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5 年年中以來,加密市場持續呈現高度波動與下行壓力,主要資產價格連續修正、交易量萎縮,投資人信心明顯不足。截至昨日,全球加密資產總市值約為 3.33 兆美元,較年初高點縮水約 20-30%,BTC 主導率穩定在 55% 左右,波動率高達 40%,遠高於 2024 年,市場情緒普遍偏向謹慎。
根據 CryptoQuant 的鏈上數據,交易所 BTC 儲備自 8 月初以來減少約 8%,儲備的 USD 價值從約 3,000 億降至 11 月的 2,500 億。這顯示投資人正自交易所撤資(轉向自我託管或避險資產),賣壓訊號更加明確。
主流代幣價格在 2025 年上半年短暫反彈後,自 10 月起進入調整期,11 月進一步下跌,前 50 大代幣價格幾乎回落到 2022 年 FTX 崩盤後的水準。
總結 2025 年加密市場現況,包括:
這是一場更大規模的結構性調整,類似 2018 年。幾乎所有市場參與者都遭遇挑戰,包括用戶、交易員、Meme 投資者、創業者、VC、量化機構等。
尤其在 10.11 黑色星期五後,許多加密交易員及量化機構出現損失,機構爆雷隱憂未除,此次事件意味投機者、專業交易員和散戶投資人均面臨資金損失。
傳統金融機構參與重點集中於 BTC 及支付、RWA(實體資產代幣化)、DAT(數據資產代幣化)策略等領域,與 Altcoin 市場高度割裂。比特幣現貨 ETF 於 10 月表現強勁,淨流入 34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但 11 月初出現資金大幅外流,反映市場在高價位的獲利了結行為。
目前,隨著政府停擺結束的市場預期,官方流動性可望重回市場。2025 年最後兩個月,加密市場將如何發展?
最明確的方向仍是:BTC 與穩定幣。
市場共識轉變後,分析師認為全球流動性週期,而非單純比特幣減半事件,才是牛市/熊市轉換的核心動力。
Arthur Hayes 近期提出「四年週期已死,流動性週期永存」的觀點。他認為,過去三輪牛市/熊市均與美元/人民幣大規模擴表、低利率信貸寬鬆時期高度吻合。目前,美國國債堆積呈指數型成長,為稀釋債務,常設回購工具(Standing Repo Facility, SRF)將成為政府主要手段;SRF 餘額增長代表全球法幣數量同步擴張。「隱性量化寬鬆」下,BTC 的上漲趨勢將不受影響。
SRF 將成政府主要手段,當前貨幣市場持續寬鬆、國債堆積指數型成長,SRF 餘額將作為最後貸款人不斷提升。SRF 餘額增長代表全球法幣數量同步擴張,這將重新點燃比特幣牛市。
Raoul Pal 的週期理論亦指出,每個加密週期終結源於貨幣緊縮政策。數據顯示,全球債務總額已達約 300 兆美元,其中約 10 兆美元(以美國國債和企業債為主)即將到期。為避免收益率暴漲,需大規模流動性注入。根據其模型,新增 1 兆美元流動性,可能帶來風險資產(股票、加密貨幣)5-10% 的報酬。10 兆美元再融資規模,可能推動風險資產注入 2-3 兆美元新資金,進一步推升 BTC 價格。
上述論點均在全球央行流動性週期主導下,為 BTC 等稀缺資產提供長期上漲的宏觀環境。
2025 年另一主線是穩定幣,其價值不在「投機敘事」,而在於「真實應用」。
最新政策利多已公布:美國國會正推動賦予 CFT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對加密貨幣現貨市場更大管轄權。CFTC 預計明年初將推出新政策,可能允許穩定幣作為衍生品市場的代幣化抵押品。此措施將率先於美國清算所試點,並配合更嚴格監管,為穩定幣進入傳統金融核心領域打開大門。
穩定幣規模迅速擴張,遠超市場預期。美國各大機構已積極布局,打造以穩定幣為核心的新型支付網絡。
隨著真實應用場景爆發,穩定幣在跨境匯款、匯率風險控管、企業結算調度等領域持續發揮穩定作用。
過去一年,穩定幣在速度、成本與合規性間取得平衡,初步建立一個合規、低成本且可追蹤的全球資金通道,正逐步成為現實世界可用的金融結算層。穩定幣作為基礎設施,地位正藉由監管與實際應用日益鞏固,為整個加密經濟注入穩定動能。
對創業者而言,團隊應思考業務流程「穩定幣原生化」,目標市場鎖定「穩定幣適用族群」,並在基礎上找到真正契合的產品-市場匹配(PMF,產品市場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