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敏加密貨幣洗錢案被視為數位資產時代最具影響力的金融犯罪之一。近日,英國法院判處錢志敏——「加密女王」——有期徒刑超過11年。她精心策劃的大型詐欺案涉及逾12萬8千名中國受害者,主要為退休人士。本案比特幣洗錢規模前所未有,英國警方查獲逾6萬1千枚比特幣,現值約91億美元,創下加密貨幣查扣新高紀錄。
2014年至2017年期間,錢志敏有組織地建立犯罪網絡,以每枚2,815元均價購入比特幣。值得一提的是,查扣資產隨時間大幅升值。6萬枚BTC洗錢案顯示,八年前查獲的比特幣初始價值約3億500萬英鎊,現今已漲至約55億英鎊。資產暴漲增加了受害者獲得賠償的可能性,正如其律師Roger Sahota所言。法官Sally-Ann Hales在量刑時指出:「你全程主導犯罪行為……你的動機只有貪婪。」
錢志敏案的定罪展現區塊鏈鑑識技術在洗錢調查中的高度成熟。儘管加密貨幣具有匿名性,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質最終讓錢志敏難逃追查。執法機關透過追蹤多方錢包及交易所轉帳,證明區塊鏈雖為偽匿名,但在專業調查下難以完全隱匿。
本案深刻反映加密貨幣追蹤能力與傳統洗錢方式的差異:
| 領域 | 傳統洗錢 | 加密貨幣洗錢 |
|---|---|---|
| 交易紀錄 | 可被銷毀或偽造 | 區塊鏈永久保存 |
| 可追溯性 | 依賴大量紙本文件 | 所有交易公開透明 |
| 司法管轄 | 受銀行關係限制 | 跨境資金可自由流動 |
| 調查工具 | 傳統財務鑑識 | 區塊鏈分析平台 |
| 資產追回 | 兌換後難以追回 | 憑私鑰可追回資產 |
本案採用的區塊鏈鑑識手法推動了數位資產領域打擊金融犯罪的技術升級。隨著犯罪分子試圖利用加密貨幣「匿名」特質,鑑識工具愈加重要。Gate等合規平台持續強化監管,技術攻防日益激烈,本案充分證明區塊鏈透明性在正確鑑識下能有效協助司法調查。
錢志敏案揭示犯罪分子在Web3生態利用去中心化金融的隱密路徑。區塊鏈系統去中心化雖促進金融創新,卻也為犯罪行為提供新通道。6萬枚BTC洗錢案調查展現犯罪分子如何運用DeFi平台、跨鏈橋、隱私加密貨幣等方式規避監管、掩飾非法所得。
Web3金融犯罪不限於洗錢。錢志敏等犯罪分子創新多種手法,在去中心化金融生態中執行如下操作:
| 犯罪策略 | 利用方式 | 反制措施 |
|---|---|---|
| 鏈間跳轉 | 多鏈資產轉移掩蓋來源 | 跨鏈分析工具 |
| 混幣服務 | 採用隱私協議斷開交易鏈路 | 加強混幣服務監管 |
| DeFi操作 | 利用流動性池分層交易 | 強化DeFi平台KYC/AML |
| NFT交易 | 以NFT買賣實現價值流轉 | 市場監控工具 |
| 隱私幣兌換 | 兌換至匿名性更高的幣種 | 限制隱私幣交易所 |
Gate及同類合規交易所已建置完善反洗錢機制,專門識別錢志敏案等異常交易模式。加密技術持續推進金融普惠與效率,但業界必須正視其容易被犯罪濫用的風險。高調案件查處明確警示:加密貨幣「匿名性」無法讓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
錢志敏案的定罪推動全球加密貨幣監管與執法重大變革。案件證明國際執法協作能有效打擊跨境加密洗錢。副首席檢察官Robin Weyell指出:「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資產正被有組織犯罪用於隱匿與轉移資金」,促使全球監管機構加強合規架構。
自2014年錢志敏首次犯案以來,全球監管環境顯著變化,各司法管轄區持續完善合規要求:
| 司法管轄區 | 監管措施 | 實施時間 |
|---|---|---|
| 英國 | FCA加強加密企業監管 | 2020-2024 |
| 歐盟 | 加密資產市場(MiCA)框架上線 | 2023-2025 |
| 美國 | FinCEN報告要求升級 | 2021-2024 |
| 新加坡 | 支付服務法納入加密資產規範 | 2020-2024 |
| 中國 | 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活動 | 2021 |
錢志敏案加速全球監管趨同,主管機關認知加密貨幣有效監管需國際協作。Gate等平台已升級合規系統,落實更嚴格KYC/AML流程並主動配合執法。此舉不僅保障合規用戶權益,也有效降低犯罪分子利用空間。案件顯示,隨區塊鏈技術進步,監管體系日益完善,有效遏止犯罪同時保留加密創新潛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