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政策對加密市場的影響

中級2/26/2025, 10:10:51 AM
關稅是主權國家對跨境流通商品徵收的特定稅種,其本質是通過價格機制調節國際貿易流量,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外國競爭衝擊,同時作爲國際貿易談判的籌碼。

什麼是關稅?

關稅是主權國家對跨境流通商品徵收的特定稅種,其本質是通過價格機制調節國際貿易流量,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外國競爭衝擊,同時作爲國際貿易談判的籌碼。

作爲非關稅壁壘的核心工具,現代關稅已超越單純財政收入的範疇,演變爲國家實施產業保護、調整貿易平衡及參與國際博弈的戰略手段。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平均適用關稅稅率約爲 5.7%,但戰略商品的實際稅率可能超過 30%。雖然關稅通常旨在保護國內產業,但往往會對整個經濟領域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關稅與稅收區別

稅收與關稅的本質差異體現在作用維度和政策目標上。普通稅收(如增值稅、所得稅)屬於國內經濟調節工具,具有普遍性,主要用於公共財政資金籌措。而關稅具有明確的國際貿易指向性,其徵收對象嚴格限定於跨境商品,且可根據貿易夥伴國實施差別稅率。

在影響範圍方面,稅收調整主要作用於國內經濟循環,而關稅直接影響國際收支平衡。例如,歐盟 2023 年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既是對進口商品碳排放強度的規制,也是重構全球供應鏈競爭規則的戰略舉措。這種政策工具的雙重屬性,使得關稅常成爲國際經濟博弈的”溫度計”——2022 年全球貿易摩擦涉及關稅調整的案例同比增長 42%。

特朗普關稅政策概覽

特朗普政府時期的關稅政策(2017-2021)開啓了現代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範式。其核心邏輯是通過”極限施壓”重構全球貿易規則,最具代表性的包括:

  1. 301條款關稅:2018 年起對中國價值 3700 億美元商品加徵 7.5-25% 關稅,涉及電子設備、機械制造等戰略行業
  2. 232 條款鋼鋁關稅:對歐盟、加拿大等傳統盟友徵收 25% 鋼鐵關稅和 10% 鋁關稅
  3. 數字服務稅報復性關稅:2020 年對法國價值 13 億美元商品加徵 25% 關稅

這些政策的實施引發連鎖反應。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美國企業實際承擔了 90% 以上的關稅成本,導致2019 年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 47.8 的收縮區間。更具深遠影響的是,其”美國優先”策略破壞了多邊貿易體系,促使各國加速構建區域性貿易協定,如RCEP的提前生效。

特朗普在 2024 年競選綱領中提出更激進的關稅方案:對中國商品全面徵收 60% 關稅,對全球進口商品統一徵收10% 基礎關稅。這種政策預期已引發金融市場恐慌——2024 年 2 月其宣布重啓鋼鋁關稅當日,比特幣單日波動率達15%,創 2023 年以來新高。

關稅政策對全球市場與經濟的影響

對傳統金融影響

關稅衝擊通過三重渠道傳導至傳統金融市場:

  1. 企業盈利通道:受 2018年 關稅影響的美國上市公司,其平均淨利潤率下降 1.8 個百分點;
  2. 通脹預期通道:美國對華關稅使核心 PCE 物價指數年均抬升 0.3 個百分點;
  3. 貨幣反饋通道:關稅引發的通脹壓力迫使聯準會 2022 年加息幅度超預期;

典型案例顯示,2019 年中美互徵關稅期間,美國農業出口額下降 23%,直接導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波動率升至 35%。更深遠的影響體現在供應鏈重構上,蘋果公司 2023 年將 18% 的iPhone產能轉移至印度,推動孟買 Sensex 指數成分股中科技制造業權重上升至 12%。

對加密貨幣影響

短期衝擊

當關稅政策引發貿易摩擦升級時,投資者會因擔憂經濟前景而拋售高風險資產,加密貨幣首當其衝。近期,2025 年 2 月特朗普宣布對墨西哥、加拿大加徵關稅後,比特幣 24 小時內暴跌 8%,以太坊跌幅超 10%,全網爆倉金額超過 9 億美元,31 萬投資者被迫平倉。這種“應激反應”與 2018 年中美貿易戰類似——當時比特幣單月下跌 30%,但恐慌平息後價格迅速反彈。

避險需求

盡管短期拋售劇烈,但關稅導致的傳統金融市場波動(如股市下跌、匯率波動)可能間接推動資金流向加密貨幣部分,這是因爲投資者或會將加密貨幣視爲對沖工具。2020 年特朗普對歐洲鋼鋁加稅時,比特幣與黃金價格的相關性從 0.2 升至 0.6,表明其“數字黃金”屬性被市場認可.

長期博弈

長期來看,關稅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可能加速法幣貶值焦慮。例如,美國對中國電子產品加徵 25% 關稅後,相關企業生產成本上升 12%,同期持有超 100 枚比特幣的地址數量增長 18%,機構增配趨勢明顯。特斯拉也在 2025 年財報中披露,將 5% 現金儲備換成比特幣以對沖原材料漲價風險;

此外,跨境支付方面也將間接影響加密貨幣。當傳統貿易受阻時,加密貨幣成爲跨境結算的新通道。2023 年俄羅斯受歐盟關稅反制後,USDT 在俄外貿結算佔比從 7% 躍升至 23%,同期 Tether Treasury 向莫斯科交易所地址轉入 47 億USDT,鏈上手續費峯值達 2100 ETH。

結論

關稅政策作爲國際經濟秩序重構的工具,其影響已突破實體貿易範疇,深度滲透至數字資產領域。歷史數據表明,加密市場對關稅衝擊呈現”短期恐慌-中期適應-長期受益”的三階段響應模式。

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需關注關稅引發的通脹、匯率波動及監管變化,並採用多元化策略平衡風險。未來,若傳統金融體系因關稅陷入長期衰退,加密貨幣或將成爲全球資本配置的重要選項。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關稅政策對加密市場的影響

中級2/26/2025, 10:10:51 AM
關稅是主權國家對跨境流通商品徵收的特定稅種,其本質是通過價格機制調節國際貿易流量,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外國競爭衝擊,同時作爲國際貿易談判的籌碼。

什麼是關稅?

關稅是主權國家對跨境流通商品徵收的特定稅種,其本質是通過價格機制調節國際貿易流量,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外國競爭衝擊,同時作爲國際貿易談判的籌碼。

作爲非關稅壁壘的核心工具,現代關稅已超越單純財政收入的範疇,演變爲國家實施產業保護、調整貿易平衡及參與國際博弈的戰略手段。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平均適用關稅稅率約爲 5.7%,但戰略商品的實際稅率可能超過 30%。雖然關稅通常旨在保護國內產業,但往往會對整個經濟領域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關稅與稅收區別

稅收與關稅的本質差異體現在作用維度和政策目標上。普通稅收(如增值稅、所得稅)屬於國內經濟調節工具,具有普遍性,主要用於公共財政資金籌措。而關稅具有明確的國際貿易指向性,其徵收對象嚴格限定於跨境商品,且可根據貿易夥伴國實施差別稅率。

在影響範圍方面,稅收調整主要作用於國內經濟循環,而關稅直接影響國際收支平衡。例如,歐盟 2023 年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既是對進口商品碳排放強度的規制,也是重構全球供應鏈競爭規則的戰略舉措。這種政策工具的雙重屬性,使得關稅常成爲國際經濟博弈的”溫度計”——2022 年全球貿易摩擦涉及關稅調整的案例同比增長 42%。

特朗普關稅政策概覽

特朗普政府時期的關稅政策(2017-2021)開啓了現代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範式。其核心邏輯是通過”極限施壓”重構全球貿易規則,最具代表性的包括:

  1. 301條款關稅:2018 年起對中國價值 3700 億美元商品加徵 7.5-25% 關稅,涉及電子設備、機械制造等戰略行業
  2. 232 條款鋼鋁關稅:對歐盟、加拿大等傳統盟友徵收 25% 鋼鐵關稅和 10% 鋁關稅
  3. 數字服務稅報復性關稅:2020 年對法國價值 13 億美元商品加徵 25% 關稅

這些政策的實施引發連鎖反應。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美國企業實際承擔了 90% 以上的關稅成本,導致2019 年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 47.8 的收縮區間。更具深遠影響的是,其”美國優先”策略破壞了多邊貿易體系,促使各國加速構建區域性貿易協定,如RCEP的提前生效。

特朗普在 2024 年競選綱領中提出更激進的關稅方案:對中國商品全面徵收 60% 關稅,對全球進口商品統一徵收10% 基礎關稅。這種政策預期已引發金融市場恐慌——2024 年 2 月其宣布重啓鋼鋁關稅當日,比特幣單日波動率達15%,創 2023 年以來新高。

關稅政策對全球市場與經濟的影響

對傳統金融影響

關稅衝擊通過三重渠道傳導至傳統金融市場:

  1. 企業盈利通道:受 2018年 關稅影響的美國上市公司,其平均淨利潤率下降 1.8 個百分點;
  2. 通脹預期通道:美國對華關稅使核心 PCE 物價指數年均抬升 0.3 個百分點;
  3. 貨幣反饋通道:關稅引發的通脹壓力迫使聯準會 2022 年加息幅度超預期;

典型案例顯示,2019 年中美互徵關稅期間,美國農業出口額下降 23%,直接導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波動率升至 35%。更深遠的影響體現在供應鏈重構上,蘋果公司 2023 年將 18% 的iPhone產能轉移至印度,推動孟買 Sensex 指數成分股中科技制造業權重上升至 12%。

對加密貨幣影響

短期衝擊

當關稅政策引發貿易摩擦升級時,投資者會因擔憂經濟前景而拋售高風險資產,加密貨幣首當其衝。近期,2025 年 2 月特朗普宣布對墨西哥、加拿大加徵關稅後,比特幣 24 小時內暴跌 8%,以太坊跌幅超 10%,全網爆倉金額超過 9 億美元,31 萬投資者被迫平倉。這種“應激反應”與 2018 年中美貿易戰類似——當時比特幣單月下跌 30%,但恐慌平息後價格迅速反彈。

避險需求

盡管短期拋售劇烈,但關稅導致的傳統金融市場波動(如股市下跌、匯率波動)可能間接推動資金流向加密貨幣部分,這是因爲投資者或會將加密貨幣視爲對沖工具。2020 年特朗普對歐洲鋼鋁加稅時,比特幣與黃金價格的相關性從 0.2 升至 0.6,表明其“數字黃金”屬性被市場認可.

長期博弈

長期來看,關稅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可能加速法幣貶值焦慮。例如,美國對中國電子產品加徵 25% 關稅後,相關企業生產成本上升 12%,同期持有超 100 枚比特幣的地址數量增長 18%,機構增配趨勢明顯。特斯拉也在 2025 年財報中披露,將 5% 現金儲備換成比特幣以對沖原材料漲價風險;

此外,跨境支付方面也將間接影響加密貨幣。當傳統貿易受阻時,加密貨幣成爲跨境結算的新通道。2023 年俄羅斯受歐盟關稅反制後,USDT 在俄外貿結算佔比從 7% 躍升至 23%,同期 Tether Treasury 向莫斯科交易所地址轉入 47 億USDT,鏈上手續費峯值達 2100 ETH。

結論

關稅政策作爲國際經濟秩序重構的工具,其影響已突破實體貿易範疇,深度滲透至數字資產領域。歷史數據表明,加密市場對關稅衝擊呈現”短期恐慌-中期適應-長期受益”的三階段響應模式。

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需關注關稅引發的通脹、匯率波動及監管變化,並採用多元化策略平衡風險。未來,若傳統金融體系因關稅陷入長期衰退,加密貨幣或將成爲全球資本配置的重要選項。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Start Now
Sign up and get a
$100
Vou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