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籤名錢包(Multisig Wallet)是一種需要多個私鑰持有者共同授權才能完成交易操作的加密資產管理工具。與常見的單簽錢包不同,單簽錢包僅需單一私鑰即可執行轉帳,而多簽錢包通過設定“m/n”籤名規則(即 n 個私鑰中至少需要 m 個籤名)實現多方協同管理。例如:
多簽錢包的實現依賴於區塊鏈底層協議或智能合約,不同鏈的技術路徑存在差異:
比特幣原生支持多簽地址(以“3”開頭的P2SH地址),其核心是通過腳本哈希(ScriptHash)定義交易規則。例如,一個 2/3 多簽地址的腳本邏輯爲:
OP_2 <公鑰1> <公鑰2> <公鑰3> OP_3 OP_CHECKMULTISIG
當用戶發起轉帳時,需構造包含至少 2 個籤名的解鎖腳本(<籤名1> <籤名2> OP_2),與鎖定腳本(OP_2 <公鑰1> <公鑰2> <公鑰3> OP_3 OP_CHECKMULTISIG)組合執行。該腳本要求至少提供2個有效籤名才能解鎖資金,私鑰持有者可通過錢包客戶端協作完成籤名驗證。若籤名數量與有效性符合預設規則,交易即被網路驗證通過
以太坊原生不支持多簽地址,需通過智能合約實現:
初始化:部署時設定管理員地址(owners)和最小籤名數(required)。
交易提交:任何管理員可發起交易提案,合約記錄目標地址、金額和狀態。
籤名收集:其他管理員對提案進行籤名,達到閾值後自動執行交易。
權限管理:支持動態增減管理員或修改籤名規則,需現有管理員多數同意。
這種方案靈活性高,通過智能合約實現動態規則,但需承擔合約風險與Gas成本。
兩者均以密碼學爲根基,但技術路徑的差異折射出UTXO模型與帳戶模型的本質區別。未來,跨鏈原子交換與MPC(安全多方計算)的融合可能進一步統一多籤技術的底層邏輯。
多簽錢包運用場景衆多,以下舉例呈現部分;
多籤名錢包(Multisig Wallet)是一種需要多個私鑰持有者共同授權才能完成交易操作的加密資產管理工具。與常見的單簽錢包不同,單簽錢包僅需單一私鑰即可執行轉帳,而多簽錢包通過設定“m/n”籤名規則(即 n 個私鑰中至少需要 m 個籤名)實現多方協同管理。例如:
多簽錢包的實現依賴於區塊鏈底層協議或智能合約,不同鏈的技術路徑存在差異:
比特幣原生支持多簽地址(以“3”開頭的P2SH地址),其核心是通過腳本哈希(ScriptHash)定義交易規則。例如,一個 2/3 多簽地址的腳本邏輯爲:
OP_2 <公鑰1> <公鑰2> <公鑰3> OP_3 OP_CHECKMULTISIG
當用戶發起轉帳時,需構造包含至少 2 個籤名的解鎖腳本(<籤名1> <籤名2> OP_2),與鎖定腳本(OP_2 <公鑰1> <公鑰2> <公鑰3> OP_3 OP_CHECKMULTISIG)組合執行。該腳本要求至少提供2個有效籤名才能解鎖資金,私鑰持有者可通過錢包客戶端協作完成籤名驗證。若籤名數量與有效性符合預設規則,交易即被網路驗證通過
以太坊原生不支持多簽地址,需通過智能合約實現:
初始化:部署時設定管理員地址(owners)和最小籤名數(required)。
交易提交:任何管理員可發起交易提案,合約記錄目標地址、金額和狀態。
籤名收集:其他管理員對提案進行籤名,達到閾值後自動執行交易。
權限管理:支持動態增減管理員或修改籤名規則,需現有管理員多數同意。
這種方案靈活性高,通過智能合約實現動態規則,但需承擔合約風險與Gas成本。
兩者均以密碼學爲根基,但技術路徑的差異折射出UTXO模型與帳戶模型的本質區別。未來,跨鏈原子交換與MPC(安全多方計算)的融合可能進一步統一多籤技術的底層邏輯。
多簽錢包運用場景衆多,以下舉例呈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