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正悄然重塑底層程式碼。前貝萊德數位資產主管、現任 Sharplink 共同執行長 Joseph Chalom 指出:「Ethereum 是未來金融的基礎設施」,明確陳述了傳統金融的發展方向。2025年,機構在速度與規模上同步轉型,資金與應用正推動 Ethereum 成為金融核心。
Chalom 在貝萊德任職20年,參與 Aladdin 平台擴展、IBIT 現貨 Bitcoin ETF 上市、投資 Securitize 等計畫,深諳金融管道與區塊鏈落地的挑戰。如今他認定,Ethereum 將「信任、安全、流動性」整合成單一服務層,並藉由智慧合約與龐大穩定幣流通,滿足機構嚴格的風險控管標準。
信任來自永不斷線的網路紀錄;安全依靠分散式驗證者;流動性則由全球最大開發者與資金社群累積。相較 Bitcoin 以儲值為主,Ethereum 能讓代幣在鏈上產生收益,Chalom 將此多元功能視為金融「公用事業」。
Ethereum 擁有絕大多數穩定幣、代幣化資產及高品質智慧合約活動,若要推動金融數位化,機構需要可被信賴的區塊鏈——而 Ethereum 正是首選。
Sharplink 以 ETH 作為收益來源。公司持有約 859,853 枚 ETH,價值介於 29 億至 34.5 億美元。這些資產大多投入質押,每年帶來約 3% 至 4.5% 的報酬。
曾有一週領到 459 枚 ETH,累積獎勵逾 6,575 枚,全程未使用槓桿,降低價格波動風險。
公司還於 Consensys 的 Linea Layer 2 投入 2 億美元,結合 EigenLayer 與 EigenCloud 再質押服務,讓同一筆 ETH 同時產生原生質押、AVS 安全委託及合作夥伴激勵等多重收益。資產透過 Anchorage Digital Bank 合規托管,Chalom 稱此成果為「具 DeFi 等級回報,卻無 DeFi 等級風險」。
這是一種具生產力的資產,為追求更安全、更優質的回報開啟新可能。
SEC 於 2024 年中批准 Ethereum 現貨 ETF,開啟合規新時代,2025 年成為資金湧入的關鍵轉折。Ethereum 現貨 ETF 管理資產迅速累積至 200 億美元,顯示投資人將 ETH 視為可監管且具收益的資產。
貝萊德經 IBIT ETF 熱身後,透過 Securitize 在鏈上發行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摩根大通投資 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為 Ethereum 基礎設施注入 1.02 億美元。瑞銀完成首宗 Ethereum 代幣化基金交易,示範實際流程。第三季統計顯示,機構持有 ETH 總額達 113.2 億美元。8.3% 流通供給量已鎖定於質押合約。
Chalom 預期未來世界將不再使用「去中心化」或「傳統」標籤,因為底層架構早已融合。他公開表示:
「我們只會稱之為金融。而 Ethereum 將是底層基礎設施。」
Ethereum 將交易結算時間縮短至區塊級,透明且可追溯,並由全球驗證者消除單點故障,降低作業成本。同時穩定幣與代幣化資產使資本能夠全天候流動,為市場提供持續流動性。
從 Sharplink 的實踐到華爾街巨頭的投資,可以明確看出 Ethereum 已由實驗階段邁向產業標準。隨著監管清晰與技術成熟,傳統與數位金融正融合為單一主幹道。未來十年,投資人、工程師與監管者都將面對如何在這條主幹道上打造服務、分配收益,以及維持透明與安全的挑戰。未來用戶可能不會察覺區塊鏈的存在,但資金的每一次流動,都將透過 Ethereum 這層公共基礎設施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