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B# 一個LOSER的深夜內耗(3)



《回執局》

城裏設有一座回執局,外觀像一疊疊黯淡的抽屜。
據說每一段對話都會在這裏獲得編號,然後被妥善保存。爲了加快流轉,每個人家門口都裝了一只小小的確認器,亮起綠燈時,表示今日的交流已完成。

早先,人們仍舊互相打招呼。後來確認器學會了從呼吸、腳步與開門的間隙裏提取“交流痕跡”,綠燈幾乎從不熄滅。久而久之,街道的聲音變得稀薄,像擦拭過的玻璃。

有一天,某位居民在清晨看見自家確認器顯示“逾額完成”。這意味着他的交流量超出了日常標準。他想不起與誰說過話,便去回執局查詢。

大廳裏沒有窗口,只有一面長桌,桌面覆着一層柔軟的灰布。桌後坐着幾位職員,神情平和,像剛從另一個房間搬來。
他遞上身分證明。職員點頭,把一只透明郵袋交給他,裏面裝着薄薄的紙:時間、地點、交流對象、摘要。他翻到“對象”那一欄,只寫着一個代號,末尾有一枚印:已回復。

“我不記得有這件事。”他說。
職員翻了翻另一份記錄:“系統會幫您補全遺漏部分。您只需確認是否對自己保持一致。”
“保持一致是什麼意思?”
“您可以在本頁勾選‘是’。”

他沒有勾選。回到家,門口的確認器亮一下紅燈,又迅速轉綠。他把確認器摘下來看,背面刻着一行很細的字:擅自拆卸不影響記錄。

幾天後,他收到一張邀請卡,邀請他參加“互聯周分享會”。會場在文化禮堂,入口處立着一塊屏幕,循環播放與會人員名單。他的名字出現、消失、又出現。

禮堂內部空着,座椅整齊,燈光微暖。臺上放着一只終端,紅點亮着,像在錄。
他站在話筒前試了試,話筒沒有聲音。終端的屏幕上卻蹦出行行文字:感謝您的發言,回執編號已生成。
他看見自己的名字向後退,讓位給下一條記錄。臺下仍舊空無一人,像是所有人都已通過別處到場。

回家的路上,他遇到巡檢員。巡檢員說,近來大家的交流都很順利,指標穩定。
“如果我停止說話呢?”他問。
巡檢員看了看他的確認器,說:“不會影響統計。系統會從您的日常行爲提煉出交流意圖,這是自動的。”
“那我還能和誰真正談一談嗎?”
巡檢員想了想,答:“檔案裏不會反對。”

他再次去了回執局,這一次他要求調出“原聲”。職員禮貌地點頭,從抽屜裏取出一臺小播放器。
播放器裏傳來兩個人的談話,嗓音相近,間或有桌面被輕輕敲擊的聲音。每一句話都像剛說完,又像是對上一句的回執。

他聽到其中一個人詢問:“我們什麼時候見過?”
另一個人答:“在記錄裏。”
他說:“那之前呢?”
答:“記錄之前沒有編號。”

他把播放器放下,抬眼望向職員。職員已經把透明郵袋換成了較厚的信封,封口處壓着一方新的印。
“這是您今天的來訪回執。”職員說,“爲了防止遺漏,我們已將您剛才的傾聽列入交流。”

他把信封帶回家,放在桌上。晚飯後,他試圖撕開封口,紙張發出微弱的聲響,像遠處合上了另一扇門。
桌上的確認器此時亮起更溫柔的綠燈,燈光在牆面上暈開,像一小片被撫平的水。

夜深了,他給不同的號碼撥出電話,這些號碼印在舊報紙的角落,或貼在樓道的管道上。電話接通,背景裏傳來均勻的呼吸聲,然後是一句標準的問候:“您已接入。爲提高質量,通話或被記錄。”
他把話筒擱在桌上,走到窗邊。窗外的樓羣漆黑,只有每一層樓道盡頭的確認器在間歇地呼吸,像密布的、細小而有秩序的海。

第二天清晨,他在門口看到一個新的郵袋。裏面是一張對話清單,排列緊湊:
與門鎖,已交流。
與水表,已交流。
與電梯按鈕,已交流。
與確認器,重復交流,已去重。
與未知,編號待定,建議補充。

清單底部另外加了一行小字:爲避免統計延遲,請您繼續維持現有習慣。若需人工協助,請在方便時,與我們保持聯繫。
他把紙折起,紙張的折痕與上一封重疊得恰到好處,像是從同一批紙裏沿着既定的方向被反復折過。

傍晚時分,他在走廊裏遇到鄰居。兩人停在同一盞昏黃的燈下。
他點點頭,鄰居也點點頭。兩人幾乎同時把視線落向各自門口的確認器。
燈忽明忽暗,像遲疑了一瞬。隨後,兩只確認器先後亮起穩定的綠。
他們繼續各自回家,腳步聲輕,仿佛地面已記錄在案。
LOWB-0.6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