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利好跟你有啥關係?

robot
摘要生成中

最近新聞一個比一個熱鬧:联准会降息預期、美股立法討論加密監管、基金大佬買進以太坊、會議上喊着比特幣百萬美金的口號。看上去加密市場好像迎來“黃金時代”。可打開行情,主流幣只是窄幅震蕩,山寨幣更是跌聲一片。爲什麼?

KmsHg1lwIK1IQ6VgiaUPw7gJHzDbcOL6Z9BgRCSw.jpeg

1. 新聞很響,需求很虛

別看利好一個接一個,但落地效果遠沒有想象那麼大。

例子:福田控股鏈上發債、復星股份代幣化,看起來高大上,但這些產品的交易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真正能買入的普通投資者鳳毛麟角。

數據:香港金管局今年批出的首批穩定幣試點牌照,規模總和不到10億美元,而全球穩定幣市值已超1600億美元。這點水花,根本撬不動市場。

Zrge1tOVPKfUnCxIlzY9KHY1rZr05BxrZOer9Yjp.jpeg

2. 牌照和規則,不是給你準備的

政策落地確實是利好,但利好的對象不包括大多數人。

案例:美國的《21世紀金融創新法案》明確對穩定幣發行方提出極高資本要求,意味着只有Circle、PayPal這種巨頭能玩得起。

對比:散戶即使興衝衝買入所謂“合規穩定幣”,也只是用戶身分,遠沒有“參與者”的地位。

qXgwV5nvQveyJZ1dE0cq5BHRi6mMSeyGuadYMR3t.jpeg

3. 精英惜籌,散戶缺位

籌碼結構才是市場的靈魂。

例子:Solana生態今年熱度很高,但不少項目代幣的實際流通率不足10%,絕大多數都在機構和團隊手裏,導致價格波動劇烈。

對比:比特幣的持幣分散度明顯更高,前100個地址的佔比逐年下降,散戶參與度撐起了底層共識。

CG29InMM9BGJoOLITyRDNXq6TNCa2C1er9Aw04Da.jpeg

4. 價格僵持的邏輯

當需求端缺位,供給端又捂得緊,價格自然動不了。

數據:根據CoinShares統計,8月比特幣現貨ETF錄得約4.4億美元淨流入,但同期ETH和山寨ETF幾乎全線淨流出。換句話說,錢只流進頭部,尾部項目反而被抽血。

現象:很多項目方寧願靠賣幣續命,也不敢主動拉盤,因爲一旦拉高,就會遭遇老投資人套現砸盤。於是市場進入“誰也不動”的尷尬局面。

5sZ6XiTNi8k8UtDPIZKCTvaSbtTDEdJD9OTDRuUi.jpeg

結語

天天利好,熱鬧歸熱鬧。但如果參與門檻依舊高、流動性依舊差、共識依舊薄,這些利好跟大多數人沒什麼關係。

真正能讓市場重新沸騰的,是人人能進場、人人能交易的環境,而不是一兩條新聞或某個基金的“象徵性買單”。

BTC0.46%
ETH0.1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