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ermanent Loss(无常损失)深度分析:原理、计算、影响及应对策略

新手4/10/2025, 1:44:32 AM
为应对无常损失,投资者可采取选择低波动性资产组合、动态管理流动性以及利用对冲工具等策略。在当前加密货币市场中,无常损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和投资者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相关技术和机制,如 CoW AMM、Bunni V2 等的发展,为降低无常损失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引言

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吸引了全球范围内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去中心化金融(DeFi)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应用方向,以其无需中介、自主掌控资产和全球可达性等特性,为金融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其中,流动性挖矿作为 DeFi 的核心机制之一,允许用户通过向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提供流动性来获取交易手续费和额外的代币奖励,成为了众多投资者参与 DeFi 生态的重要途径。

在流动性挖矿的过程中,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无常损失是指当流动性提供者向流动性池中存入资产后,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池内资产比例发生变化,使得流动性提供者在提取资产时,相较于单纯持有资产可能遭受的价值损失。这种损失并非永久性的,在价格回归到初始状态时会消失,但在实际市场中,价格波动频繁且难以预测,无常损失给投资者带来了显著的风险。

二、Impermanent Loss 基础概念

2.1 定义与基本原理

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是指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流动性挖矿场景中,当流动性提供者(LP)向流动性池存入资产后,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池内资产比例发生变化,使得流动性提供者在提取资产时,相较于单纯持有资产所遭受的潜在价值损失。这种损失被称为 “无常”,是因为当资产价格回到初始存入时的水平,损失便会消失。

以 Uniswap 等自动做市商(AMM)平台为例,流动性提供者通常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向流动性池中存入两种资产,比如 ETH 和 USDT。假设初始时,流动性池中 ETH 和 USDT 的价值相等,流动性提供者存入价值各为 1000 美元的 ETH 和 USDT,共 2000 美元的资产。当市场价格发生波动,例如 ETH 价格上涨,根据自动做市商的恒定乘积公式(X * Y = K,其中 X 和 Y 分别代表两种资产的数量,K 为常数),为了维持 K 值不变,流动性池中 ETH 的数量会减少,USDT 的数量会增加。此时,如果流动性提供者提取资产,其持有的资产价值可能会低于初始存入的 2000 美元,这中间的差额就是无常损失。

无常损失的产生与流动性提供者的决策密切相关。当流动性提供者选择参与流动性挖矿时,就意味着将资产暴露在价格波动的风险之下。与传统金融中持有资产等待增值的方式不同,在流动性池中,资产的比例会随着市场交易不断调整,这种调整可能会导致流动性提供者在价格波动时失去部分潜在收益。

2.2 产生机制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中,如 Uniswap、SushiSwap 等基于自动做市商(AMM)模型的平台,无常损失的产生机制主要源于价格波动时流动性池资产的自动再平衡。自动做市商通过算法和数学公式来自动设定资产价格,常见的是恒定乘积做市商模型(CPMM),其核心公式为 X * Y = K。在这个模型中,X 和 Y 代表流动性池中两种不同资产的数量,K 是一个常数。

假设初始状态下,流动性池中资产 A 的数量为 100 个,资产 B 的数量为 200 个,根据恒定乘积公式,K = 100 * 200 = 20000。此时,资产 A 与资产 B 的兑换比例为 1:2。当市场上对资产 A 的需求增加,有交易者用资产 B 来兑换资产 A 时,为了维持 K 值恒定,流动性池中资产 A 的数量会减少,资产 B 的数量会增加。比如,有交易者用 20 个资产 B 兑换了 10 个资产 A,那么流动性池中资产 A 的数量变为 90 个,资产 B 的数量变为 220 个,新的兑换比例变为 90:220,约为 1:2.44。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流动性提供者在价格波动前存入资产,价格波动后提取资产,就可能面临无常损失。例如,某流动性提供者初始存入价值相等的资产 A 和资产 B,当资产 A 价格上涨后,其在流动性池中的资产 A 数量减少,资产 B 数量增加,而资产 B 相对资产 A 的价值下降。如果此时提取资产,相较于一直持有初始存入的资产,就会出现价值损失。这种损失是由于自动做市商机制在价格波动时对流动性池资产的自动调整所导致的。

2.3 与传统金融概念对比

无常损失与传统金融市场中的一些风险概念存在明显区别。在传统金融市场中,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整体市场波动,如股票市场的涨跌、利率的变动等,导致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可能因为股票价格下跌、债券利率上升等原因遭受损失。然而,这种损失通常是基于市场整体环境的变化,与资产的交易机制和流动性提供方式关系不大。

流动性风险在传统金融中主要是指资产能否及时、低成本地变现的风险。例如,某些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投资者在卖出时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或者以较低的价格才能成交,从而产生交易成本和潜在的价值损失。而无常损失并非源于资产变现的困难,而是由于在特定的流动性提供机制下,资产价格波动对流动性提供者收益的影响。

与传统做市商的风险相比,传统做市商通过买卖报价的差价来获取利润,同时承担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库存风险。做市商需要不断调整报价和库存,以平衡风险和收益。而流动性提供者在 DeFi 中的无常损失,不仅受到价格波动影响,还与自动做市商的算法和流动性池的资产再平衡机制紧密相关。传统做市商可以通过主动的市场操作和风险管理策略来控制风险,而流动性提供者在面对无常损失时,更多地受到市场价格走势和 DeFi 协议规则的限制。

综上所述,无常损失是 DeFi 领域特有的风险形式,与传统金融市场风险在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和管理方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也使得在 DeFi 投资中,投资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来应对无常损失带来的挑战。

三、Impermanent Loss 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投资者计算无常损失,有许多在线工具可供使用。例如,dailydef.org的无常损失计算器,用户只需输入初始资产价格、存入资产数量、当前资产价格等信息,即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无常损失数值和损失率。

这些计算工具在不同投资场景中具有重要应用。对于短期投资者而言,在参与流动性挖矿前,可利用工具预估在不同价格波动情况下的无常损失,结合预期的交易手续费收益和代币奖励,判断是否值得参与。比如,若预计某流动性池在短期内资产价格波动较大,通过计算发现无常损失可能超过预期收益,投资者就可选择放弃该投资机会。

长期投资者则可借助计算工具,定期评估自己在流动性池中的资产状况。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计算无常损失对长期收益的影响,从而调整投资策略。例如,若发现长期持有的流动性池因价格波动无常损失逐渐增大,且无改善趋势,投资者可考虑撤回流动性,重新配置资产。

在选择流动性池时,投资者可以利用工具对比不同交易对的无常损失情况。比如,比较 ETH/USDC 和 ETH/DAI 两个流动性池在相同价格波动下的无常损失,选择无常损失较小的池子进行投资,以降低风险。

四、Impermanent Loss 影响因素

4.1 加密资产价格波动性

加密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是影响无常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以太坊(ETH)和比特币(BTC)为例,它们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

在 2021 年 5 月,比特币价格在短短一周内从约 58000 美元大幅下跌至 30000 美元左右,跌幅接近 50%。对于参与比特币相关流动性池的提供者来说,若在此期间存入资产,无常损失显著。假设初始存入价值各为 10000 美元的比特币和稳定币 USDT,当比特币价格下跌后,根据自动做市商机制,流动性池中比特币数量相对稳定币增加,而比特币价值大幅下降,导致流动性提供者提取资产时价值大幅缩水,无常损失明显。

以太坊在 2022 年 9 月合并升级前后,价格也经历了剧烈波动。升级前价格约为 1600 美元,升级后一度涨至 2000 美元以上,随后又快速回落至 1300 美元左右。在这一过程中,ETH/USDC 等流动性池的流动性提供者面临着资产价值的大幅波动。价格上涨时,流动性池中 ETH 数量减少,USDC 数量增加;价格下跌时,情况则相反。这种频繁且大幅度的价格波动使得无常损失的计算变得复杂,且损失风险显著增加。

历史数据显示,在加密资产价格波动剧烈的时期,如 2017 - 2018 年的牛市转熊市阶段,许多流动性提供者遭受了巨大的无常损失。当时,比特币价格从近 20000 美元暴跌至 3000 美元左右,众多与比特币相关的流动性池无常损失率高达 30% - 50%,严重影响了流动性提供者的收益。这表明加密资产价格波动性越大,无常损失的风险和幅度就越高,投资者在参与流动性挖矿时,必须密切关注资产价格波动,谨慎评估无常损失风险。

4.2 流动性池的特性

不同流动性池的特性对无常损失有着显著影响。首先,流动性池的资产比例是一个关键因素。以 Balancer 等支持多种资产比例的流动性池为例,当资产比例偏离 50:50 时,无常损失情况会发生变化。假设一个流动性池的资产比例为 80:20(资产 A: 资产 B),相较于 50:50 的池子,在相同价格波动下,由于资产 A 在池中占比较大,价格波动对资产 A 的影响更为显著。如果资产 A 价格上涨,虽然流动性池中资产 A 数量减少,但由于其初始占比大,减少的数量相对较多,而资产 B 数量增加相对较少,导致整体资产价值变化与 50:50 池子不同,无常损失的计算和幅度也会有所差异。

流动性池的深度也至关重要。深度较大的流动性池,如 Curve 针对稳定币交易的流动性池,由于资金量大,能够更好地缓冲价格波动的影响。当有交易发生时,大额的资金储备使得资产价格的变动相对较小,从而降低了无常损失的风险。例如,在 Curve 的 USDT/USDC 流动性池中,大量的资金使得这两种稳定币的兑换价格相对稳定,即使有较大的交易量,价格波动也能被有效控制,流动性提供者的资产比例变化较小,无常损失也相应降低。

此外,流动性池的交易对特性也会影响无常损失。对于交易对中两种资产相关性较高的池子,如 DAI/USDC 这两种稳定币组成的流动性池,由于它们的价格都与美元挂钩,价格波动相对较小且相关性高,无常损失的风险也较低。而对于资产相关性低的交易对,如 ETH 与一些小众山寨币组成的流动性池,由于价格波动的独立性和不确定性,无常损失的风险则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小众山寨币价格可能因市场情绪、项目进展等因素大幅波动,导致流动性池资产比例剧烈变化,进而增加无常损失的可能性和幅度。

4.3 时间因素

流动性提供时间长短与无常损失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价格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都会增加,从而导致无常损失的风险不断累积。

假设流动性提供者在某一时刻向 ETH/USDT 流动性池存入资产,初始价格为 ETH:USDT = 1:2000。在短期内,若市场价格波动较小,无常损失可能不明显。但如果长期提供流动性,比如一年以上,期间 ETH 价格经历了多次涨跌。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内,ETH 价格上涨至 1:3000,随后又下跌至 1:1500。在价格上涨时,流动性池中 ETH 数量减少,USDT 数量增加;价格下跌时,ETH 数量增加,USDT 数量减少。每一次价格波动都会对流动性提供者的资产比例产生影响,长期下来,这些波动的累积效应会导致无常损失逐渐增大。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 2020 - 2021 年 DeFi 牛市期间,许多长期参与流动性挖矿的投资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常损失逐渐侵蚀了他们的收益。一些流动性提供者在初期获得了较高的交易手续费和代币奖励,但由于长期暴露在价格波动风险下,无常损失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实际收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这表明长期提供流动性虽然可能获得更多的交易手续费和奖励,但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无常损失风险,投资者在制定投资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对无常损失的影响,合理规划流动性提供的时间周期,以平衡收益与风险。

五、Impermanent Loss 对投资者的影响

5.1 收益风险分析

在 DeFi 的流动性挖矿中,投资者面临着无常损失对收益的潜在侵蚀,这使得收益风险分析变得至关重要。以持有资产和提供流动性两种策略进行对比,能更清晰地展现无常损失的影响。

假设投资者持有价值 10000 美元的 ETH 和 10000 美元的 USDT。若选择单纯持有,资产价值随市场价格波动,若 ETH 价格上涨 50%,则资产总价值变为 10000×(1 + 50%)+10000 = 25000 美元 。

若投资者选择将这两种资产提供给 ETH/USDT 流动性池,当 ETH 价格上涨 50% 时,根据自动做市商机制,流动性池中 ETH 数量减少,USDT 数量增加。假设初始时流动性池中 ETH 和 USDT 的价值相等,投资者存入后占总流动性的 1%。当 ETH 价格上涨 50%,经过一系列资产再平衡后,投资者在流动性池中的资产价值可能变为 24000 美元(具体数值根据流动性池公式和交易情况计算得出)。此时,无常损失导致投资者相较于单纯持有资产损失了 1000 美元。

除了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无常损失,流动性提供者还能获得交易手续费收益。然而,交易手续费收益往往难以完全弥补无常损失。以 Uniswap 为例,其交易手续费率通常为 0.3%。若某流动性池日交易量为 100 万美元,总流动性为 1000 万美元,投资者提供了价值 10 万美元的流动性(占比 1%),则该投资者每日获得的手续费收益为 1000000×0.3%×1% = 30 美元 。在资产价格波动较大时,无常损失可能在短期内就远超每日的手续费收益,使得投资者实际收益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亏损。

5.2 投资决策考量

投资者在参与流动性提供时,需要在无常损失与潜在收益之间进行谨慎权衡。潜在收益主要来源于交易手续费和代币奖励。一些热门的流动性池,如 Curve 上的稳定币交易对,由于交易量巨大,流动性提供者能获得较为可观的交易手续费。同时,部分项目还会向流动性提供者发放治理代币作为奖励,这些代币可能具有潜在的增值空间。

然而,无常损失的风险不容忽视。投资者需要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若无常损失的风险较高,即使潜在收益诱人,也可能选择放弃参与流动性提供。例如,在市场行情不稳定、资产价格波动频繁时,这类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持有稳定资产,避免无常损失带来的不确定性。

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他们可能会在充分评估风险后,选择参与流动性挖矿。但他们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流动性池的情况。比如,通过分析资产价格走势、市场波动性以及流动性池的历史数据,判断无常损失的可能性和幅度。若预计某流动性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资产价格波动较小,且潜在收益较高,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参与;反之,若预计价格波动较大,无常损失风险过高,投资者则可能会调整投资策略,减少或暂停流动性提供。

5.3 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投资者在 Uniswap 提供 ETH/USDT 流动性为例,该投资者初始存入价值各为 5000 美元的 ETH 和 USDT,当时 ETH 价格为 2500 美元,存入 2ETH 和 5000USDT。

在提供流动性后的一段时间内,ETH 价格经历了剧烈波动。首先,ETH 价格上涨至 3500 美元,根据 Uniswap 的自动做市商机制,流动性池中 ETH 数量减少,USDT 数量增加。此时,投资者在流动性池中的资产价值变为约 9800 美元,相较于单纯持有资产(2ETH×3500 + 5000 = 12000 美元),无常损失约为 2200 美元。

随后,ETH 价格又下跌至 2000 美元,流动性池资产再次调整,投资者在流动性池中的资产价值变为约 8200 美元,而单纯持有资产价值为 2ETH×2000 + 5000 = 9000 美元,无常损失进一步扩大至约 800 美元。

在整个过程中,投资者获得的交易手续费收益约为 500 美元。可以看出,无常损失远远超过了手续费收益,对投资者的投资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该投资者原本期望通过流动性挖矿获得额外收益,但由于无常损失的存在,最终资产价值大幅缩水,投资效果远不如单纯持有资产。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无常损失在实际投资中的影响,也提醒投资者在参与流动性挖矿时,必须充分考虑无常损失的风险,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六、应对 Impermanent Loss 的策略

6.1 选择低波动性资产组合

投资者在选择流动性提供的资产组合时,应优先考虑低波动性的资产,如稳定币组合。以 USDC/DAI 为例,这两种稳定币都与美元挂钩,价格相对稳定。在过去一年中,USDC 和 DAI 的价格波动范围极小,基本维持在 1 美元附近。相较于 ETH/USDT 这样的组合,ETH 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USDC/DAI 组合能显著降低无常损失的风险。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期,如 2022 年加密货币市场大幅下跌期间,ETH/USDT 流动性池的无常损失率可能高达 20% - 30%,而 USDC/DAI 流动性池的无常损失率则可控制在 1% 以内。选择低波动性资产组合,能有效保障投资者资产的稳定性,降低因价格波动带来的无常损失风险,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

6.2 动态管理流动性

根据市场行情动态调整流动性提供量和时间是降低无常损失的重要策略。当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投资者可以减少流动性提供量,以降低无常损失的风险。例如,在比特币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或下跌时,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此时减少在 BTC/USDT 流动性池中的流动性投入,可避免因价格波动导致的资产比例失衡,从而减少无常损失。

在市场趋势相对稳定时,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流动性提供量,以获取更多的交易手续费收益。比如,当某一资产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平稳的上涨或下跌趋势时,投资者可以在流动性池中增加投入,在控制无常损失风险的同时,享受更多的交易手续费收入。

合理选择流动性提供的时间点也至关重要。投资者可以通过技术分析和市场趋势判断,选择在价格相对稳定或波动较小的时间段提供流动性。例如,在市场横盘整理期间,资产价格波动较小,此时提供流动性可降低无常损失风险,同时有机会获得稳定的交易手续费收益。而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前夕,如重要经济数据公布前、重大政策调整前等,投资者可以提前撤回部分流动性,避免在价格大幅波动时遭受无常损失。

6.3 利用对冲工具

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进行对冲是应对无常损失的有效方法。以期货为例,投资者可以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建立与流动性池中资产相反的头寸。假设投资者在 ETH/USDT 流动性池中提供流动性,为了对冲 ETH 价格下跌的风险,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卖出 ETH 期货合约。当 ETH 价格下跌时,流动性池中资产价值减少,但期货合约的盈利可以弥补这部分损失,从而降低无常损失。

期权也是一种有效的对冲工具。投资者可以购买看跌期权,当资产价格下跌时,看跌期权的价值增加,可用于对冲流动性池中的损失。例如,购买 ETH 的看跌期权,若 ETH 价格下跌,看跌期权行权获得的收益能够对冲流动性挖矿中因 ETH 价格下跌导致的无常损失。

然而,使用金融衍生品对冲也存在一定风险。期货市场的杠杆效应可能放大损失,若市场走势与预期相反,投资者可能面临更大的亏损。期权的价格波动较大,且存在时间价值衰减的问题,投资者需要准确判断市场行情和期权的价值变化,才能有效利用期权进行对冲。在使用金融衍生品对冲无常损失时,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其特点和风险,谨慎操作,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对冲策略。

七、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7.1 加密货币市场中 Impermanent Loss 的现状

在当前的加密货币市场中,无常损失是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流动性提供者普遍面临的问题,其影响范围广泛且程度不一。以 Uniswap 为例,作为全球知名的 DEX,拥有大量的流动性池和活跃的交易对。在其 ETH/USDT 流动性池中,由于 ETH 价格的频繁波动,无常损失现象显著。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过去一年中,该流动性池的流动性提供者平均遭受了约 5% - 10% 的无常损失,部分极端行情下,无常损失率甚至超过 20%。这意味着许多流动性提供者在参与该流动性池的过程中,资产价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实际收益远低于预期。

在 SushiSwap 等其他 DEX 平台上,无常损失同样普遍存在。一些小众交易对由于市场流动性较差,价格波动更为剧烈,无常损失的风险更高。例如,某些新兴代币与主流稳定币组成的流动性池,无常损失率可能高达 30% - 50%,使得流动性提供者面临巨大的资产损失风险。这些高无常损失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流动性提供者的积极性,也对 DEX 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限制了更多资金流入流动性挖矿领域。

7.2 相关技术和机制的发展趋势

为了应对无常损失问题,加密货币市场不断涌现出创新的技术和机制。CoW AMM 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动做市商机制,旨在通过链下批量拍卖系统保护交易者免受最大可提取价值(MEV)攻击,同时保护流动性提供者(LP)免受外部套利者的影响。在 CoW AMM 中,当出现套利机会时,名为 Solver 的第三方实体会竞争出价重新平衡流动性池,能够在池中留下最多 Surplus(指 AMM 曲线上移程度的量化结果,即通过为 LP 提供最有利交易条件在流动性池中留下的超额资金)的 Solver 获得重新平衡池的权限。通过这种方式,CoW AMM 内部捕获了现有恒定乘积做市商(CPMM)中 MEV 机器人提取的套利价值,消除了 LP 所面临的再平衡损失(LVR)风险,LP 可以将 Surplus 作为提供流动性的激励。这一机制的出现,为降低无常损失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Bunni V2 则利用 Uniswap V4 的 “超出范围 Hooks” 来提高 LP 的盈利能力。Bunni V2 使项目能够在 Uniswap V3 上创建 ERC - 20 LP token,并将它们插入为 Uniswap V2/Sushiswap 设计的现有流动性激励合约。通过这种方式,项目可以将其流动性直接合并到一个 Uniswap V3 的池中,减少了交易者的滑点,使得交易更加顺畅。同时,Bunni V2 改进了 Curve 使用的 veToken 经济学,以减少 DeFi 收耕带来的抛压,鼓励长期流动性供给。LP 在 Bunni V2 中可以更有效地获得收益,这对于吸引更多流动性提供者参与,降低无常损失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这些创新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有望在更大程度上解决无常损失问题,推动 DEX 市场的健康发展。

7.3 对未来市场的潜在影响

无常损失对未来去中心化金融市场有着多方面的潜在影响。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方面,无常损失的存在可能会促使 DEX 不断优化自身的机制和技术,以降低无常损失对流动性提供者的影响。这可能导致更多创新的自动做市商模型和流动性管理策略的出现,推动 DEX 向更加高效、稳定的方向发展。例如,一些 DEX 可能会进一步完善价格预言机机制,更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减少套利空间,从而降低无常损失。

从投资者行为角度来看,无常损失将使投资者更加谨慎地选择流动性挖矿项目。投资者在参与流动性提供时,会更加关注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资产波动性以及潜在收益。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能会减少对无常损失风险较高项目的参与,转而寻求更稳定的投资渠道。而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他们可能会更加注重利用各种工具和策略来对冲无常损失,如使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

在市场稳定性方面,无常损失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波动影响。当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无常损失的增加可能导致部分流动性提供者撤回流动性,从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然而,随着市场对无常损失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相关风险管理策略和技术的发展,市场也在逐渐适应和应对无常损失带来的挑战,未来市场稳定性有望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中得到提升。

结语

为应对无常损失,投资者可采取选择低波动性资产组合、动态管理流动性以及利用对冲工具等策略。在当前加密货币市场中,无常损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和投资者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相关技术和机制,如 CoW AMM、Bunni V2 等的发展,为降低无常损失带来了新的希望。

Author: Frank
Translator: Eric Ko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Impermanent Loss(无常损失)深度分析:原理、计算、影响及应对策略

新手4/10/2025, 1:44:32 AM
为应对无常损失,投资者可采取选择低波动性资产组合、动态管理流动性以及利用对冲工具等策略。在当前加密货币市场中,无常损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和投资者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相关技术和机制,如 CoW AMM、Bunni V2 等的发展,为降低无常损失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引言

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吸引了全球范围内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去中心化金融(DeFi)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重要应用方向,以其无需中介、自主掌控资产和全球可达性等特性,为金融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其中,流动性挖矿作为 DeFi 的核心机制之一,允许用户通过向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提供流动性来获取交易手续费和额外的代币奖励,成为了众多投资者参与 DeFi 生态的重要途径。

在流动性挖矿的过程中,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无常损失是指当流动性提供者向流动性池中存入资产后,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池内资产比例发生变化,使得流动性提供者在提取资产时,相较于单纯持有资产可能遭受的价值损失。这种损失并非永久性的,在价格回归到初始状态时会消失,但在实际市场中,价格波动频繁且难以预测,无常损失给投资者带来了显著的风险。

二、Impermanent Loss 基础概念

2.1 定义与基本原理

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是指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流动性挖矿场景中,当流动性提供者(LP)向流动性池存入资产后,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池内资产比例发生变化,使得流动性提供者在提取资产时,相较于单纯持有资产所遭受的潜在价值损失。这种损失被称为 “无常”,是因为当资产价格回到初始存入时的水平,损失便会消失。

以 Uniswap 等自动做市商(AMM)平台为例,流动性提供者通常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向流动性池中存入两种资产,比如 ETH 和 USDT。假设初始时,流动性池中 ETH 和 USDT 的价值相等,流动性提供者存入价值各为 1000 美元的 ETH 和 USDT,共 2000 美元的资产。当市场价格发生波动,例如 ETH 价格上涨,根据自动做市商的恒定乘积公式(X * Y = K,其中 X 和 Y 分别代表两种资产的数量,K 为常数),为了维持 K 值不变,流动性池中 ETH 的数量会减少,USDT 的数量会增加。此时,如果流动性提供者提取资产,其持有的资产价值可能会低于初始存入的 2000 美元,这中间的差额就是无常损失。

无常损失的产生与流动性提供者的决策密切相关。当流动性提供者选择参与流动性挖矿时,就意味着将资产暴露在价格波动的风险之下。与传统金融中持有资产等待增值的方式不同,在流动性池中,资产的比例会随着市场交易不断调整,这种调整可能会导致流动性提供者在价格波动时失去部分潜在收益。

2.2 产生机制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中,如 Uniswap、SushiSwap 等基于自动做市商(AMM)模型的平台,无常损失的产生机制主要源于价格波动时流动性池资产的自动再平衡。自动做市商通过算法和数学公式来自动设定资产价格,常见的是恒定乘积做市商模型(CPMM),其核心公式为 X * Y = K。在这个模型中,X 和 Y 代表流动性池中两种不同资产的数量,K 是一个常数。

假设初始状态下,流动性池中资产 A 的数量为 100 个,资产 B 的数量为 200 个,根据恒定乘积公式,K = 100 * 200 = 20000。此时,资产 A 与资产 B 的兑换比例为 1:2。当市场上对资产 A 的需求增加,有交易者用资产 B 来兑换资产 A 时,为了维持 K 值恒定,流动性池中资产 A 的数量会减少,资产 B 的数量会增加。比如,有交易者用 20 个资产 B 兑换了 10 个资产 A,那么流动性池中资产 A 的数量变为 90 个,资产 B 的数量变为 220 个,新的兑换比例变为 90:220,约为 1:2.44。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流动性提供者在价格波动前存入资产,价格波动后提取资产,就可能面临无常损失。例如,某流动性提供者初始存入价值相等的资产 A 和资产 B,当资产 A 价格上涨后,其在流动性池中的资产 A 数量减少,资产 B 数量增加,而资产 B 相对资产 A 的价值下降。如果此时提取资产,相较于一直持有初始存入的资产,就会出现价值损失。这种损失是由于自动做市商机制在价格波动时对流动性池资产的自动调整所导致的。

2.3 与传统金融概念对比

无常损失与传统金融市场中的一些风险概念存在明显区别。在传统金融市场中,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整体市场波动,如股票市场的涨跌、利率的变动等,导致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可能因为股票价格下跌、债券利率上升等原因遭受损失。然而,这种损失通常是基于市场整体环境的变化,与资产的交易机制和流动性提供方式关系不大。

流动性风险在传统金融中主要是指资产能否及时、低成本地变现的风险。例如,某些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投资者在卖出时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或者以较低的价格才能成交,从而产生交易成本和潜在的价值损失。而无常损失并非源于资产变现的困难,而是由于在特定的流动性提供机制下,资产价格波动对流动性提供者收益的影响。

与传统做市商的风险相比,传统做市商通过买卖报价的差价来获取利润,同时承担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库存风险。做市商需要不断调整报价和库存,以平衡风险和收益。而流动性提供者在 DeFi 中的无常损失,不仅受到价格波动影响,还与自动做市商的算法和流动性池的资产再平衡机制紧密相关。传统做市商可以通过主动的市场操作和风险管理策略来控制风险,而流动性提供者在面对无常损失时,更多地受到市场价格走势和 DeFi 协议规则的限制。

综上所述,无常损失是 DeFi 领域特有的风险形式,与传统金融市场风险在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和管理方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也使得在 DeFi 投资中,投资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来应对无常损失带来的挑战。

三、Impermanent Loss 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投资者计算无常损失,有许多在线工具可供使用。例如,dailydef.org的无常损失计算器,用户只需输入初始资产价格、存入资产数量、当前资产价格等信息,即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无常损失数值和损失率。

这些计算工具在不同投资场景中具有重要应用。对于短期投资者而言,在参与流动性挖矿前,可利用工具预估在不同价格波动情况下的无常损失,结合预期的交易手续费收益和代币奖励,判断是否值得参与。比如,若预计某流动性池在短期内资产价格波动较大,通过计算发现无常损失可能超过预期收益,投资者就可选择放弃该投资机会。

长期投资者则可借助计算工具,定期评估自己在流动性池中的资产状况。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计算无常损失对长期收益的影响,从而调整投资策略。例如,若发现长期持有的流动性池因价格波动无常损失逐渐增大,且无改善趋势,投资者可考虑撤回流动性,重新配置资产。

在选择流动性池时,投资者可以利用工具对比不同交易对的无常损失情况。比如,比较 ETH/USDC 和 ETH/DAI 两个流动性池在相同价格波动下的无常损失,选择无常损失较小的池子进行投资,以降低风险。

四、Impermanent Loss 影响因素

4.1 加密资产价格波动性

加密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是影响无常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以太坊(ETH)和比特币(BTC)为例,它们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

在 2021 年 5 月,比特币价格在短短一周内从约 58000 美元大幅下跌至 30000 美元左右,跌幅接近 50%。对于参与比特币相关流动性池的提供者来说,若在此期间存入资产,无常损失显著。假设初始存入价值各为 10000 美元的比特币和稳定币 USDT,当比特币价格下跌后,根据自动做市商机制,流动性池中比特币数量相对稳定币增加,而比特币价值大幅下降,导致流动性提供者提取资产时价值大幅缩水,无常损失明显。

以太坊在 2022 年 9 月合并升级前后,价格也经历了剧烈波动。升级前价格约为 1600 美元,升级后一度涨至 2000 美元以上,随后又快速回落至 1300 美元左右。在这一过程中,ETH/USDC 等流动性池的流动性提供者面临着资产价值的大幅波动。价格上涨时,流动性池中 ETH 数量减少,USDC 数量增加;价格下跌时,情况则相反。这种频繁且大幅度的价格波动使得无常损失的计算变得复杂,且损失风险显著增加。

历史数据显示,在加密资产价格波动剧烈的时期,如 2017 - 2018 年的牛市转熊市阶段,许多流动性提供者遭受了巨大的无常损失。当时,比特币价格从近 20000 美元暴跌至 3000 美元左右,众多与比特币相关的流动性池无常损失率高达 30% - 50%,严重影响了流动性提供者的收益。这表明加密资产价格波动性越大,无常损失的风险和幅度就越高,投资者在参与流动性挖矿时,必须密切关注资产价格波动,谨慎评估无常损失风险。

4.2 流动性池的特性

不同流动性池的特性对无常损失有着显著影响。首先,流动性池的资产比例是一个关键因素。以 Balancer 等支持多种资产比例的流动性池为例,当资产比例偏离 50:50 时,无常损失情况会发生变化。假设一个流动性池的资产比例为 80:20(资产 A: 资产 B),相较于 50:50 的池子,在相同价格波动下,由于资产 A 在池中占比较大,价格波动对资产 A 的影响更为显著。如果资产 A 价格上涨,虽然流动性池中资产 A 数量减少,但由于其初始占比大,减少的数量相对较多,而资产 B 数量增加相对较少,导致整体资产价值变化与 50:50 池子不同,无常损失的计算和幅度也会有所差异。

流动性池的深度也至关重要。深度较大的流动性池,如 Curve 针对稳定币交易的流动性池,由于资金量大,能够更好地缓冲价格波动的影响。当有交易发生时,大额的资金储备使得资产价格的变动相对较小,从而降低了无常损失的风险。例如,在 Curve 的 USDT/USDC 流动性池中,大量的资金使得这两种稳定币的兑换价格相对稳定,即使有较大的交易量,价格波动也能被有效控制,流动性提供者的资产比例变化较小,无常损失也相应降低。

此外,流动性池的交易对特性也会影响无常损失。对于交易对中两种资产相关性较高的池子,如 DAI/USDC 这两种稳定币组成的流动性池,由于它们的价格都与美元挂钩,价格波动相对较小且相关性高,无常损失的风险也较低。而对于资产相关性低的交易对,如 ETH 与一些小众山寨币组成的流动性池,由于价格波动的独立性和不确定性,无常损失的风险则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小众山寨币价格可能因市场情绪、项目进展等因素大幅波动,导致流动性池资产比例剧烈变化,进而增加无常损失的可能性和幅度。

4.3 时间因素

流动性提供时间长短与无常损失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价格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都会增加,从而导致无常损失的风险不断累积。

假设流动性提供者在某一时刻向 ETH/USDT 流动性池存入资产,初始价格为 ETH:USDT = 1:2000。在短期内,若市场价格波动较小,无常损失可能不明显。但如果长期提供流动性,比如一年以上,期间 ETH 价格经历了多次涨跌。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内,ETH 价格上涨至 1:3000,随后又下跌至 1:1500。在价格上涨时,流动性池中 ETH 数量减少,USDT 数量增加;价格下跌时,ETH 数量增加,USDT 数量减少。每一次价格波动都会对流动性提供者的资产比例产生影响,长期下来,这些波动的累积效应会导致无常损失逐渐增大。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 2020 - 2021 年 DeFi 牛市期间,许多长期参与流动性挖矿的投资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常损失逐渐侵蚀了他们的收益。一些流动性提供者在初期获得了较高的交易手续费和代币奖励,但由于长期暴露在价格波动风险下,无常损失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实际收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这表明长期提供流动性虽然可能获得更多的交易手续费和奖励,但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无常损失风险,投资者在制定投资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对无常损失的影响,合理规划流动性提供的时间周期,以平衡收益与风险。

五、Impermanent Loss 对投资者的影响

5.1 收益风险分析

在 DeFi 的流动性挖矿中,投资者面临着无常损失对收益的潜在侵蚀,这使得收益风险分析变得至关重要。以持有资产和提供流动性两种策略进行对比,能更清晰地展现无常损失的影响。

假设投资者持有价值 10000 美元的 ETH 和 10000 美元的 USDT。若选择单纯持有,资产价值随市场价格波动,若 ETH 价格上涨 50%,则资产总价值变为 10000×(1 + 50%)+10000 = 25000 美元 。

若投资者选择将这两种资产提供给 ETH/USDT 流动性池,当 ETH 价格上涨 50% 时,根据自动做市商机制,流动性池中 ETH 数量减少,USDT 数量增加。假设初始时流动性池中 ETH 和 USDT 的价值相等,投资者存入后占总流动性的 1%。当 ETH 价格上涨 50%,经过一系列资产再平衡后,投资者在流动性池中的资产价值可能变为 24000 美元(具体数值根据流动性池公式和交易情况计算得出)。此时,无常损失导致投资者相较于单纯持有资产损失了 1000 美元。

除了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无常损失,流动性提供者还能获得交易手续费收益。然而,交易手续费收益往往难以完全弥补无常损失。以 Uniswap 为例,其交易手续费率通常为 0.3%。若某流动性池日交易量为 100 万美元,总流动性为 1000 万美元,投资者提供了价值 10 万美元的流动性(占比 1%),则该投资者每日获得的手续费收益为 1000000×0.3%×1% = 30 美元 。在资产价格波动较大时,无常损失可能在短期内就远超每日的手续费收益,使得投资者实际收益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亏损。

5.2 投资决策考量

投资者在参与流动性提供时,需要在无常损失与潜在收益之间进行谨慎权衡。潜在收益主要来源于交易手续费和代币奖励。一些热门的流动性池,如 Curve 上的稳定币交易对,由于交易量巨大,流动性提供者能获得较为可观的交易手续费。同时,部分项目还会向流动性提供者发放治理代币作为奖励,这些代币可能具有潜在的增值空间。

然而,无常损失的风险不容忽视。投资者需要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若无常损失的风险较高,即使潜在收益诱人,也可能选择放弃参与流动性提供。例如,在市场行情不稳定、资产价格波动频繁时,这类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持有稳定资产,避免无常损失带来的不确定性。

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他们可能会在充分评估风险后,选择参与流动性挖矿。但他们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流动性池的情况。比如,通过分析资产价格走势、市场波动性以及流动性池的历史数据,判断无常损失的可能性和幅度。若预计某流动性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资产价格波动较小,且潜在收益较高,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参与;反之,若预计价格波动较大,无常损失风险过高,投资者则可能会调整投资策略,减少或暂停流动性提供。

5.3 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投资者在 Uniswap 提供 ETH/USDT 流动性为例,该投资者初始存入价值各为 5000 美元的 ETH 和 USDT,当时 ETH 价格为 2500 美元,存入 2ETH 和 5000USDT。

在提供流动性后的一段时间内,ETH 价格经历了剧烈波动。首先,ETH 价格上涨至 3500 美元,根据 Uniswap 的自动做市商机制,流动性池中 ETH 数量减少,USDT 数量增加。此时,投资者在流动性池中的资产价值变为约 9800 美元,相较于单纯持有资产(2ETH×3500 + 5000 = 12000 美元),无常损失约为 2200 美元。

随后,ETH 价格又下跌至 2000 美元,流动性池资产再次调整,投资者在流动性池中的资产价值变为约 8200 美元,而单纯持有资产价值为 2ETH×2000 + 5000 = 9000 美元,无常损失进一步扩大至约 800 美元。

在整个过程中,投资者获得的交易手续费收益约为 500 美元。可以看出,无常损失远远超过了手续费收益,对投资者的投资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该投资者原本期望通过流动性挖矿获得额外收益,但由于无常损失的存在,最终资产价值大幅缩水,投资效果远不如单纯持有资产。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无常损失在实际投资中的影响,也提醒投资者在参与流动性挖矿时,必须充分考虑无常损失的风险,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六、应对 Impermanent Loss 的策略

6.1 选择低波动性资产组合

投资者在选择流动性提供的资产组合时,应优先考虑低波动性的资产,如稳定币组合。以 USDC/DAI 为例,这两种稳定币都与美元挂钩,价格相对稳定。在过去一年中,USDC 和 DAI 的价格波动范围极小,基本维持在 1 美元附近。相较于 ETH/USDT 这样的组合,ETH 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USDC/DAI 组合能显著降低无常损失的风险。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时期,如 2022 年加密货币市场大幅下跌期间,ETH/USDT 流动性池的无常损失率可能高达 20% - 30%,而 USDC/DAI 流动性池的无常损失率则可控制在 1% 以内。选择低波动性资产组合,能有效保障投资者资产的稳定性,降低因价格波动带来的无常损失风险,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

6.2 动态管理流动性

根据市场行情动态调整流动性提供量和时间是降低无常损失的重要策略。当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投资者可以减少流动性提供量,以降低无常损失的风险。例如,在比特币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或下跌时,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此时减少在 BTC/USDT 流动性池中的流动性投入,可避免因价格波动导致的资产比例失衡,从而减少无常损失。

在市场趋势相对稳定时,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流动性提供量,以获取更多的交易手续费收益。比如,当某一资产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平稳的上涨或下跌趋势时,投资者可以在流动性池中增加投入,在控制无常损失风险的同时,享受更多的交易手续费收入。

合理选择流动性提供的时间点也至关重要。投资者可以通过技术分析和市场趋势判断,选择在价格相对稳定或波动较小的时间段提供流动性。例如,在市场横盘整理期间,资产价格波动较小,此时提供流动性可降低无常损失风险,同时有机会获得稳定的交易手续费收益。而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前夕,如重要经济数据公布前、重大政策调整前等,投资者可以提前撤回部分流动性,避免在价格大幅波动时遭受无常损失。

6.3 利用对冲工具

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进行对冲是应对无常损失的有效方法。以期货为例,投资者可以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建立与流动性池中资产相反的头寸。假设投资者在 ETH/USDT 流动性池中提供流动性,为了对冲 ETH 价格下跌的风险,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卖出 ETH 期货合约。当 ETH 价格下跌时,流动性池中资产价值减少,但期货合约的盈利可以弥补这部分损失,从而降低无常损失。

期权也是一种有效的对冲工具。投资者可以购买看跌期权,当资产价格下跌时,看跌期权的价值增加,可用于对冲流动性池中的损失。例如,购买 ETH 的看跌期权,若 ETH 价格下跌,看跌期权行权获得的收益能够对冲流动性挖矿中因 ETH 价格下跌导致的无常损失。

然而,使用金融衍生品对冲也存在一定风险。期货市场的杠杆效应可能放大损失,若市场走势与预期相反,投资者可能面临更大的亏损。期权的价格波动较大,且存在时间价值衰减的问题,投资者需要准确判断市场行情和期权的价值变化,才能有效利用期权进行对冲。在使用金融衍生品对冲无常损失时,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其特点和风险,谨慎操作,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对冲策略。

七、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7.1 加密货币市场中 Impermanent Loss 的现状

在当前的加密货币市场中,无常损失是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流动性提供者普遍面临的问题,其影响范围广泛且程度不一。以 Uniswap 为例,作为全球知名的 DEX,拥有大量的流动性池和活跃的交易对。在其 ETH/USDT 流动性池中,由于 ETH 价格的频繁波动,无常损失现象显著。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过去一年中,该流动性池的流动性提供者平均遭受了约 5% - 10% 的无常损失,部分极端行情下,无常损失率甚至超过 20%。这意味着许多流动性提供者在参与该流动性池的过程中,资产价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实际收益远低于预期。

在 SushiSwap 等其他 DEX 平台上,无常损失同样普遍存在。一些小众交易对由于市场流动性较差,价格波动更为剧烈,无常损失的风险更高。例如,某些新兴代币与主流稳定币组成的流动性池,无常损失率可能高达 30% - 50%,使得流动性提供者面临巨大的资产损失风险。这些高无常损失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流动性提供者的积极性,也对 DEX 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限制了更多资金流入流动性挖矿领域。

7.2 相关技术和机制的发展趋势

为了应对无常损失问题,加密货币市场不断涌现出创新的技术和机制。CoW AMM 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动做市商机制,旨在通过链下批量拍卖系统保护交易者免受最大可提取价值(MEV)攻击,同时保护流动性提供者(LP)免受外部套利者的影响。在 CoW AMM 中,当出现套利机会时,名为 Solver 的第三方实体会竞争出价重新平衡流动性池,能够在池中留下最多 Surplus(指 AMM 曲线上移程度的量化结果,即通过为 LP 提供最有利交易条件在流动性池中留下的超额资金)的 Solver 获得重新平衡池的权限。通过这种方式,CoW AMM 内部捕获了现有恒定乘积做市商(CPMM)中 MEV 机器人提取的套利价值,消除了 LP 所面临的再平衡损失(LVR)风险,LP 可以将 Surplus 作为提供流动性的激励。这一机制的出现,为降低无常损失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Bunni V2 则利用 Uniswap V4 的 “超出范围 Hooks” 来提高 LP 的盈利能力。Bunni V2 使项目能够在 Uniswap V3 上创建 ERC - 20 LP token,并将它们插入为 Uniswap V2/Sushiswap 设计的现有流动性激励合约。通过这种方式,项目可以将其流动性直接合并到一个 Uniswap V3 的池中,减少了交易者的滑点,使得交易更加顺畅。同时,Bunni V2 改进了 Curve 使用的 veToken 经济学,以减少 DeFi 收耕带来的抛压,鼓励长期流动性供给。LP 在 Bunni V2 中可以更有效地获得收益,这对于吸引更多流动性提供者参与,降低无常损失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这些创新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有望在更大程度上解决无常损失问题,推动 DEX 市场的健康发展。

7.3 对未来市场的潜在影响

无常损失对未来去中心化金融市场有着多方面的潜在影响。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方面,无常损失的存在可能会促使 DEX 不断优化自身的机制和技术,以降低无常损失对流动性提供者的影响。这可能导致更多创新的自动做市商模型和流动性管理策略的出现,推动 DEX 向更加高效、稳定的方向发展。例如,一些 DEX 可能会进一步完善价格预言机机制,更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减少套利空间,从而降低无常损失。

从投资者行为角度来看,无常损失将使投资者更加谨慎地选择流动性挖矿项目。投资者在参与流动性提供时,会更加关注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资产波动性以及潜在收益。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能会减少对无常损失风险较高项目的参与,转而寻求更稳定的投资渠道。而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他们可能会更加注重利用各种工具和策略来对冲无常损失,如使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

在市场稳定性方面,无常损失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波动影响。当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无常损失的增加可能导致部分流动性提供者撤回流动性,从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然而,随着市场对无常损失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相关风险管理策略和技术的发展,市场也在逐渐适应和应对无常损失带来的挑战,未来市场稳定性有望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中得到提升。

结语

为应对无常损失,投资者可采取选择低波动性资产组合、动态管理流动性以及利用对冲工具等策略。在当前加密货币市场中,无常损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和投资者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相关技术和机制,如 CoW AMM、Bunni V2 等的发展,为降低无常损失带来了新的希望。

Author: Frank
Translator: Eric Ko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Start Now
Sign up and get a
$100
Vou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