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史上最令人心痛的比特幣丟失案

除了黑客造成的攻擊之外,還有許多因“可笑的原因”導致持有人失去了所有加密貨幣。 手滑把比特幣扔進...垃圾場 詹姆斯·豪爾斯是一位英國技術工程師,由於從2009年到2013年勤奮挖掘數字貨幣,他很早就擁有了大約7,500個比特幣。然後,他出售了這檯筆記本電腦,只保留了一塊硬盤,希望有一天比特幣會有價值。但到了2013年底,在整理家裡時,豪爾斯無意中把存放有比特幣的硬盤扔進了威爾士紐波特的垃圾填埋場。 從那時起,詹姆斯·豪爾斯已經辛苦挖掘垃圾場,並請求紐波特市議會允許他進行廣泛的搜索。 他的努力仍然沒有得到議會的接受,因為他們擔心環境風險。 每年有5萬噸垃圾被傾倒在垃圾場,使詹姆斯·豪爾斯的“尋寶之旅”變得更加困難。 但他並沒有灰心。 2021年,豪爾斯宣佈正在使用X射線掃描系統結合人工智能(AI)來搜索垃圾場,尋找一個存放了7500比特幣的硬盤。 他相信只要硬盤還原,這筆錢就可以被找回來。豪爾斯還向一家投資基金尋求贊助以找到硬盤。如果豪爾斯成功了,該基金將獲得1/4的資產。 忘記比特幣錢包密碼 德國程序員Stefan Thomas因擁有成千上萬比特幣但無法打開錢包而聞名。據悉,Thomas的錢包中有7002比特幣,價值數百萬美元。2012年,由於忘記了私鑰,他無法接觸到自己的資金。Thomas已經連續輸錯密碼8次,只剩下最後2次機會。如果再次輸錯,他有可能失去錢包中的所有比特幣。 Thomas說,有時他整夜都醒著,努力回憶密碼,尋找恢復丟失的比特幣,有時只是默默地盯著天花板,感到遺憾。他說:“我真的感到絕望。”多年後,失去鉅額資金的痛苦在他心中漸漸平息。在向《紐約時報》分享痛苦經歷時,“失落的百萬富翁”建議持有加密貨幣的人記住電子錢包的密碼,以免重蹈他的覆轍。 數字貨幣遺失因主人...藏得太好 Matthew Mellon是一位美國投資者,以對加密貨幣Ripple(XRP)的投資而聞名。他選擇Ripple的原因是它是少數幾種在銀行系統中運作的加密貨幣之一。Mellon是Thomas Mellon的直系後裔,他是Mellon銀行的創始人,以及Anthony Joseph Drexel,後者在美國內戰後在美國金融領域扮演重要角色。他說:“我支持美國,支持企業和銀行。這就是我選擇Ripple的原因。”Mellon的加密貨幣資產價值約10億美元。 2018年,美國投資者突然去世,享年54歲。他將自己的財產隱藏在遍佈美國各地的冷錢包中。但他從未向任何人透露過銀行的位置和解鎖冷錢包的密碼。截至2019年,關於馬修·梅隆失蹤資產的任何信息都沒有。 因為媽媽...把筆記本扔了,丟失了比特幣 這是Reddit上一位成員的故事,但也許也反映了許多“失落的百萬富翁”的“悲劇”。據news.com.au報道,一位Reddit成員稱自己在2010年曾擁有1萬比特幣,並將錢包密碼保存在筆記本電腦上。到了2014年,加密貨幣開始蓬勃發展時,這個人突然想起了自己大學時代的財富,並回家找回舊筆記本電腦,結果發現它已經被他母親扔進了垃圾堆。 據The Sun報道,這個人分享說:“我想暈倒,我很生氣,困惑,重度震驚,自我否認,悲傷,憤怒,並經歷了許多其他情緒”。每次看到比特幣價格上漲,他都會感到更加沮喪。 "我依然貧困,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工作但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我還和朋友們來往,但不怎麼和他們交談。我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了,"他說。 技術員的錯誤導致資金“消失 據The Guardian報道,由於2017年電子錢包服務Parity的一個漏洞,超過3億美元的以太坊加密貨幣已經消失。Parity錢包要求用戶在轉賬前輸入私鑰。 但在技術團隊正在修補一個允許黑客從三個電子錢包竊取3200萬美元的漏洞時,他們無意中在系統中留下了第二個漏洞。這個漏洞使一個用戶成為所有Parity電子錢包的唯一所有者。 一個名為"devops199"的用戶無意中成為了Parity系統中所有錢包的所有者。這個人也無意中鎖定了所有電子錢包中的資金,導致沒有人可以訪問。 Parity代表表示無法確認丟失的金額,並堅稱該金額並未“丟失”,而只是“凍結”。儘管如此,技術團隊的錯誤導致任何用戶都無法交易或提款。 DYOR!#Write2Win #Write和賺取$BTC {現貨}(BTCUSDT)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1
  • 分享
留言
0/400
翊翊3949vip
· 2024-12-22 10:48
大佬帶帶我 💰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