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David Sønstebø、Sergey Ivancheglo、Dominik Schiener 以及 Dr. Serguei Popov 共同發表了 IOTA(IOTA),旨在解決機器對機器(M2M)交易難題,並推動物聯網(IoT)經濟的發展。
作為首個非區塊鏈技術基礎的加密貨幣,IOTA 在物聯網、M2M 通訊與微支付領域扮演關鍵角色。
截至 2025 年,IOTA 已成為加密貨幣市場的主要成員,市值排名第 130 位,市值達 543,411,129 美元,並擁有活躍的開發者社群。本文將深入剖析其技術架構、市場表現及未來潛力。
IOTA 由創始團隊於 2015 年開發,聚焦區塊鏈技術在物聯網應用中的侷限。其誕生於區塊鏈熱潮時期,目標是為機器經濟提供高效、安全且零手續費的微型交易解決方案。
IOTA 的問世,為物聯網裝置與 M2M 通訊帶來新的契機,成為互聯世界發展的可擴展支柱。
在基金會與社群的支持下,IOTA 持續優化技術、安全性與實際應用場景。
IOTA 依靠全球分散節點網路運作,無需銀行或政府介入。節點協同驗證交易,確保系統透明且具備抗攻擊能力,賦予用戶高度自主性並提升網路韌性。
IOTA 採用 DAG 架構的 Tangle 分散式帳本,與傳統區塊鏈截然不同。交易經由加密雜湊分組與關聯,構建安全網路。所有紀錄皆公開可查,無需中介即可建立信任。Tangle 支援交易並行處理,大幅提升擴展性與效能。
IOTA 採用獨特的 Coordinator 共識機制,並正朝完全去中心化方向演進。參與者需驗證前兩筆交易,形成確認網路。IOTA 無需礦工或驗證者,即可實現零手續費與高能源效率。
IOTA 透過公私鑰加密技術確保交易安全:
此機制保障資金安全,交易維持偽匿名性。IOTA 亦導入 Winternitz 一次性簽章等抗量子攻擊安全措施。
截至 2025 年 11 月 15 日,IOTA 流通量為 4,141,853,120 枚,總供應量 4,748,003,260 枚。
新代幣透過 網路發行機制 進入市場,影響供需關係。
IOTA 於 2017 年 12 月 19 日 創下 5.25 美元 歷史高點,受 加密貨幣牛市及物聯網技術熱潮 推動。
最低價為 0.081637 美元,發生於 2020 年 3 月 13 日,因 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市場暴跌。
價格波動反映市場情緒、應用趨勢與外部影響。
點擊查看IOTA 當前市場價格

IOTA 生態涵蓋多元應用場景:
IOTA 已與 捷豹路虎及戴爾科技 等企業建立合作,顯著提升技術實力與市場影響力。 這些合作為生態拓展奠定堅實基礎。
IOTA 目前面臨以下挑戰:
這些挑戰驅動社群與市場持續討論,推動 IOTA 不斷創新發展。
IOTA 社群高度活躍,每日交易量達數千筆。
在 X 平台,相關話題與標籤(如 #IOTA)頻繁上榜,每月貼文量高達數十萬。
新合作與技術動態持續激發社群熱情。
X 平台討論出現兩極化:
近期討論顯示 市場波動下的審慎樂觀態度。
X 用戶熱議 IOTA 的 技術突破、實際應用前景及網路安全, 展現其變革潛力,同時凸顯主流落地所面臨的挑戰。
IOTA 憑藉獨特的 Tangle 技術,重新定義數位貨幣,具備 零手續費、高擴展性與物聯網整合 等優勢。 其活躍社群、豐富資源及亮眼市場表現,讓其於加密產業獨具一格。 儘管面臨 技術與應用挑戰,IOTA 的創新動能與明確路線圖,使其成為去中心化技術未來的核心推手。 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用戶,IOTA 都值得持續關注與參與。
IOTA 全稱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物聯網應用),是一種專為物聯網(IoT)設計的分散式帳本技術,致力於實現連網設備間的零手續費微型支付。
截至 2025 年 11 月,1 IOTA 約為 0.75 美元。近年價格穩步攀升,反映生態採用率提升及技術進展。
IOTA 為希臘字母表第九個字母,符號為ι。常用於表達極小量或微小變化,常見於微積分等數學語境。
在加密圈語境中,IOTA 通常指「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即專注於物聯網技術及機器對機器通訊的加密貨幣。
分享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