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輪週期裡,我所看好並買入的絕大多數代幣,如今早已消失。
每個週期都誕生數千種代幣,每一個都聲稱要顛覆產業。然而牛市過後,最後倖存的只有極少數。
新一輪週期來臨時,大部分代幣已淪為「失效代幣」,行情歸零,Discord 社群沉寂,項目團隊也不見蹤影。
究竟發生了什麼原因?
其本質十分簡單:代幣之所以消失,主要是因為始終停留在投機階段,無法進化為真正的價值載體。
它們誕生快、暴漲更快、消失也極為迅速。
只有打造完整生態系統的代幣才能真正長存不朽。
殘酷事實是,市場沒有捷徑——沒有任何例外。
絕大多數代幣的消失,並非因為熱度不足,而是因為缺乏經濟體系。
這些項目在上線時:
每個市場週期都在重複同樣劇本:
挖礦 → 拋售 → 退出 → 社群失效。
流動性挖礦只會吸引「短期參與者」,而非「長期用戶」。
積分和空投吸引的都是「投機者」,而不是真正的信仰者。
當激勵終止,社群也隨之瓦解。
殘酷現實是,短暫的貪婪無法支撐經濟體系。
瀕死代幣與健康生態系統的根本差異,歸結於三個核心層面:
→ 激勵循環機制
→ 用戶留存機制
→ 真實經濟層面
以下詳述:
激勵循環機制是可持續生態的心臟。
它構成以下回饋循環:
用戶參與 → 網路成長 → 代幣效用提升 → 需求強化 → 更多用戶加入。
設計良好的循環機制,價值自然複利累積。
案例:
能夠長存的代幣不僅「獎勵持有者」,而是讓用戶融入引擎體系。
每一次用戶行為都在強化生態本體,而非僅僅影響價格。
絕大多數項目在這一環節失敗。
他們將用戶獲取誤認為用戶留存。
可以花錢吸引用戶,卻無法真正留住他們。
那 1% 倖存項目洞察更深層邏輯:
用戶留下來不是為了收益,而是為了身分認同。
當協議給用戶歸屬、地位或聲譽時,平台就升級成「社群」。
最強留存機制不是靠挖礦
而是靠歸屬感。
用戶應該感受到,離開生態就等於失去自身的一部分。
這正是成熟網路的特徵。
投機帶來關注。
實用性帶來凝聚力。
當代幣嵌入真實經濟層面時,就不再只是籌碼,而是成為協同貨幣機制。
這也是 1% 項目真正分化的關鍵:
這些層面成就了投機→功能→協同→可持續的鏈路。
當代幣開始轉移價值、接入網路、治理金庫並啟用支付時,它們不再只是項目,而是擁有經濟體的「社群」。
我們可以用流程來呈現:
此時,代幣已不再仰賴熱度生存。
它形成自我循環。
剩下的 99% 項目,幾乎都走同樣的死亡路徑:
他們的行情圖一律相同
先是高峰,然後一路下跌。
這不是運氣,而是設計缺陷。
每一位創辦人與投資人都必須深刻理解以下架構:
每個週期都淘汰弱者,成就強者。
敘事不斷推陳出新,生態始終長存。
這些都是即將崛起的優質代幣新趨勢
https://x.com/TheDeFISaint/status/1977290279007797424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