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2025年正式實施《Token Taxonomy Act》,數位資產監管思維迎來重大轉型。此創新框架將加密代幣細分為商品、收藏品、工具及證券四大類,並以長期作為證券分析基礎的Howey測試為核心依據。SEC主席Paul Atkins強調:「目前流通的大多數加密代幣本身並非證券」,此一觀點象徵監管體系的重大突破。如此細緻分類讓監管更具針對性,數位商品與工具可於非SEC平台自由交易,代幣化證券則仍受嚴格監管。對市場參與者而言,這代表在加密資產領域的策略決策必須深刻理解SEC的代幣分類邏輯,以及其對市場結構、合規與風險管理的深遠影響。例如,CFTC針對數位商品的監管更吸引熟悉商品市場的機構投資人,而SEC對代幣化證券的監管則持續保障投資人權益。Gate專家指出,監管明朗化已顯著影響加密資產各細分領域的交易量與機構參與度。
SEC針對非同質化代幣(NFTs)推出的新法律框架,是加密合規領域極具里程碑意義的舉措之一。2025年新規下,NFT主要被認定為收藏品,但SEC採取更細緻的監管流程,深入分析每項NFT的屬性及經濟實質。監管機構訂定詳細標準,用以判定NFT是否屬於證券,重點考量分割所有權、收益權及行銷方式。此舉既保障NFT獨特性,又確保適度監管。SEC指導文件要求具備證券屬性的NFT專案詳細揭露資訊,兼顧投資人保護與創新發展。Gate支持的產業調查顯示,約78%的NFT專案已明確不受SEC管轄,15%需調整合規策略,僅有7%需全面遵循證券法規。監管明確化大幅便利NFT交易平台及創作者,解決過往監管不確定性的困境。新規亦涵蓋NFT二級市場交易,為相關平台制定操作流程,並明確何時需註冊為經紀商-交易商。這些措施促進合規NFT生態快速發展,實現創新與投資人保護的有機結合。
自SEC於2025年推出新監管框架後,代幣化證券加速融入主流金融體系。代幣化證券打通傳統金融與加密產業,結合區塊鏈的高效率與可程式化特性,以及成熟證券監管制度。SEC在代幣化證券監管中兼顧投資人保護與技術創新。2025年9月,NASDAQ提出在其平台上線代幣化證券交易,象徵主流金融市場積極擁抱加密資產。SEC對區塊鏈應用展現更大開放態度。新監管框架涵蓋託管、結算、資訊揭露等核心環節,為發行方及市場參與者提供明確指引。SEC投資管理部門發布「不採取行動函」,允許註冊顧問或受監管基金將數位資產託管於特定州金融機構,顯著推動機構投資參與。監管明確化促使代幣化證券生態發生深刻變革,市場回應如下:
| 資產類型 | 監管前市值(2024) | 目前市值(2025) | 成長率 |
|---|---|---|---|
| 股權代幣 | $32億 | $187億 | 484% |
| 債券代幣 | $18億 | $124億 | 589% |
| 不動產代幣 | $9億 | $73億 | 711% |
| 商品代幣 | $21億 | $89億 | 324% |
Project Crypto由主席Paul Atkins與委員Hester Peirce領導,是SEC迄今最全面的Web3監管創新。該計畫於2025年年中啟動,重點區分證券與其他數位資產,為加密產業帶來急需的清晰指引。2025年11月12日,Atkins主席發表重要演說,表示「創業者和投資人應能圍繞數位資產籌資,而無需長期法律不確定性」。專案亮點在於認可加密資產的證券屬性會隨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基於此靈活監管模式,數位商品、收藏品及實用型代幣不受SEC監管,代幣化證券則持續納入監管範圍。Project Crypto亦加強與其他監管機構,尤其是CFTC的協同機制。2025年11月10日,參議院農業委員會發布數位資產商品監管草案,為SEC方案提供補充。SEC承諾推動證券規則現代化,協助市場「鏈上化」,重點目標包括明確加密資產的證券屬性。此舉有效減少監管分裂,為美國金融體系的數位資產監管建立更統一架構。Gate研究部門數據顯示,Project Crypto首輪發布後,機構加密投資成長42%,充分展現市場對監管明確化的積極回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