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啟動降息,穩定幣發行商「躺著賺時代」結束了?

robot
摘要生成中

隨著美國聯準會開始降息,穩定幣發行商依靠利差獲利的黃金時代或已經走到終點,如何維持高利潤,成為行業生存關鍵。本文源自 Sleepy.txt 所著文章,由區塊律動 BlockBeats 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聯準會九月FOMC降息1碼,鮑爾喊「關稅影響有限」,比特幣漲破117300 ) (背景補充:聯準會傳聲筒:鮑爾最後一戰,如何背負棘手經濟與政治壓力 ) 9月 18 日,聯準會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 25 個基點至 4.00%~4.25%。對於大多數行業而言這是一個寬鬆的信號,意味著更低的融資成本和更充裕的流動性。 但對穩定幣發行方來說,這一刀切下去意味著躺賺利差模式的倒計時正式開始。 高利率時代的拐點已至。自 2022 年 3 月起,聯準會連續 11 次加息,把利率推到 5.25~5.50% 的高點。這段高利率週期,為穩定幣發行商打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盈利窗口。 如今,通膨回落、成長乏力、貨幣政策轉向,伴隨這一轉折,穩定幣產業的黃金階段也走到尾聲。 利差模式的終結倒計時 穩定幣的核心盈利邏輯極其簡單直接,用戶用美元兌換等值代幣,發行方把這筆錢投向短期美債或貨幣市場基金,靠利息差賺錢。 在高利率週期,這套模式的回報驚人。Tether 是最直觀的例子,其 2024 年第四季度儲備鑑證報告顯示,公司全年利潤達到 130 億美元,其中約 70 億美元來自國債與回購協議的利息,占總利潤的一半以上。它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高達 908.7 億美元,占總儲備的 82.5%。 支持流通中的法定計價 Tether 代幣的儲備明細|圖源:Tether 官網鑑證意見和綜合儲備報告 另一家主要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的情況同樣如此。雖然沒有公布完整利潤構成,但從儲備披露來看,Circle 把約四分之一的資金配置在短期美債,剩餘部分主要存放在貝萊德管理的貨幣市場基金。利率維持高位時,這同樣是一台穩定的現金機器。 然而,當降息來臨,這塊利潤空間會率先被削減。 我們可以簡單算一筆帳。以 Tether 為例,根據其 2025 年第二季度鑑證報告,公司持有的美國國債敞口已達 1270 億美元。利率每下降 25 個基點,就會讓它的年化利息收入減少約 3.18 億美元。 如果按照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在未來還將進行 2-3 次降息,總計降息 75 個基點,那麼 Tether 的年收入將減少約 9.53 億美元。 Circle 的處境同樣敏感。其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USDC 的平均流通量為 610 億美元,儲備收入 6.34 億美元。其中約八成資金配置在短期美債。降息 25 個基點,意味著年收入減少約 1.22 億美元;若累計降息 75 個基點,收入下降幅度將達到 3.66 億美元。 問題在於,Circle 當季的調整後 EBITDA 只有 1.26 億美元。一旦利差收益收縮,它很可能從盈利滑向虧損。 更關鍵的是,利差的損失和規模擴張之間,並不存在對稱關係。 理論上,降息會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交易活躍度增加,穩定幣的流通規模也可能隨之放大。但這種成長的幅度,遠遠不夠填補利差的缺口。 以 Circle 為例,當前資金規模下,利率下調 25 個基點,會讓收入減少約 1.22 億美元。要彌補這部分損失,管理規模必須增加 6%,相當於再增加 37 億美元。若累計降息 75 個基點,Circle 則需要擴張 21%,即增加 126 億美元,才能維持現有的收益水平。 這種不對稱揭示了利差模式的根本脆弱,一旦高利率環境消退,這條賽道的紅利週期也就走到了盡頭。 更大的壓力來自派息穩定幣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推出能向用戶分紅的產品,把原本屬於發行商的利差收益切走一部分。 這一趨勢直接壓縮了傳統穩定幣的利潤空間,也迫使發行方加快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從類貨幣基金到全球金融服務商 利差模式走到盡頭後,穩定幣發行商必須完成一次根本性的轉型,從類貨幣基金轉型成全球金融服務商。核心思路是,把收入重心從單一的利差轉向更廣泛、更可持續的金融服務。 幾家巨頭已經開始行動,它們的嗅覺一向敏銳,也各自摸索出不同的路徑。從這些嘗試裡可以看出三種迥異的轉型方向。 Circle:做金融世界的滴滴 Circle 正在嘗試一場徹底的轉型,它的目標可以用一個直觀的類比來理解:滴滴。 滴滴不擁有汽車,卻能撮合司機和乘客;Circle 構建的 Circle Payment Network(CPN)同樣不直接處理資金,而是希望把全球的銀行與金融機構編織在一起。 傳統的跨境支付就像是沒有滴滴的出行市場,你需要在街頭招手攔車,不知道司機什麼時候來,不知道要花多少錢,也不知道路上會遇到什麼問題。而 CPN 要做的,就是為全球的資金流動提供一個即時調度系統。 Circle 聯合創辦人 Jeremy Allaire 在採訪中說,他們正在「構建歷史上最大的金融網路之一」。這個表述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卻也反映了 Circle 的雄心壯志。 CPN 的設計也有其巧妙之處,既然不直接持有資金,就不必在每個國家申請貨幣傳輸牌照。既然定位是技術服務商,就能把更多資源投向產品創新,而不是陷在合規成本裡。輕資產、重網路,讓 Circle 得以快速擴張。 不過,金融產業的核心是信任。為了贏得傳統機構的認可,Circle 邀請桑坦德、德意志銀行、法興和渣打四家全球大型銀行擔任顧問。對 CPN 而言,這些名字就是背書。 從盈利模式來看,Circle 正在從吃利差轉向收過路費。每一筆通過 CPN 的交易,Circle 都能收取網路費用。這讓收入與交易量掛鉤,而非依賴利率。即便在零利率環境下,只要有資金流動就有收益。 不過,這個轉型故事還處在非常早期。CPN 在今年 5 月才正式上線,目前僅有 4 個活躍的支付通道。儘管有 100 多家金融機構在排隊等候接入,但目前為止收入仍然有限。根據 Circle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公司總收入為 6.58 億美元,其中 6.34 億來自儲備利息,其他收入(包...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