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中級8/14/2024, 9:20:03 AM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是由 Vitalik Buterin(以太坊的創始人之一)在2017年提出的一個理論,他指出了在區塊鏈中存在的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擴展性之間的平衡難題。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是由 Vitalik Buterin(以太坊的創始人之一)在2017年提出的一個理論,他指出了在區塊鏈中存在的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擴展性之間的平衡難題。這三個特性在區塊鏈中互相交織影響,一個特性的增強往往會伴隨着其他特性的減弱,由此形成了不可能三角。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性之一,區塊鏈通過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使得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每個人都可以公開透明地看到數據與交易。同時,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區塊鏈中的數據副本分布在多個節點,而不是集中在單一實體或服務器上,這種分布式結構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由於該規則基於密碼算法而不是信用證書,因此區塊鏈不需要中介與信任機構背書,從根本上簡化了傳統的信任機制,在沒有第三方參與的情況下,交易雙方也可以通過區塊鏈的特性實現互信與協作。
但由於去中心化的網路需要所有節點達成共識,導致處理速度較慢,交易確認時間較長,在很大程度上會限制系統的性能和可擴展性。

安全性

安全性是區塊鏈網路的首要支柱,一個穩健的區塊鏈網路必須具備能夠抵抗惡意攻擊的能力,缺乏安全性將使區塊鏈失去其真正的價值。
以比特幣區塊鏈的安全性爲例,比特幣區塊鏈結合了密碼學技術和工作量證明(PoW)的共識機制。在密碼學的角度上,每個區塊都有獨特的數字籤名,即“哈希值”,任何數據的篡改都會導致哈希值的變化,因此可以保證數據以無法被篡改的方式連接在一起。而工作量證明(PoW)是通過節點解決復雜數學問題來確認交易和創建新區塊,攻擊者需要掌控超過一半的計算能力才能成功攻擊,保障了數據的安全性和網路的穩定性。除此之外,網路中參與者的增加也有助於提升安全性,隨着參與者數量的增加,不法分子更難掌控整個系統,避免了“51%攻擊”的風險。
盡管安全性的保障非常重要,但與此同時,無論是PoW還是密碼學等技術,都會因爲算力復雜而導致效率降低,對區塊鏈的可擴展性造成影響。

可擴展性

可擴展性是指區塊鏈系統處理交易信息的能力,區塊鏈的可擴展性極大程度上取決於交易處理性能即TPS(每秒處理交易筆數),由於現有的區塊鏈系統在處理大規模交易時面臨嚴重的性能問題,因此可擴展性是當前區塊鏈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系統中,每一筆交易都需要在所有節點上達成一致,這種方式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但同時也限制了系統的可擴展性。隨着節點數量的增加,驗證交易所需的時間和帶寬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導致系統性能下降。目前,比特幣網路TPS約爲7,以太坊網路約爲14,對比全球支付平台Visa平均每秒63000TPS的效率,主流區塊鏈系統的TPS顯得過於低下,是實際應用中的最大障礙。
雖然可以通過採取一些技術和機制來提升交易效率,如Solana的平均TPS可以達到2000,ICP的平均TPS可以達到3000,但這些技術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造成影響。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的現狀

據彭博社2022年報道:“截至9月,比特幣每秒難以處理超過7筆交易,而第二熱門的以太坊網路每秒交易量在15筆左右。與傳統交易平台對比,這簡直慢得讓人懷疑人生。”
如果區塊鏈技術未來要服務於更廣泛的社會,面對和傳統平台同樣數目的用戶,可擴展性是區塊鏈升級的必經之路。但如果想要擴展網路,則需要減少參與網路的參與者數量,但這樣就會影響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核心。同時,參與者變少還會導致受到攻擊的幾率增加,使得安全性降低。
當出現三者無法兼顧的情況時,人們在這個“不可能三角”中仍然會選擇區塊鏈核心目標的去中心化和作爲網路基石的安全性。在這樣的現狀下,單鏈處理交易數量嚴重受限,可擴展性成爲了區塊鏈發展的瓶頸。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區塊鏈中,當去中心化與安全性這兩項重要特性緊密綁定時,可擴展性往往難以實現,三者此消彼長,不可能三角由此形成 。

區塊鏈三元悖論的解決方案

在實際應用中,盡管仍未出現兼顧三者的完美方案,但通過不斷努力和嘗試,已經誕生了一些廣泛使用的解決方案。

Layer-1解決方案

Layer-1解決方案指的是在區塊鏈技術中,針對底層協議進行改進和優化,以提高整體網路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擴展性的解決方案。通過對區塊鏈底層協議的調整和升級,可以實現更高的交易吞吐量、更低的交易費用以及更好的去中心化程度。
較爲典型的Layer-1解決方案是以太坊2.0,它採用了Proof of Stake(PoS)共識機制取代了原來的Proof of Work(PoW),從而提高了交易確認速度和網路的可擴展性,同時降低了能耗。除此之外可以參考Solana區塊鏈,它通過採用一種名爲Proof of History的新型共識算法,實現了高達每秒幾千次的交易處理能力,同時保持了較低的交易費用。

Layer-2解決方案

Laye-r2解決方案是建立在區塊鏈底層協議之上的擴展性解決方案,旨在提高交易處理速度、降低成本並改善用戶體驗,同時減輕底層區塊鏈網路的負擔。這些解決方案通過在鏈下進行交易結算和數據處理,實現高效的擴展,同時不會直接影響主鏈,保留了底層區塊鏈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
較爲典型的Layer-2解決方案是用於比特幣網路的閃電網絡(Lightning Network),它允許用戶進行快速且低成本的微支付,減輕了比特幣主鏈的交易壓力。另一個例子是Rollups,這是一種用於以太坊上的Layer2解決方案,通過將大量交易數據壓縮在一個單一的區塊中,顯著提高了以太坊的擴展性和吞吐量,同時保持了安全性和去中心化。這些Layer2解決方案爲區塊鏈網路帶來了更高的效率和可擴展性,爲用戶提供更好的交易體驗。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中級8/14/2024, 9:20:03 AM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是由 Vitalik Buterin(以太坊的創始人之一)在2017年提出的一個理論,他指出了在區塊鏈中存在的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擴展性之間的平衡難題。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是由 Vitalik Buterin(以太坊的創始人之一)在2017年提出的一個理論,他指出了在區塊鏈中存在的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擴展性之間的平衡難題。這三個特性在區塊鏈中互相交織影響,一個特性的增強往往會伴隨着其他特性的減弱,由此形成了不可能三角。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性之一,區塊鏈通過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使得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每個人都可以公開透明地看到數據與交易。同時,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區塊鏈中的數據副本分布在多個節點,而不是集中在單一實體或服務器上,這種分布式結構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由於該規則基於密碼算法而不是信用證書,因此區塊鏈不需要中介與信任機構背書,從根本上簡化了傳統的信任機制,在沒有第三方參與的情況下,交易雙方也可以通過區塊鏈的特性實現互信與協作。
但由於去中心化的網路需要所有節點達成共識,導致處理速度較慢,交易確認時間較長,在很大程度上會限制系統的性能和可擴展性。

安全性

安全性是區塊鏈網路的首要支柱,一個穩健的區塊鏈網路必須具備能夠抵抗惡意攻擊的能力,缺乏安全性將使區塊鏈失去其真正的價值。
以比特幣區塊鏈的安全性爲例,比特幣區塊鏈結合了密碼學技術和工作量證明(PoW)的共識機制。在密碼學的角度上,每個區塊都有獨特的數字籤名,即“哈希值”,任何數據的篡改都會導致哈希值的變化,因此可以保證數據以無法被篡改的方式連接在一起。而工作量證明(PoW)是通過節點解決復雜數學問題來確認交易和創建新區塊,攻擊者需要掌控超過一半的計算能力才能成功攻擊,保障了數據的安全性和網路的穩定性。除此之外,網路中參與者的增加也有助於提升安全性,隨着參與者數量的增加,不法分子更難掌控整個系統,避免了“51%攻擊”的風險。
盡管安全性的保障非常重要,但與此同時,無論是PoW還是密碼學等技術,都會因爲算力復雜而導致效率降低,對區塊鏈的可擴展性造成影響。

可擴展性

可擴展性是指區塊鏈系統處理交易信息的能力,區塊鏈的可擴展性極大程度上取決於交易處理性能即TPS(每秒處理交易筆數),由於現有的區塊鏈系統在處理大規模交易時面臨嚴重的性能問題,因此可擴展性是當前區塊鏈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系統中,每一筆交易都需要在所有節點上達成一致,這種方式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但同時也限制了系統的可擴展性。隨着節點數量的增加,驗證交易所需的時間和帶寬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導致系統性能下降。目前,比特幣網路TPS約爲7,以太坊網路約爲14,對比全球支付平台Visa平均每秒63000TPS的效率,主流區塊鏈系統的TPS顯得過於低下,是實際應用中的最大障礙。
雖然可以通過採取一些技術和機制來提升交易效率,如Solana的平均TPS可以達到2000,ICP的平均TPS可以達到3000,但這些技術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造成影響。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的現狀

據彭博社2022年報道:“截至9月,比特幣每秒難以處理超過7筆交易,而第二熱門的以太坊網路每秒交易量在15筆左右。與傳統交易平台對比,這簡直慢得讓人懷疑人生。”
如果區塊鏈技術未來要服務於更廣泛的社會,面對和傳統平台同樣數目的用戶,可擴展性是區塊鏈升級的必經之路。但如果想要擴展網路,則需要減少參與網路的參與者數量,但這樣就會影響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核心。同時,參與者變少還會導致受到攻擊的幾率增加,使得安全性降低。
當出現三者無法兼顧的情況時,人們在這個“不可能三角”中仍然會選擇區塊鏈核心目標的去中心化和作爲網路基石的安全性。在這樣的現狀下,單鏈處理交易數量嚴重受限,可擴展性成爲了區塊鏈發展的瓶頸。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區塊鏈中,當去中心化與安全性這兩項重要特性緊密綁定時,可擴展性往往難以實現,三者此消彼長,不可能三角由此形成 。

區塊鏈三元悖論的解決方案

在實際應用中,盡管仍未出現兼顧三者的完美方案,但通過不斷努力和嘗試,已經誕生了一些廣泛使用的解決方案。

Layer-1解決方案

Layer-1解決方案指的是在區塊鏈技術中,針對底層協議進行改進和優化,以提高整體網路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擴展性的解決方案。通過對區塊鏈底層協議的調整和升級,可以實現更高的交易吞吐量、更低的交易費用以及更好的去中心化程度。
較爲典型的Layer-1解決方案是以太坊2.0,它採用了Proof of Stake(PoS)共識機制取代了原來的Proof of Work(PoW),從而提高了交易確認速度和網路的可擴展性,同時降低了能耗。除此之外可以參考Solana區塊鏈,它通過採用一種名爲Proof of History的新型共識算法,實現了高達每秒幾千次的交易處理能力,同時保持了較低的交易費用。

Layer-2解決方案

Laye-r2解決方案是建立在區塊鏈底層協議之上的擴展性解決方案,旨在提高交易處理速度、降低成本並改善用戶體驗,同時減輕底層區塊鏈網路的負擔。這些解決方案通過在鏈下進行交易結算和數據處理,實現高效的擴展,同時不會直接影響主鏈,保留了底層區塊鏈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
較爲典型的Layer-2解決方案是用於比特幣網路的閃電網絡(Lightning Network),它允許用戶進行快速且低成本的微支付,減輕了比特幣主鏈的交易壓力。另一個例子是Rollups,這是一種用於以太坊上的Layer2解決方案,通過將大量交易數據壓縮在一個單一的區塊中,顯著提高了以太坊的擴展性和吞吐量,同時保持了安全性和去中心化。這些Layer2解決方案爲區塊鏈網路帶來了更高的效率和可擴展性,爲用戶提供更好的交易體驗。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Start Now
Sign up and get a
$100
Vou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