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川普:不認識幣安 CZ,我們都是司法受害者!
川普政府於 10 月出人意表地特赦幣安創辦人 CZ,消息立刻在華盛頓與全球區塊鏈社群掀起波瀾。11 月 3 日川普在專訪中被問到動機時回答「不認識這個人」,卻堅稱「我被告知他是一個司法受害者,就像我一樣」。
川普「不認識」卻特赦的矛盾陳述
根據 CBS 專訪,川普面對主持人追問時,仍保持相同說詞:「我根本不認識這個人。我想我從未見過他……也許見過,但你知道,常常有跟我握手什麼的,但我認為我從來沒見過他,我不知道他是誰。我被告知他是一個司法受害者,就像我一樣,也像其他許多人一樣。」
這番「不認識卻特赦」的表態讓外界更加困惑。總統特赦權是美國憲法賦予的最高行政權力之一,歷史上用於糾正司法不公或基於人道考量。然而,川普對 CZ 案件的熟悉程度與特赦決定之間的落差,引發了程序正義的質疑。如果總統本人承認不了解被特赦者,那麼這個決定是基於什麼實質審查做出的?
同時川普也為自己的家族成員護航,稱自己專注於保持美國在加密貨幣產業的第一地位,並稱自己的兒子的深夜活動與政府政策無關:「我的兒子對此感興趣,我很高興他們有這樣的想法,但他們是在經營生意,不是在政府部門工作。」
川普進一步強調拜登政府「對加密開戰」,對產業不利。這番「人不熟、事得做」的表態,使特赦動機更顯模糊。白宮指出,特赦可「保留人才」,避免資金與創新外流,擁抱加密的姿態與拜登政府形成對比。然而,這種將產業競爭力與個案特赦掛鉤的邏輯,在法律界和政治評論員中引發了激烈辯論。
CZ 案件背景與 43 億美元和解
2023 年,CZ 承認違反《銀行保密法》,因未建立完善反洗錢機制,被判四個月刑期並繳交 5000 萬美元罰金,幣安另外支付 43 億美元和解金。這是美國司法史上針對加密貨幣企業的最大罰款之一,凸顯了監管機構對數位資產領域反洗錢合規的重視。
CZ 的認罪協議承認幣安在 2017 年至 2022 年間未能建立有效的反洗錢計畫,導致平台被用於洗錢、恐怖主義融資和逃避制裁。美國司法部的調查顯示,幣安處理了來自受制裁國家(包括伊朗、古巴和敘利亞)的大量交易,且未向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報告可疑活動。
特赦後,趙的刑事紀錄被抹除,公民權恢復,幣安在美營運的最大法律陰影也暫時消散。然而,43 億美元的和解金並未因特赦而退還,這意味著幣安仍需承擔財務責任,只是趙個人的法律負擔被解除。市場部分人士預期監管態度可能轉向寬鬆,但也有觀察家警告,特赦可能開創了「大到不能罰」的危險先例。
CZ 案件關鍵數據
刑期:原判四個月,已服刑完畢
個人罰金:5000 萬美元
企業和解金:43 億美元
特赦效果:刑事紀錄抹除,公民權恢復
華倫質疑「付費換恩惠」引發法律攻防
批評聲浪並未因特赦落幕。民主黨參議員伊麗莎白・華倫質疑事件涉及「pay for play」。她引用先前調查指出,幣安與川普家族相關的加密計畫與中東投資可能存在利益輸送。華倫稱 CZ「承認刑事洗錢」,這個表述立即引發趙的律師團強烈反彈。
趙的律師團隨即發函,要求華倫收回言論並揚言提告,強調趙涉及的是監管違規而非故意洗錢。法律上,「洗錢」(money laundering)是指故意隱藏非法所得來源的行為,通常涉及刑法第 1956 條。而趙認罪的《銀行保密法》違規(31 USC § 5318(h))是指未能建立足夠的反洗錢計畫,這是監管合規失敗,而非直接參與洗錢活動。
華倫方面則以言論自由為由拒絕退讓,雙方已進入法律攻防。這場公開對峙凸顯了更深層的政治分歧:民主黨將川普的特赦視為對富豪和政治盟友的偏袒,而共和黨則將其描繪為對「司法武器化」的反擊。華倫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她指出川普家族的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與幣安在時間線上的重疊,以及中東投資者對川普加密項目的大額注資,這些關聯是否影響了特赦決定,值得深入調查。
政治訊號與美國加密監管轉向
川普特赦 CZ,是一封直白的政治訊號:當加密產業與國家競爭利益綁在一起,司法邊界、金流軌跡和選票考量會在同一張談判桌上疊加。事件後續如何收束,將成為評估美國法治與創新能否平衡的重要指標。
從產業角度看,特赦釋放了明確的監管轉向信號。川普政府已採取一系列親加密措施:解雇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 Gary Gensler,任命加密友好人士擔任監管要職,建立國家比特幣儲備,並簽署允許退休帳戶投資加密貨幣的行政命令。這些政策與拜登時期的「Operation Chokepoint 2.0」(透過銀行系統限制加密企業融資)形成鮮明對比。
然而,特赦也引發了對法治一致性的擔憂。如果高層次的反洗錢違規可以透過特赦消除,那麼對小型加密企業和個人投資者的執法標準是否公平?這種「選擇性司法」的印象可能削弱監管機構的公信力,使得未來的合規執法面臨更多挑戰。
從地緣政治層面看,川普將加密產業定位為國家競爭力的一部分,暗示美國正在與中國、新加坡、阿聯酋等國家競爭數位金融的主導權。特赦 CZ 可能被解讀為「留住人才」的戰略考量,避免幣安將總部和核心業務永久遷出美國。然而,這種邏輯也開創了危險先例:企業規模和國際影響力是否應該成為司法考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