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知名數據平台 DappRadar 宣告關停,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在當前環境下運營如此規模的平台在財務上已不可持續。”2025年11月17日晚間,DappRadar聯合創始人Skirmantas Januskas與Dragos Dunica通過社交平台宣布,將逐步關閉這個陪伴行業近8年的數據分析平台。
消息發布後,其生態代幣RADAR應聲暴跌38%,價格跌至約0.00072美元。這個曾作爲CryptoKitties時代標志性產品的離場,折射出區塊鏈基礎設施服務商面臨的普遍盈利困境。
01 七年歷程:從行業標杆到時代眼淚
DappRadar的興衰史堪稱區塊鏈行業發展縮影。2018年乘着CryptoKitties熱潮誕生,這個立足於立陶宛的數據平台逐漸成長爲加密世界的重要信息源。
聯創Skirmantas Januskas來自立陶宛。與很多行業大佬身兼數職不同,從2018年2月至今,他就只專心在DappRadar上。
另一名聯創Dragos Dunica早年曾是美國遊戲大廠EA的運營,也同樣在創立DappRadar之後一心再無二用。
巔峯時期,DappRadar監測超過50條區塊鏈網路,覆蓋DeFi、NFT與遊戲等細分領域,其獨創的dApp活躍度評分模型成爲行業標準。
不僅CoinDesk和中文Web3媒體頻繁引用其數據,包括彭博社、《福布斯》、BBC等傳統歐美主流媒體也曾多次引用DappRadar報告。
02 財務困境:高價值低付費的行業難題
DappRadar的財務危機暴露了區塊鏈數據分析行業的普遍難題。盡管全球加密交易平台市場規模在2024年達270億美元,但分析服務僅分得不足1%的份額。
平台主要收入來源面臨雙重挑戰。高級API服務年費高達1.2萬美元,但競爭對手如Alchemy、Moralis提供類似免費服務。
廣告業務受市場波動影響,2025年第三季度營收環比下降62%。
與此同時,運營成本卻在大幅攀升。區塊鏈數量爆發式增長至200+,數據採集與清洗成本激增300%,最終導致商業模式崩盤。
技術層面,頻繁的鏈分叉導致數據準確率降至88%,跨鏈互操作性問題使開發成本增加45%。
03 融資歷程:曾獲知名資本青睞
DappRadar並非沒有獲得過資本青睞。2019年9月,DappRadar在種子輪融資中獲得了223萬美元的投資。
投資方包括Naspers、Blockchain Ventures和Angel Invest Berlin。其中Naspers正是曾在2001年斥資3200萬美元買入騰訊46.5%股份的南非跨國傳媒集團。
隨後的2021年5月,DappRadar在A輪融資中獲得了494萬美元的投資,投資方包括Blockchain.com Ventures、Prosus Ventures和NordicNinja VC。
在2019年完成融資後接受採訪時,Skirmantas對行業充滿信心,認爲只要解決使用體驗和用戶需求問題,“中心化應用將成爲過去式”。
04 競爭壓力:專業成了最大原罪
如果一定要總結DappRadar失敗的最大原因,那可能是過於crypto native而忽略了商業化的重要性。
DappRadar在近兩年成爲唯一覆蓋Web3所有長尾領域賽道的平台,但問題是它似乎只關注尾巴。
這種鑽牛角尖的專業性確實能爲彭博社和《福布斯》提供一篇報道的優質素材,但缺乏商業價值。
在專業數據網站如Nansen、Arkham、DefiLlama未大行其道之前,DappRadar早期幾乎是所有DApp必須登入的門戶網站。
然而,隨着市場競爭加劇,DappRadar的差異化優勢逐漸消失。DeFi的專業性比不上DefiLlama,代幣信息也不如CMC(CoinMarketCap),研究深度到不了Bankless的程度。
05 代幣暴跌:RADAR持有者的不確定性
在2021年融資後,DappRadar曾嘗試向去中心化分析平台轉型,推出RADAR治理代幣並組建DAO。
然而,這一舉措並未解決根本問題。RADAR代幣除了訂閱Pro服務、質押、投票之外,似乎沒見到更好的應用場景,還把最優質的訂閱收入來源給堵死了。
關閉消息公布後,RADAR代幣價格立即暴跌約30%-38%。
目前RADAR流通供應量爲2.1億枚,其中社區分配佔比65%,團隊與投資者鎖定35%。
DappRadar公告明確表示,DAO與代幣事項將另行通知。從技術角度分析,代幣可能面臨三種結局:直接歸零、兌換爲剩餘資產或轉型爲社區自治項目。
06 行業反思:基礎設施的公共物品困境
DappRadar的案例引發對區塊鏈基礎設施商業模式的深度反思。這類項目通常面臨“公共物品困境”:服務具有強正外部性,但難以向終端用戶直接收費。
成功案例如Infura通過企業級服務變現,The Graph通過索引器激勵維持運營。
分析師建議基礎設施項目應該:設計分層服務(免費基礎版+付費專業版)、探索數據資產化路徑(如訓練AI模型)、與公鏈基金會建立可持續資助關係。
DappRadar的關停爲後來者留下鮮明啓示:如果商業模式不能從第一天就閉環,再權威的數據也阻止不了“失血而亡”。
07 未來展望:行業缺口與替代方案
DappRadar的離場在區塊鏈數據分析領域留下了巨大真空。現有競爭者中,Chainalysis專注合規監管方案,Nansen主打聰明錢追蹤,Dune Analytics強於自定義看板,但缺乏跨鏈全景視圖。
新興項目如Space & Time試圖通過零知識證明解決數據驗證問題,但尚未達到生產就緒狀態。
投資機構Fabric Ventures指出,下一代表析平台需要突破三個技術瓶頸:實時處理10萬TPS數據流、實現跨鏈數據一致性驗證、降低查詢延遲至毫秒級。
目前已有團隊在籌備“DappRadar fork”方案,但能否解決根本盈利模式仍存疑。
未來展望
截至11月18日,RADAR代幣仍在Gate等交易所交易,但價格已較前日下跌超過38%。其創始人曾在2019年堅信“中心化應用將成爲過去式”,卻未能預見自己平台會成爲行業轉型的代價。
DappRadar的案例清晰地提醒我們:在這個從狂熱建設走向理性經營的行業,技術創新必須與商業智慧結合,才能穿越週期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