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降息將引爆 7.4 兆美元流動性海嘯,比特幣與美股受益

截至 2025 年 10 月 8 日,貨幣市場基金(MMF)資產規模為 7.39 兆美元,創歷史新高。聯準會於 9 月將基準利率下調 25 個基點,至 4-4.25%,市場預期到 2026 年將再降息 150-200 個基點,收益率下降可能導致 7,390 億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資產流入比特幣與美股。

聯準會降息週期啟動,7.39 兆美元 MMF 面臨收益崩潰

聯準會於 2025 年 9 月將基準利率下調 25 個基點,至 4-4.25%。如果勞動數據進一步疲軟,官員預計年底前還將再降息兩次。市場預期到 2026 年聯準會降息將再降息 150-200 個基點。這種降息週期的啟動對金融市場具有深遠影響,特別是對貨幣市場基金(MMF)持有者而言。

截至 2025 年 10 月 8 日,貨幣市場基金(MMF)持有的資產規模為 7.39 兆美元,創歷史新高,高於 2009 年的 3.8 兆美元。在收益率超過 5% 且市場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投資者將現金轉移到貨幣市場基金。企業和退休金將這些基金視為短期國庫券等證券的避風港。這種資金湧入反映了過去兩年高利率環境下的投資策略:與其冒險投資股票或加密貨幣,不如將資金停泊在穩定且有 5% 以上收益的 MMF。

然而,聯準會降息將徹底改變這個邏輯。這可能導緻美國公債殖利率跌至 4% 以下,貨幣市場基金(MMF)每年收入減少 1000-1400 億美元。當 MMF 的收益率從 5% 以上降至 4% 以下時,其吸引力大幅下降。1000-1400 億美元的年收入減少意味著 MMF 持有者的實際回報率下降了 20% 至 30%。

對於追求收益的投資者而言,這種收益率下降將迫使他們重新評估資產配置。股票的股息收益率和潛在資本利得、債券的收益率曲線機會、以及比特幣的長期增值潛力,都將變得相對更有吸引力。這種資產配置的轉變正是聯準會降息引發流動性轉移的核心機制。

聯準會降息對 7.39 兆 MMF 的三大衝擊

收益率崩潰:從 5% 以上降至 4% 以下,年收入減少 1000-1400 億美元

相對吸引力下降:股票和比特幣的風險報酬比相對提升

資金再配置壓力:機構和個人被迫尋找更高收益的替代資產

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參照。2009 年金融危機後,聯準會將利率降至接近零,MMF 收益率暴跌。當年有約 5,000 億美元從 MMF 流出並進入股票市場,推動了長達十年的牛市。若歷史重演,7.39 兆美元規模的 MMF 即使只有 10% 轉移,也將釋放 7,390 億美元的流動性。

7390 億美元資金流向股票債券與比特幣

收益率下降可能導致 10% 的貨幣市場基金資產(7,390 億美元)流入股票和債券市場。歷史性轉變,例如 2009 年 5,000 億美元的流入,曾推動股市普遍上漲。包括 ETF 在內的機構管道將放大資金流動。高收益債券利差可能收窄,進而提振信貸市場。根據以往的模式,投機行為標誌著更大規模的資金輪動,並可能成為潛在的市場驅動因素。

7,390 億美元的資金流向將如何分配?歷史經驗顯示,資金通常首先青睞債券,特別是高收益債券和投資級公司債。當聯準會降息時,債券價格上漲,這種「安全」的資本利得機會吸引保守型投資者。其次是股票市場,特別是科技股和成長股,因為低利率降低了其估值的貼現率。

比特幣在這個資金流向鏈條中的位置相對靠後,但其吸引力正在快速上升。2025 年 10 月初,比特幣現貨 ETF 的周流入量達 35 億美元。光是貝萊德的 IBIT 當週就吸引了 35 億美元的資金,資產規模接近 1000 億美元。2025 年的總流入量達到 260 億美元。這些數據顯示比特幣已經進入機構配置的主流選項。

比特幣的固定供應量吸引了資本作為稀缺對沖工具。當法幣因為降息而面臨貶值壓力時,供應量固定在 2100 萬枚的比特幣成為天然的對沖工具。這種邏輯與黃金類似,但比特幣的數位化特性使其更容易交易和配置。分析師推測,5% 的貨幣市場基金(MMF)變動可能會將價格推高至 28 萬至 35 萬美元,儘管資金流動通常首先青睞債券。

5% 的 MMF 變動意味著約 3,695 億美元(7.39 兆 × 5%)。若其中 10% 流向比特幣(約 369.5 億美元),以當前比特幣價格 11 萬美元和流通供應量約 1960 萬枚計算,這相當於約 33.6 萬枚比特幣的購買力。這種規模的需求若在數月內集中湧入,對價格的推動將是巨大的。

貝萊德週吸 35 億美元,比特幣 ETF 成資金新寵

2025 年 10 月初,比特幣現貨 ETF 的周流入量達 35 億美元。光是貝萊德的 IBIT 當週就吸引了 35 億美元的資金,資產規模接近 1000 億美元。這個數據需要澄清:若貝萊德 IBIT 單週就吸引 35 億美元,而總周流入量也是 35 億美元,這意味著其他 ETF 的資金流入流出相互抵消,或者數據指的是不同時間段。無論如何,貝萊德的主導地位是明確的。

2025 年的總流入量達到 260 億美元。從 2024 年 1 月比特幣現貨 ETF 獲批至今,累計流入已超過 619.8 億美元(根據前文數據)。這種持續的資金流入顯示比特幣 ETF 不僅僅是短期熱潮,而是機構配置的長期趨勢。包括 ETF 在內的機構管道將放大資金流動,ETF 的出現降低了機構投資比特幣的門檻,使得養老金、保險公司、家族辦公室等傳統機構能夠合規地配置比特幣。

分析師推測,5% 的貨幣市場基金(MMF)變動可能會將比特幣價格推高至 28 萬至 35 萬美元,儘管資金流動通常首先青睞債券。這個預測基於以下邏輯:7.39 兆美元的 5% 約為 3,695 億美元,若其中 10% 流向比特幣(約 370 億美元),配合當前 ETF 的流入速度和市場槓桿效應,可能推動比特幣從當前 11 萬美元上漲至 28 萬至 35 萬美元,漲幅約 154% 至 218%。

然而,這個預測存在重要的假設和風險。首先,資金流動通常首先青睞債券。當聯準會降息時,債券價格上漲且風險較低,因此保守型機構會優先配置債券。只有在債券收益率降至極低水平後,資金才會尋找更高收益的風險資產如股票和比特幣。其次,7.39 兆美元 MMF 中有相當部分屬於企業營運資金和短期流動性儲備,這些資金不太可能投入風險資產。因此,實際流入比特幣的資金可能遠低於理論計算。

2009 年重演?5000 億流入推動十年牛市

歷史性轉變,例如 2009 年 5,000 億美元的流入,曾推動股市普遍上漲。高收益債券利差可能收窄,進而提振信貸市場。根據以往的模式,投機行為標誌著更大規模的資金輪動,並可能成為潛在的市場驅動因素。2009 年的案例為當前情況提供了重要參照。

2009 年金融危機後,聯準會將利率降至接近零,MMF 收益率暴跌至 1% 以下。當年約有 5,000 億美元從 MMF 流出,主要流向股票和債券市場。這種資金流動推動了標普 500 指數從 2009 年 3 月的 666 點上漲至 2020 年初的 3,380 點,漲幅超過 400%。若類似的流動性轉移在 2025 至 2026 年發生,規模可能更大。

然而,2025 年的市場環境與 2009 年有關鍵差異。2009 年股票估值極低,市盈率處於歷史底部,提供了巨大的安全邊際。2025 年股票估值相對較高,標普 500 的市盈率接近歷史高位,這意味著資金流入的推動效應可能較弱。相反,比特幣作為新興資產類別,其估值框架仍在形成中,對新增資金的敏感度可能更高。

對於聯準會降息與比特幣的關係,關鍵在於流動性環境的改善。低利率意味著更多的貨幣供應,更低的資金成本,以及更高的風險偏好。這三者都對比特幣有利。歷史數據顯示,比特幣的牛市往往與全球流動性擴張同步,而熊市則與流動性收縮相關。若聯準會降息週期持續至 2026 年,比特幣可能進入新一輪超級週期。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