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程式能力的最佳展現——在 @ HyperliquidX,你只花兩週就能把 6,800 美元翻到 150 萬美元。
這位 HL 交易員最近才成功達成這一驚人紀錄。
更令人驚豔的是,過程中幾乎完全避免市場風險。這名交易員既沒押注價格走勢,也未追隨市場熱門話題,而是專注於掛單佣金回饋、自動化交易程式以及嚴格風控的頂級做市策略。
在分析具體策略之前,必須先了解 HyperLiquid 做市商如何運作。HL 屬於典型訂單簿交易所,用戶可提交:
所有未成交的掛單共同組成訂單簿。下買賣單的參與者即是做市商(Maker)。
做市商的角色不可替代,他們不僅提供流動性,更有助於收斂價格差距。缺乏做市商時,市場定價極不利,滑點情況嚴重。
每家交易所的根本都在流動性。為了吸引流動性供應者,HyperLiquid 在做市商的掛單成交時會給予佣金回饋獎勵。
HL 目前佣金回饋標準為成交金額的 0.0030%,即每成交 1,000 美元佣金回饋 0.03 美元。
這些微小佣金回饋,就是交易員把 6,800 美元本金翻成 150 萬美元的關鍵。他的做市法是單邊報價,只在某一側(買或賣)掛限價單,依市況波動及時撤單或反向操作。
簡而言之,他僅在一側提供流動性,長期累積佣金回饋小利,並靠自動化交易程式快速轉向,確保風險暴露極低。自動化高頻疊加下,小佣金回饋能滾出巨額收益。
多數做市商通常同時掛買單和賣單。
舉例,你在 100 美元掛 1 個 SOL 買單,又在 101 美元掛 1 個 SOL 賣單。
若兩單都成交,你用 100 買、101 賣,賺了價差。
難題在於:你會因此累積持倉部位風險。
一旦市場走勢對你不利,持有資產可能遭受巨大損失。
因此,這位交易員始終選用單邊報價,讓持倉部位管理更可控,避免被動持倉。唯一風險為較易遭遇「劣選風險」。
假設你掛了 100 美元的 SOL 買單,市場因利空瞬間殺到 90 美元。
這種情況就是「劣選風險」。
因此,單邊報價必須極度精準且反應極快,策略成敗全靠自動化交易程式效率與反應速度。
為了防止「劣選風險」,交易員打造了極高速執行系統:
這種基礎設施的建置成本高昂,流程極度複雜,只有極少數專業做市商能辦得到。
自動化系統多以 C++ 或 Rust 撰寫,追求極速與最低延遲。伺服器設在 HL 撮合引擎旁,確保掛單優先成交。
自動化交易程式透過 WebSocket 或 gRPC 即時接收訂單簿資訊,實現單邊掛單的毫秒級調整與撤單,最大化佣金回饋,並降低滯後風險。
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始終維持 Delta 中性——即便總交易量破 14 億美元,Delta 中性部位始終低於 10 萬美元。
他的做法如下:
他未進行現貨與永續合約間套利,只在永續合約市場操作,使 Delta 中性管理更加高效且直觀。
這需要極高紀律與精準度,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造成重大損失。
計算方式非常直接:
佣金回饋獲利持續複投,複利效應推升最終利潤至 150 萬美元。
而一切只用 6,800 美元實盤起步。
你可能認為:「照著做不就能賺到同樣的錢?」 但事實遠非如此。
這是一套真正的高頻交易(HFT)基礎架構,一般交易者幾乎無法仿效。
即使高度客製化自動化交易程式,也仍避不了不少風險:
此策略高效但並非絕對安全無虞。
兩週將 6,800 美元翻到 150 萬美元,這不是「meme 幣」的幸運,而是技術專業、策略紀律與系統工程的成果。
這是一份極具啟發性的實戰案例,完整展示如何在大規模操作下穩健地收取做市佣金回饋、維持 Delta 中性,並最大程度降低方向性風險。
核心啟示:交易不只是預測價格。最高效的獲利模式,往往來自洞悉市場結構、精通規則、打造系統性的方案,並從被忽略的價值切入創造穩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