨大的业绩压力和投资人赎回,但最终市场证明了他的判断,Scion 基金获利超过 700%。
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1929 年股市崩盘、2000 年网路泡沫、2008 年次贷危机,历史上的每一次泡沫都有相似的基因:新技术或新模式引发过度乐观、杠杆和投机放大涨势、理性声音被嘲笑为「不懂创新」、最终估值与现实的裂缝无法弥合而崩溃。当前的 AI 与比特币狂热是否会重演这个剧本?Burry 的警告值得严肃对待。
在狂热与理性之间保持距离
Michael Burry 的警告再次提醒投资人,技术革命与资金泡沫常如双生影子共舞。在 AI 荣景与资本饥渴交织的此刻,审慎区分可持续的长期价值与短暂的市场幻影,或许才是避免重演历史悲剧的关键。
「有时,唯一能赢的方式,就是不参与。」这句话在牛市中听起来像是失败者的借口,但在泡沫破裂后回看,往往是最深刻的智慧。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Burry 的策略并非建议完全退出市场,而是提醒在狂热时刻保持怀疑、在估值极端时降低仓位、在群众疯狂时保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