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指再創歷史新高,比特幣面臨關鍵考驗:市場靜待联准会降息信號

周一,在博通股價漲的推動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創下歷史新高,標普 500 指數也同步上揚。投資者普遍押注联准会將很快降息以刺激經濟增長。盡管市場短期前景存在不確定性,但比特幣價格正處於一個關鍵的“牛市支撐帶”上,這一水平在歷史上曾是重要的買入區域,盡管短期流動性緊縮和宏觀經濟信號帶來了挑戰。

股市分析:科技股領漲,納指再創新高

周一,由於投資者押注联准会將很快降息以支撐經濟增長,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創下歷史新高。此前的周五非農就業報告令人擔憂,加劇了人們對美國就業市場走弱和世界最大經濟體可能放緩的擔憂。

根據 CME Group 的 FedWatch 工具,交易員已完全消化了联准会在 9 月 17 日爲期兩天的政策會議結束時至少降息 25 個基點的預期,同時利率期貨也反映出有 10% 的可能性降息 50 個基點。

一些券商已修正了對联准会降息的預測。巴克萊銀行現在預計 2025 年將有三次 25 個基點的降息,高於此前的兩次;而渣打銀行則預計 9 月份將降息 50 個基點,是其此前預測的兩倍。

個股方面,芯片制造商博通(AVGO.O)漲 3.2%,延續了自上周四宣布預計人工智能相關收入將大幅增長以來的漲勢。其市值已達到 1.6 萬億美元,成爲華爾街第七大最有價值的公司。

最終收盤時,標普500指數 漲 0.21% 至 6495.15 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漲 0.45% 至 21798.70 點,創下歷史新高;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漲 0.25% 至 45514.95 點。

在標普 500 指數 的 11 個行業指數中,有 6 個下跌,其中公用事業指數領跌,下跌 1.07%。同時,標普500 技術指數上漲了 0.67%。

本週,投資者將密切關注通脹數據和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基準工資修正,以尋找更多關於美國經濟健康的線索,並觀察這些數據是否會強化更大規模降息的理由。

比特幣技術面分析:牛市支撐帶與流動性挑戰

目前,比特幣價格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它正直接坐落在“牛市支撐帶”之上。在過去的牛市週期中,該支撐帶一直是至關重要的支撐水平,價格在回調時會重新測試並從中反彈,以延續其漲趨勢。

BTC價格分析

全職加密交易員兼投資者 Daan Crypto Trades 在 X 平台的一篇帖子中指出,比特幣正位於“牛市支撐帶”之上,這一水平長期以來被認爲是最高時間框架下最可靠的動量指標之一。Daan Crypto Trades 觀察到,盡管比特幣曾在這條支撐帶附近甚至略低於它進行短期盤整,但在牛市期間從未出現過超過一兩周的長期偏離。

只要比特幣繼續在更大時間框架上創下更高的高點和更高的低點,其更廣泛的市場結構就依然完好無損。然而,在保持這種結構完整性的前提下,任何後續的回調通常都被視爲潛在的買入機會。

市場專家 Saint Pump 指出,比特幣正在顯示出自本輪週期低點以來對“全球 M2 貨幣供應量”的首次看跌背離,預示着潛在的動能放緩。這一看跌的技術信號與宏觀經濟流動性事件的結合,表明自 7 月份以來比特幣最近疲軟的價格走勢和與全球流動性的背離將持續,導致一段時期的震蕩。此外,10 月份也標志着四年週期的預期結束,這在歷史上通常會帶來額外的拋售活動,從而增加了短期壓力。

盡管面臨這些阻力,但沒有出現主要的週期頂部或狂熱信號。Saint Pump 指出,川普政府可能會通過接管联准会來釋放“貨幣火箭炮”,以在中期選舉前刺激經濟。因此,本輪週期可能會延長到 2026 年底,直到联准会因政治壓力過度寬松而導致通脹擔憂再次出現。

從技術角度來看,在拋售情況下最佳的買入區域位於 93,000 美元至 98,000 美元之間,這與對周線 55 EMA(指數移動平均線)的重新測試相吻合,該均線自去年以來一直維持着牛市趨勢。雖然預計短期內會有波動,但更廣泛的漲趨勢在結構上仍然穩健。

結語

本週的市場表現爲傳統金融和加密市場都描繪了一幅復雜的圖景。華爾街的漲動力主要來自對联准会降息的樂觀預期,這突顯了宏觀經濟政策對股市的巨大影響力。與此同時,比特幣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技術支撐位上,其短期走勢受到宏觀流動性信號的挑戰。盡管如此,從長期來看,無論是傳統市場對降息的期待,還是加密市場中穩固的牛市支撐帶,都指向了資金流動性的潛在改善。這兩種市場之間的聯繫正在變得日益緊密,它們都將在未來幾周內密切關注联准会的每一個信號,以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BTC-1.3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