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貼文添加話題: #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定(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灌水;
得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份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英國的創意產業長期以來一直是其經濟的基石——帶來收入的同時,也激發了一種較難量化的東西:國家認同感。但現在,緊張局勢正在醞釀。人工智慧系統正在大量吸收藝術作品來訓練模型,創作者們對此並不滿意。
想想看:音樂家、作家、設計師——他們的事業建立在創新之上。然後,機器學習出現了,未經許可就抓取他們的作品。有些人稱之為創新,另一些人則稱之為盜竊。
經濟影響是真實存在的。創意產業每年貢獻數十億。然而,如何衡量自豪感?來自文化出口的無形提升?這才是真正的複雜之處。因為,儘管人工智慧承諾提高效率和帶來新可能,但它也威脅到那些讓英國創意聲譽得以建立的人。
目前,辯論正在升溫。人工智慧公司應該補償藝術家嗎?規範能否跟上科技的步伐?還是創作者會被拋在一邊,而算法則從他們的勞動中獲利?
有一點是明確的:這不僅僅是英國的問題,而是一場關於在人工智慧時代誰擁有創造力的全球性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