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企資金曲線入局「幣股聯動」?香港獲投基金加速布局,DAT 模式或成資本新賽道

9 月 8 日,多位市場人士向媒體透露,香港已有獲得中國國企投資的基金正積極籌劃「幣股聯動」項目。雖然中國國企資金無法直接投資加密貨幣基金,但可透過買入持有比特幣等數字資產的上市公司股票間接參與市場——這種 Digital Asset Treasury(DAT) 模式,正成為港股與幣圈之間的新型資本橋樑。

什麼是「幣股聯動」與 DAT 模式?

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指上市公司將比特幣、以太坊、Solana 等代幣納入資產負債表,作為核心儲備資產

幣股聯動邏輯:公司股價隨持幣價波動,幣價上漲時股價獲溢價,並可再次發債或增發融資買幣,形成「飛輪效應」

中國國企參與方式: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持幣上市公司股票,間接持有加密資產

港股市場的囤幣熱潮剛起步

代表性公司:博雅互動(持有 3,670 BTC)、華檢醫療、華興資本、雲峰金融、酷派、美圖等

最新動態:

雲峰金融已購買 1 萬枚 ETH(約 4,400 萬美元)作為儲備資產

新火科技啟動 5 億美元「囤幣」計劃,投資者認購額已超過目標

全球對標案例:美股的 Strategy 模式

Strategy 執行主席邁克爾·塞勒(Michael Saylor)於 2020 年起推行「發債/增發 → 買 BTC → 股價溢價 → 再融資」循環

成果:持有 63 萬枚 BTC,市值近 1,000 億美元,股價自 2022 年以來暴漲約 30 倍

複製潮:2025 年上半年已有 61 家美股上市公司計劃籌集 306 億美元購幣

香港與美股的差異與挑戰

融資工具靈活度:美股可用 PIPE、ATM 等快速募資工具,港股則依賴定增、配售,新股發行需完整審批流程

監管態度:據財新報導,港監管機構對港股 DAT 模式的認可度仍有限,市場參與者需持續遊說

流動性差距:美股市場流動性與承接能力明顯優於港股

風險與警示

幣價下行風險:若比特幣進入熊市,持幣公司股價將同步承壓

規模門檻: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囤幣項目需達 10 億美元級別才有望進入市值前三,否則影響有限

案例警示:日本 Metaplanet 股價自高點回落逾 50%,顯示模式複製並非穩賺不賠

結語

香港的「幣股聯動」熱潮雖剛起步,但已吸引中國國企資金、上市公司與幣圈巨頭多方關注。DAT 模式或將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加密資產的新橋樑,但在監管、融資工具與市場流動性方面,港股仍需補課。未來,這場資本與加密的結合能否在香港落地並擴張,將取決於監管開放度與國際市場的承接能力。

BTC1.02%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